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資通安全管理顧問公司在一次教育訓練中,發現參與的中小企業主對資通安全管理法第3條中「資通系統」和「資通安全事件」的定義相當模糊。一位企業主甚至直言:「這些定義看起來很專業,但實際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面對這種情況,3Q團隊決定換個角度,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將這些複雜的條文用簡單的方式解讀,並透過故事讓參與者理解資通安全的核心價值。他們使用「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和「認知負荷理論」(Cognitive Load Theory),幫助企業主快速掌握條文的實際意涵。
3Q顧問團隊將「資通系統」比喻為一座城市,城市中有道路(傳輸資訊)、房屋(儲存資訊),甚至垃圾處理廠(刪除資訊)。而「資通服務」就像提供水電或維修服務的公司,確保城市能夠正常運作。
心理學中的框架效應指出,當訊息以熟悉的概念呈現時,受眾更容易接受並理解。因此,透過「城市」的比喻,參與者能迅速將抽象的定義與自身經驗連結,進而理解條文的重點。
「資通安全」是城市的防護系統,包括警察(機密性)、建築結構(完整性)以及消防隊(可用性)。當發生「資通安全事件」時,例如火災或道路崩塌,則可能威脅城市的運作。這樣的比喻不僅生動,還強調了資通安全的重要性。
根據 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當複雜資訊被轉化為生動且具象的描述時,受眾的注意力能更容易聚焦並記憶。
3Q團隊進一步指出,條文中的「公務機關」、「特定非公務機關」與「關鍵基礎設施」等定義,代表了國家在不同層級的資通安全責任分工。這種分工與心理學中的 社會角色理論(Role Theory) 不謀而合。每個角色(如企業、公務機關)都有明確的責任範疇,而整體協作則確保國家層級的資安環境穩定。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理解資通安全的這些定義,能幫助他們在選擇產品時更有方向。例如,選擇資安商品時,應優先考慮是否具有防護「資通安全事件」的功能,例如自動備份資料、防火牆或入侵檢測系統等。這些功能如同為數位城市裝設警報器或加強建築結構,是保護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
資通安全管理法第3條的條文定義,透過心理學的角度可以轉化為貼近日常生活的故事與比喻,讓企業主與一般消費者不再覺得法律條文冰冷難懂。3Q資通安全顧問公司相信,當心理學融入資安教育時,不僅能提升理解,也能讓更多人重視資通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