打給鶴!
我是威爾,來自熱情的南台灣
是一位『商科出生工科底』因緣際會認識保險的理性業務
後來因實際理賠事故感受到保險價值,並努力傳遞保險價值的小小業務經理
延續前一篇文章學會延遲享受,小白理財起步並不難
文章內有提到,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儲蓄率,善用每次分配主動收入的機會
有錢的人之所以能夠越來越有錢,並不是因為他們都不消費當守財奴
而是他們選擇將辛苦工作所換得的『主動收入』拿去投資為自己累積本金
再將獲得的『被動收入』提撥一點錢拿去享受人生
僅僅是財務分配順序交錯,卻對資產累積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而今天將會從產業面來會大家解析比理財更重要的事
經過仔細評估『生存&生活成本』後(詳情請見前文學會延遲享受,小白理財起步並不難)
好不容易克制住慾望把非必要性消費都先拋之腦後
但這時有些人或許會發現,就算我做好薪水分配降低非必要開銷,好好存錢
但以一個月平均收入3~4萬來說扣除生存成本後卻也沒能存下多少錢
這也讓以前的我意識到,薪水分的那麼細,每筆錢被瓜分後看起來根本沒效益
就算只求速度榨乾生活品質來存錢又能堅持多久呢?
所以提高收入才是關鍵,因為收入的提高才能創造更多的『可支配所得』
才能夠讓每一筆分配的錢開始有感覺
有時是這樣的省錢再怎麼省也有極限(畢竟總要吃飯
但賺錢卻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提高我們的收入渠道
累積能力想著賺錢永遠比安穩求生存努力省錢更有效益
根據104人資學院統計,2024年台灣景氣走出谷底,但並非產業全面繁榮
大部分傳產服務性質行業則因為產業前景跟缺工問題導致薪資成長幅度不大
高薪產業高度集中於受惠於AI熱潮的科技業,越來越多人趁現在大缺工時代
在沒有獲得足夠的調薪或生活品質的情況進而『開除老闆』轉身投向半導體產業圈相關行業的懷抱
在科技產業
不論是高階專業人員亦或者是初階技術人員都因產業獲利提高,擁有不錯的薪水成長
而若非工程職想拼高薪,業務能力成為關鍵,從事業務工作讓薪資擁有突破產業上限的機會
又根據勞動部近年統計,平均薪資低於3.1萬以下基本上就是現今社會的『低薪族』
而大多低薪產業又以餐飲、住宿、零售、服務、藝術休閒相關產業比率較高
甚至在同一產業努力了十幾年薪水達到天花板又因為基本底薪上漲使得跟新人的收入差距不大(可以看這篇文-綜觀最低工資與社保費率調漲對我們的影響
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成本,承擔更多的責任義務卻沒有換來合理的薪資
也成為了台灣社會所有低薪族的痛
到這邊筆者也想以自身工作作為分享
幾年前剛從車輛維修行業踏入保險業務工作不久時因為專業有所不同,也尚未學習任何保險能力所以在薪資上產生了斷層甚至領著較大學實習時的服務業還低的收入
當時清楚認知到是因為能力及專業尚未累積所以才會如此
隨者不斷地學習保險專業,甚至法令、稅務、理財、醫學常識等知識後
漸漸的發現我能利用越來越多的能力協助客戶解決他們的疑難雜症
隨時而來的就是收入的成長
雖然這樣的成績在行業內只是個小籮籮,卻真實地突破了自己過去行業無法觸及到的薪資,也因為保險業薪資特性具有累積性會是倒吃甘蔗,不僅僅是收入更是自我價值的成長得應證(未來有機會再分享保險業收入組成的相關內容
看到這邊筆者也想給每位讀者一點想法
現在大環境下,有時並不一定是自己不夠努力而是產業使然
意識到薪資不如預期,能力難以伸張,有時打不贏就加入的心態並非不好
(畢竟又不是在看NBA~沒人會嘴你
再者就是賽道選擇對了,也要努力提高本職學能才能獲取更多的超額報酬
現今社會更傾向於以個人能力評估收入合理性而非工作時數
本篇的分享就到這邊,因為有上下文的關係希望大家都可以互相連結去閱讀
威爾透過自身的經歷與改變,加上政府數據來跟讀者分享理財的關鍵
資產要累積要回歸到 > 開始賺取被動收入
要有被動收入回歸到 > 提高儲蓄率並且投入市場
想提高儲蓄率最終還是回歸到 > 必須提高可支配所得,這也關乎產業前景與工作選擇
不論目前的你是待業、準備年後離職、正職、兼職或剛畢業
在正確的跑道努力,能為自己省下不少時間,並且創造更多機會
對於不滿現狀的人來說也更能夠過業務工作來展現能力
感謝耐心觀看的這邊的讀者
若您有關於想轉換人生跑道或從事業務工作的規劃
也歡迎直接來訊與我討論,給您一點方向與建議(下面有我的電子名片拉~)
https://linkbio.co/6061214CfW5yI
想多看看其他主題也可以點擊以下連結🔗
我都會定期在個人部落格更新分享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