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經設好了目標,而且有一個符合自己生理時鐘的時間表,那麼執行起上來應該感覺挺容易的,但是,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會影響我們按照時間表行動,擾亂我們的計劃。在這篇小文章,我會分享幾個設計時間表時應該要考慮的要素,讓大家的時間表比較不容易被擾亂,執行起來事半功倍哦!
如果「生理時鐘」是你習慣的生活,那麼「環境時鐘」就是你身邊的人的生活習慣。
想像一下,如果你訂的時間表是下午五時就吃晚飯,但你需要媽媽為你煮飯,而她下午六時才下班,那麼你的時間表可行性有多高呢?
「環境」之中,除了時間的考慮,也有空間的考慮。就好像我小時候的經驗,每天早上十點就有一堆小孩子在我家樓下的操場上體育課,他們會一直大笑和尖叫,跟老師的哨子聲此起彼落,經過一兩個早上,我就知道,如果我早上要完成任何工作的話都應該到自修室去~
如果想要繼續留在家中,那麼上午十點到中午十二點的時間,我就會安排做一點不用太專注,而且時間可以比較靈活的項目,例如為自己批改試卷、到網上尋找新的英文單詞,整理筆記等等。如果安排了做需要很專注的項目,例如做試卷、背書等等,那就等如把自己放了在一個很困難的環境了~而困難最大的問題就是會讓我們容易放棄!如果因為早上有點吵完成不了安排好的工作,連帶影響到下午的安排,或者下午也沒有心情往前衝了,那我們就不但失去這兩小時的效率,也許是一整天的目標都泡湯了。所以~設計時間表的時候,千萬要考慮到你身邊的人的生活習慣。
正面的心態?重要嗎?我告訴你這真的非常重要哦!
現在邀請你想一下,你有沒有曾經在學習上或工作上,覺得得心應手,很想愈做愈多,愈做愈好的經驗?然後想一下,有沒有曾經在學習上或工作上,你覺得做甚麼都很吃力,連工作上最基本的一步(例如看一下相關的電郵)都沒有動力去開展,只想原地放棄的經驗?
我也有這樣的經驗:
為甚麼明明經驗一裡的工作難度比經驗二的高,但我卻樂此不疲,通宵達旦地做?其實,自己多有動力去完成某件事情,在於我們怎樣跟自己對話。在經驗一,我覺得自己做的很不錯,內心告訴自己的就是如果再努力一點就可以錦上添花,我們一般都樂意去做而且感到工作是輕鬆的。但在經驗二,我早已經覺得自己力有不逮,在甚麼都先入為主覺得非常艱難的時候,就連打開個電郵都沒有動力。
把以上對於心態和動力的了解應用在設計時間表上的話,就是要設計一個讓自己不會容易感到氣餒的時間表,要讓自己一邊努力,一邊覺得自己得心應手,保持正面的心態才能輕鬆地勇往直前。記得在這裡,我們找出了自己的效率嗎?比如說我狀態好的時候,一小時最多可以溫習25頁,但一般都是22,23頁左右,那我在時間表上就大概只會要求自己一個小時溫習20頁,好讓自己一直處於「得心應手」的狀態,讓自己有正面的心態實行時間表上的計劃!
嗯~按上一點的邏輯,我們應該把時間表定的所有工作都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嗎?那我們的產出不就很低嗎?理解正確,所以請不要這樣浪費時間~
那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處於「得心應手」的狀態,而又不會浪費時間呢?我覺得在時間表上加入斜槓區塊是很個有用的方法!斜槓區塊就是讓你有彈性的從幾個選擇之內選一個自己那一刻最需要處理的工作去做的時間段,一般情況下,我覺得可以有以下三個選擇方向:
為了避免自己萬一追不上進度就整盤計劃泡湯,我一般會在午餐後,晚餐前,或有時候晚上溫習的時段為自己加個這樣的斜槓區塊,大概一個小時左右。要是我那天挺乖的,要完成的都完成了,那我就會容許自己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如果狀態不好,還有進度要趕,這一段時間就剛好可以讓我追上進度,不會影響後來要完成的工作。這樣「百搭」的緩衝時間非常好用,可以巧妙的避免執行時間表的困難/氣餒甚至失敗哦~
好了,關於時間表的小分享大概到這裡,不容易被擾亂的時間表應該長這樣~♡
設計時間表真的是一大學問,我覺得我可以一直寫下去哈哈!雖然話很多,可是哦,以我自身經驗而言,我真的覺得好的時間表就好像一個最了解自己的私人教練,時時刻刻指示你該怎麼做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進步,所以花點時間寫好時間表是非常值得的!
如果你還有甚麼關於設定時間表的問題,歡迎在下面留言哦!也歡迎提議下一篇的主題~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