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是多專業團隊協作的核心場域,面對複雜傷病患,急診團隊必須迅速協作並有效銜接各科室資源。合理分工與高效合作能提升患者的治療效率,並確保每一步都得到專業處置。
1. 急診團隊的核心角色
急診醫師(Emergency Physician)
- 角色:
- 領導團隊,快速評估並制定初步治療計劃。
- 判斷患者需進一步專科處置或緊急手術的時機。
- 關鍵任務:
- 進行初步檢傷分類(Triage)。
- 確定主要病因並啟動相應的急救程序(如創傷、心血管或中毒)。
護理師(Emergency Nurse)
- 角色:
- 關鍵任務:
- 建立靜脈通路、抽血送檢。
- 持續記錄患者病情變化,確保藥物和液體正確輸注。
專科醫師(Specialist Physician)
- 角色:
- 根據患者需求參與治療(如創傷外科、心臟內科、神經科等)。
- 關鍵任務:
- 提供專業診斷,協助完成專科手術或高階治療。
- 決定患者的最終處置計劃(如住院、觀察或手術)。
放射科與檢驗科
- 角色:
- 關鍵任務:
- 優先處理急診患者的影像檢查(如X光、CT、MRI)。
- 快速回報重要檢查結果(如血氣分析、心肌酶或毒物檢測)。
急救技術員(Paramedics/EMT)
- 角色:
- 關鍵任務:
- 按ISBAR模式進行交接,並回答急診醫師的補充問題。
2. 多科處置的銜接流程
1. 初步評估與檢傷分類
- 急診醫師根據檢傷分類(如紅、黃、綠標),判斷患者優先處置順序。
- 判定是否啟動專科團隊(如創傷團隊、心肌梗塞急救通道)。
2. 啟動專科團隊與診斷檢查
- 例:心肌梗塞患者
- 啟動心臟科專科團隊,同時進行心電圖與心肌酶檢查。
- 根據診斷結果決定是否立即進行心導管手術。
3. 即時治療與交接
- 例:多發性創傷患者
- 急診醫師進行生命穩定性評估(ABCDE)。
- 創傷外科介入,處理內出血或骨折固定;護理師同時監測生命徵象並準備輸血。
3. 團隊溝通與協作的要點
- 建立清晰的工作分工
- 團隊領導者(通常為急診醫師)需分配任務,確保每位成員了解職責。
- 使用白板或電子系統即時更新患者病情與處置進展。
- 結構化的資訊共享
- 使用ISBAR模式進行信息傳遞,避免漏掉關鍵信息。
- 專業間的尊重與協作
- 緊急情境中的快速決策
- 團隊需在緊急情境中保持冷靜,遵循既定流程並快速處置。
4. 案例分析:多科處置的實際應用
案例1:創傷患者的多科銜接
一名40歲男性因高處墜落導致多發性創傷,入院時意識模糊、血壓80/50 mmHg。
- 分工與處置:
- 急診醫師進行快速評估(ABC),發現疑似骨盆骨折與內出血,啟動創傷團隊。
- 放射科優先安排骨盆CT與X光,檢驗科進行交叉配血。
- 創傷外科處理骨盆固定,並準備輸血與急診手術。
案例2:心臟驟停患者的團隊合作
一名65歲男性心臟驟停,由EMT現場使用AED後恢復自主心跳,轉送至急診室。
- 分工與處置:
- EMT提供現場情報(心律異常、腎上腺素使用劑量)。
- 急診醫師啟動心臟科急救通道,安排急診冠狀動脈造影術。
- 護理師持續監測生命徵象並準備必要的急救藥物。
5. 結語
急診室是團隊合作的核心場域,多科室銜接與分工協作是處理急重症患者的基石。透過結構化的流程與高效溝通,急診團隊能快速應對各類挑戰,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