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上一篇文章的三部曲,恭喜你可以開始設定時間表了!一個好的時間表能幫助自己更有效率地達成目標,但是怎樣設定一個好的時間表呢?
其實,怎樣為之一個好的時間表因人而異,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以及學習風格都是不一樣的。我認為,一個適合自己的時間表,應該符合自己的生理時鐘和生活習慣,才可以令自己更有效率地實踐計劃完成的工作。以下幾點,我們一起留意一下哦~
「作息的時間」
最基本要考慮的是,你是「早起的鳥兒」還是「夜貓子」?兩者的生理時鐘非常不一樣。如果硬要夜貓子早起,或是要早起的鳥兒挑燈夜讀都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話就算軀殼在,精神也不知魂遊到哪裏了,所以,不要迫自己改變生理時鐘,才能減低依照時間表行動的阻力。當然如果你的生理時鐘就是懶惰,那就要一定要改變一下啦,哈哈!除了最基本的起床和睡覺時間,我認為更重要是要考慮到自己需要「習慣的時間」、「熱身的時間」,和「休息的時間」。
「習慣的時間」
在開始實行時間表的初期,我們也許會因為不習慣而難以專注這麼久,或者進度有點慢。這個時候,給予自己「習慣的時間」,就是指在時間表開始的初期,不要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循序漸進就可以了。比如說,如果你1小時能溫習20頁課本,那麼在時間表剛開始的頭兩天,也許要求自己每1小時溫習15頁就好了。
「熱身的時間」
跟「習慣的時間」同樣原理,剛開始某項工作,例如睡醒開始溫習,飯後重回工作桌,甚至從溫習英文轉為溫習數學等等⋯⋯都需要熱身的時間。我們要預計和接受在熱身時間中,我們的效率會比平時低一點點。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很長的熱身時間的,熱身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如果你能在短時間內切換工作,並且開始專注的話,那麼,你需要的熱身時間就比較短,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在切換工作後需要一點時間習慣,並且重新專注,那麼你需要的熱身時間就比較長。由於我知道自己需要較長的熱身時間,所以我盡量一天內最多只會溫習兩個學科,上午一科,下午一科,甚至一整天只溫習同一科,以減少自己所需要的熱身時間。
「休息的時間」
休息不等如懶惰,請大聲唸三次!休息是時間表內重要的一部份,只要好好計劃及執行,絕對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
關於休息,我們先要問自己兩個問題,就是,我們可以讓自己休息多少次,以及可以休息多久。
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在study leave期間,日間的時間我專注力不錯,可以溫習大約6至7小時,中間有一個大約1小時的午飯時間就可以了。而學習了6至7小時後,我就會開始難以專注,所以我會讓自己有段比較長的休息時間,包括散步,晚飯和洗澡的時間,讓自己輕鬆一下,晚上再溫習1.5至2小時。
有些同學們可能會「太努力」,不讓自己休息,可是我們必須記着,我們是血肉之軀,不是機械人!我們是不可能完全不休息,一直學習工作的哦!這樣的話只會令我們的效率變得越來越低,長此下去,我們可能坐在書桌前8小時,但有效的溫習時間可能只有一兩小時,其他都只是浪費時間,這樣只會得不償失呢!所以我們必須聰明地計劃自己的休息時間,目標在於令自己在疲倦的時候馬上有效地休息,回復體力及精神,讓我們可以再衝刺!
假如你還未設定一個自己能有效依從的時間表,希望以上的分享能為你帶來一點新方向呢~其實設定時間表真的是一門學問,所以這一篇先算上集吧~下集我們再探討設定一個好的時間表的其他要素!請看有效時間管理(下):不容易被擾亂的時間表應該長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