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鍾隆兒童文學推廣工作室「#2024年台灣兒童文學佳作」公布
1、文/黃文輝,圖/SEVEN《小魔鬼遇上豬隊友1:魔鬼新生闖江湖》(小兵出版,2024年1月)
◎以兒童校園生活的故事為題材,向來是兒童文學創作的大宗。然而,如何在既有的框架中翻新出奇,著實考驗著創作者的功力。這本童話描寫小魔鬼闖蕩校園的意外,沒有森森然可怕的畫面情節,反而用幽默新穎的視角和語言,去刻劃人物個性與情節,又在情節中寄寓思考兒童成長會面臨的困難考驗,言之有物卻又不流於平板說教。
2、文/謝武彰,圖/施政廷《油菜花開》(親親文化,2024年1月)
◎近年台灣童書主要趨向繪本,部分原就弱勢的類型(如兒歌)出版更顯窘迫貧瘠。資深兒童文學作家謝武彰2024年之初低調的出版了《油菜花開》與《一排鴨子》兩本紀念創作50周年的兒歌精選集,其不隨市場流俗,毅力堅定的創作精神可嘉!《油菜花開》善用兒童的視角,應用剪裁合宜的語言,既描摹蔬果植物的樣態,又能時時呼應兒童天真爛漫的心理與幻想,呈現出形象生動富有生命情調的詩歌。
3、文/顏志豪,圖/薛慧瑩《貓房子》( 南一書局 ,2024年2月)
◎ 獨居的老奶奶與老房子,場景的建構裡雖然有文字敘述老奶奶的孤寂落寞,但圖像裡營造的熱鬧反差,讓一群流浪貓寄居其中,可是老奶奶眼力不佳已看不清那些是她討厭的貓。在幾分荒謬誤會中,故事繼續大轉折至老奶奶漸失憶,因此也忘了自己討厭貓,在這群貓的陪伴照顧之下,反而呈現出老有所安的祥和意境。文與圖滿溢溫暖的情意,對失智老人,對流浪動物的關懷,以及逝去親人的想念,讀之令人動容。
4、文•圖/林廉恩《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維京國際,2024年3月)
◎ 從一棵十分吸引人目光的粉紅樹開始的故事,看見鳥與樹的相互依存,款款深情中再製造出害蟲入侵森林的恐懼與破壞,地景的崩毀,生態面貌的改變,生命的不安、流離,在這本繪本中井然有序地一一展開。尾聲連續四個跨頁無文字的表現,看似沒有語言,卻又逐漸累積出似火山爆發的能量,視覺上的衝擊轉影
,具有震撼力教人難忘。
5、文•圖/鄭潔文《穿穿的地洞》(聯經出版 ,2024年3月)
◎ 以小穿山甲穿穿探索世界的成長經驗為基底,經由作者清新秀雅的畫風詮釋,引領著我們認識穿山甲的生態習性與棲地。這本繪本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
富有知識科普類童書的旨趣,卻又能清逸脫俗的擺脫大量知識訊息的侷限,在文學性、藝術性之上取得更寬闊自在的發揮,傳遞出靜好的自然生態迷人之處。
6、文/林世仁,圖/趙國宗《12生肖動物童詩》(遠見天下文化 ,2024年6月)
◎主題清晰明確聚焦,林世仁保持一貫水準的童心妙筆,有時從外形特色去描繪十二生肖中的動物,有時又能逸出外型框架去添加想像,捕捉擬人化的獨特個性。而且詩的語言、形式、聲韻多變化,意義豐富可讀性高。加上趙國宗樸真簡練的圖畫相襯,詩與畫相融共生,意趣加倍。
7、文/伍湘芝•圖/Dyin Li《眨眨眼》(巴巴文化,2024年7月)
◎綺麗的童年記憶,迴光流轉,影影綽綽的迷離夢幻之間,寫實與幻想的故事從容不迫的交織,揉出屬於台灣眷村的、鄉野的、最素樸年代的千百種滋味,歡笑與哀傷都含藏其中,抒情緩緩流淌在觀者心裡;然後影像又好似悄悄地淡出模糊,可是卻又能留住餘韻徘徊於心。在當下台灣兒童文學主調偏向滑稽熱鬧的情況下,這本書的藝術取向無疑是偏離的殊異美麗。
8、文•圖/施政廷《月光》(小魯文化,2024年9月)
◎從2013年入選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的幾幅插畫,跨越十年的光陰,細思慢想磨出來的完整繪本。用細膩的鉛筆素描,以黑白影像表現有月光的黑夜情境,任室內的兔子玩偶等物品活活潑潑有了生命行動玩耍,空間被放大之後的奇幻異境,從現實到超現實的視角轉換產生諸多趣味和驚喜。故事最後到了凌晨天亮,畫面浮現色彩,畫家正在書桌伏案創作,夜裡那些行動玩耍的物品都一一歸位
,安靜看著畫家。時間在此畫面的流動,瞬間彷彿使人觀看縮時攝影般快速看見十年光陰倏忽變換,唯一不變的是畫家(施政廷本人)仍孜孜矻矻創作著。
9、鄒敦怜《來去後山唱山歌》(九歌出版,2024年11月)
◎ 介於成人文學和兒童文學之間的一本用心傾情力作,展現了作者頗為詳實的考究功夫,還原了自1910年代開始新竹客家族群移民後山花蓮的墾拓歷程,依隨著一首一首山歌,跌宕起伏,激昂吟唱出少年阿松牯和其家族從遷徙前的掙扎猶豫,到發現新天地的安身立命,心境的轉折,一如山路的迂迴彎曲。近年適合青少年兒童閱讀的台語文學多了起來,但客語相對較少,這本小說值得稱許之處也在客語的穿插運用,自然不扞格,即使不懂客語也能在作者巧心書寫的文字脈絡中明瞭意義無礙。
10、乜寇•索克魯曼《東谷沙飛傳奇Ⅱ:拯救月亮》( 四也文化,2024年12月)
◎ 沿著布農族大洪水的神話傳說,繼續追尋族群的故事與記憶,並擴伸注入更多更豐沛的冒險想像,讓聖東谷沙飛英雄歷盡千辛擊退擄走月亮的火魔,讓地球重生,也讓部落家園得以安然永續。富有史詩般壯闊的篇章與精神,一方面謳歌土地上所有生物為求生存的強悍;另一方面也彰顯人與土地之間溫柔相待的關係。所有事件的因果演示,都伏藏著作者的生命哲思和宇宙觀,以之為信仰鞏固如玉山鎮在紙頁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