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如何演化出火災適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有森林,就意味著發生森林火災是早晚的事。畢竟隨著樹木生長,等於就是在累積燃料(雖然這樣聽起來不太開心)。人工林可以藉著移除倒木等措施,來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的機會;但是這種行為也是近代才有的,而且也受到了許多挑戰。在沒有人類出現之前,要不發生森林火災應該是不可能的事吧。


而且,有些區域(如地中海氣候區),因為夏天不下雨,乾燥、高熱、強烈日照與低濕度等因素相加,要不發生火災真的是不可能的事啊!但是,科學家也觀察到,有些樹木(如松樹)就是很厲害,在火熄滅了以後,很快就可以冒出新芽:不論是從種子還是從樹木本身長出來,這樣的本事,真的讓人驚嘆。


到底,樹木是怎麼演化出這些本事的呢?


科學家們對於樹木如何演化出火災適應的本領非常感興趣,想要來研究到底火災適應的演化是如何發生的。但是,樹木有針葉樹、闊葉樹,要先研究哪一類呢?還有,哪些性狀要算是樹木對森林火災的「適應」呢?


科學家們決定要先觀察針葉樹。為什麼選擇針葉樹有幾個原因。第一,針葉樹是最古老的植物類群之一,這意味著它們經歷的火災次數最多;第二,針葉樹的分布範圍廣,橫跨南北半球,同時存在於易發生火災和不易發生火災的生態系統中,所以有天然的對照組;第三,針葉樹擁有4種主要的火災適應特徵,而且不同種類的針葉樹展現不同的適應策略,有些屬如松屬(Pinus)甚至擁有多種火災適應特徵!第四,針葉樹的化石記錄相對完整、系統發育關係較為明確,可以研究長時間尺度的演化歷史。


所以,科學家們就決定要研究針葉樹了。那麼,哪些是針葉樹的火災適應特徵呢?過去的觀察與彙整發現,針葉樹具有4種主要的火災適應特徵:厚樹皮、延遲釋種(種子可於火災後釋放)、幼苗草本階段、再生能力。


樹皮厚,火不容易燒穿,就像消防隊員穿了防火衣一樣,所以可以熬過火災存活下來;種子等火災過後再釋放,就不會變成「爆松花」,不僅得以存活,還能在火災過後的空地上佔得先機;再生能力強,火熄滅之後很快就可以發芽,當然就能夠存活。但是「幼苗草本階段」是什麼呢?


所謂的「幼苗草本階段」(grass stage)是指,有些針葉樹(主要是松屬)在幼苗階段會形成類似草叢的形態,而且它們可以維持這個階段好幾年。等到離開草本階段後,它們會快速長高(每年可長好幾公尺),而且還會開始長出厚樹皮,來給自己進一步的保護。


研究團隊發現,在這個階段,幼苗的針葉形成草狀的叢生結構,可以保護頂芽免受地表火燒傷害。不過,這個策略主要出現在熱帶和亞熱帶環境,因為在這些地方比較常發生低強度的地表火,而這種「草狀」的結構可以保護中間的頂芽。觀察發現,這個特徵通常與厚樹皮特徵一起出現,而且其中有些物種,就算頂芽被燒掉了,基部也還有再生能力。


研究團隊透過祖先狀態重建、化石記錄、比較不同的植物演化樹,另外也對照現生的針葉樹的種種特徵,來推測出這些火災適應特徵的出現時間,並了解其演化模式。不過研究團隊也承認,由於化石記錄的限制,某些特徵的確切出現時間仍存在不確定性。或許未來有更多化石被發現時,我們可以再回來調整這個時間線!


要不要猜猜看哪一個特徵最早出現呢?


答案是:厚樹皮。厚樹皮是針葉樹中最普遍且最早出現的火災適應特徵。它出現在13個不同的屬中,也出現在不同氣候區域的針葉樹中。研究團隊發現,厚樹皮最早在松屬硬松亞屬(Pinus subg. Pinus)中出現,時間可追溯到白堊紀末期或早期古新世;後來在古新世中期,南洋杉屬(Araucaria)和紅杉屬(Sequoia)/巨杉屬(Sequoiadendron)中也出現了厚樹皮;而其他屬的厚樹皮特徵則是在新生代新近紀之後才演化出來。


研究團隊以模型分析發現,這個特徵的演化平均發生了113次,應該是非常(最)容易演化的火災適應特徵。厚樹皮對抵抗低強度的地表火很有效,它可讓成熟樹木能在快速移動的地表火中存活,也與樹枝自然修剪現象高度相關。


接著演化出來的技能是延遲釋種(serotiny)。約在白堊紀-古新世界限期(K-Pg boundary)時,延遲釋種出現在硬松類群和南半球柏類(southern cypresses,包括Callitris, Widdringtonia等屬)中;接著,到了古近紀晚期或早期新近紀,北美柏類(Hesperocyparis)也取得了這個技能。


以模型分析發現,相較於厚樹皮,延遲釋種的演化次數較少(平均50.15次)。另外,研究團隊發現,延遲釋種的出現通常與高強度火災環境有關。適應低強度的地表火災的性狀(厚樹皮)出現時間先於適應高強度火災的性狀(延遲釋種),不知道是不是反映了不同火災類型在地質歷史中的出現順序呢?還是反映了針葉樹對這些機制的適應過程的難易呢?這可能需要進一步從演化與基因層面進行探討了。


最後出現的火災適應特徵是再生能力(resprouting)和草本階段(grass stage)。其中,再生能力主要出現在新近紀中期之後,雖然在演化樹上較為分散,但卻是唯一出現在所有5個主要針葉樹科的特徵喔。而草本階段最早出現於新近紀晚期的大松亞組(subsection Ponderosae)中,而且僅限於松屬硬松亞屬(Pinus subg. Pinus),其餘類群都是在第四紀才出現。以模型模擬發現,草本階段至少有4次獨立演化事件。


研究團隊認為,這兩個特徵相對較晚出現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需要產生較複雜的生理機制(更多的基因需要發生突變?),另外,他們認為可能也與特定的火災機制以及氣候條件的改變有關。另外,由於它們的出現,與中新世氣候最適期結束後的氣候變化有關,可能也反映了針葉樹對新環境條件的適應。


最後,研究團隊分析了火災適應性與氣候的相關性。他們發現,火災適應性的性狀分布,與具有明顯乾季的氣候高度相關;其中尤其是夏乾冬雨地中海型氣候,是與火災適應特徵最密切相關的氣候類型。科學家發現,不只是針葉樹,同樣分布於地中海氣候區的其他植物類群也演化出了火災適應性。


為什麼會這樣呢?應該是因為冬天下雨時,植物可以生長同時累積燃料,夏天時因為高熱、乾燥、低濕度以及強烈日曬,就讓火災更容易發生。由於火災的風險隨季節循環,成為一種可預測的風險,因此,在地中海區域演化出火災適應性,對生存的益處是極大的。反之,同樣是有乾濕循環的熱帶季風氣候區,因為是夏雨冬乾,乾季溫度低使得火災風險較低,所以火災適應性的演化與氣候的相關性就比較弱了。


從這個研究可以看到,環境與生物的交互作用,影響到植物的演化,真的是非常有意思!如果未來可以更深一層地探討到基因層面,應該會更有啟發性!


參考文獻:


Turck, D. F., Schwery, O., Harmon, L. J., & Tank, D. C. (2024). Fire in the tree: 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fire-adapted traits within conif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peciation rates across the conifer phylogeny.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e16454. https://doi.org/10.1002/ajb2.16454


avatar-img
150會員
399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在地下結果不稀奇,還有在地下開花的植物! 而且,這種植物就在婆羅洲,當地人還當零食吃呢! 不過,這種零食植物,卻一直沒有被植物學家記錄下來,直到2023年...
台灣的地瓜不是瓜,但是還真的有地瓜呢! 非洲有一種瓜,雌花在授粉之後就會往地下鑽,最後在地下成熟... 這樣的瓜,種子要如何傳播呢?誰是它的「吃瓜群眾」呢?
為什麼明明沒有風,但是有些植物的葉子就是會晃來晃去的? 在能夠「無風自動」的植物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顫楊了。 顫楊之所以容易無風自動是有原因的,不過,為什麼植物需要有這種能力呢?
今天是大年初四,我們來看一下上個月最高完讀率的五篇文章。 不過,這次版主想到,把完讀數除上發表天數,來看到底大家最關注哪一篇文章呢? 畢竟文章發表的時間有先後,好像應該要這樣計算比較客觀?
吉貝素(GA,gibberellic acid)是很重要的植物激素,對種子發芽、節間延長都很重要。 有趣的是,當初的發現是因為被真菌感染的水稻會罹患「水稻惡苗病」,而真菌會產生GA。 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了GA的新技能:幫助植物抗逆境! 這實在太神奇了!來看看吧!
莫霍斯文化(Moxos)是指居住在玻利維亞亞馬遜的 Llanos de Moxos 地區的一群人。他們建造土丘(lomas),在土丘上生活。這些人可能不是單一種族,也沒有國家制度,甚至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 早期以為他們不是農業民族,後來發現他們有發達的農業;最近更發現,這些人也是「呷番麥」的喔!
在地下結果不稀奇,還有在地下開花的植物! 而且,這種植物就在婆羅洲,當地人還當零食吃呢! 不過,這種零食植物,卻一直沒有被植物學家記錄下來,直到2023年...
台灣的地瓜不是瓜,但是還真的有地瓜呢! 非洲有一種瓜,雌花在授粉之後就會往地下鑽,最後在地下成熟... 這樣的瓜,種子要如何傳播呢?誰是它的「吃瓜群眾」呢?
為什麼明明沒有風,但是有些植物的葉子就是會晃來晃去的? 在能夠「無風自動」的植物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顫楊了。 顫楊之所以容易無風自動是有原因的,不過,為什麼植物需要有這種能力呢?
今天是大年初四,我們來看一下上個月最高完讀率的五篇文章。 不過,這次版主想到,把完讀數除上發表天數,來看到底大家最關注哪一篇文章呢? 畢竟文章發表的時間有先後,好像應該要這樣計算比較客觀?
吉貝素(GA,gibberellic acid)是很重要的植物激素,對種子發芽、節間延長都很重要。 有趣的是,當初的發現是因為被真菌感染的水稻會罹患「水稻惡苗病」,而真菌會產生GA。 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了GA的新技能:幫助植物抗逆境! 這實在太神奇了!來看看吧!
莫霍斯文化(Moxos)是指居住在玻利維亞亞馬遜的 Llanos de Moxos 地區的一群人。他們建造土丘(lomas),在土丘上生活。這些人可能不是單一種族,也沒有國家制度,甚至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 早期以為他們不是農業民族,後來發現他們有發達的農業;最近更發現,這些人也是「呷番麥」的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論地上如何滄桑/我深知樹木們地下滿布的網 所以我掉落地面時/甚至充滿了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OZDaRhHHyM 能不能成為一棵樹,在把我種下的時候? 能不能成為一棵樹,在還是樹苗的時候? 能不能成為一棵樹,在看著螞蟻和昆蟲在身上爬啊爬的時候? 這裡到處都是高大的,那些視野良好的樹群, 像是先佔盡享有第一手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當我知道我守護了什麼,  也許承載就變得有意義。』
Thumbnail
陽台上不知名,卻常見的小草,如果在以前,肯定被當成雜草拔除,不但不需要照顧,拔除之後還會一直長,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類型。而有些嬌弱的植物,即使細心呵護,也不知為何總是水土不服,無法存活太久。 果然,我的陽台是適者生存的試煉埸(笑)。 今天佇足陽台,想拍點什麼植物,在植物尚未甦醒的,我
Thumbnail
人有人性,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個性; 不同的植物, 也有不同植物的習性。   一棵植物被翻轉之後, 還能保有它的生命週期?
Thumbnail
樹木還有愛,例如山毛櫸樹與橡樹們,就會突然在某年春天爆發式地一起開花結果,曬恩愛的程度不亞於社群平台上的人類。
Thumbnail
每一片樹葉,都會隨著陽光舞動, 即使是剛萌發的小芽,也要找出吸取光線最佳位置。 每一朵花兒,必先含苞等待, 時辰,空氣和陽光都對了,才緩緩登上舞台綻放。
Thumbnail
炙熱火烤般的陽光令人畏懼,減少在火熱陽光下移動。 不得不在外行走時,會發現因強烈光線加持,花兒開得特別美麗。 像向日葵。 煙火樹。 蒜香花。 紫薇花。 這...像花又像植物。 落地生根(學名:Kalanchoe pinnata)又稱葉生根、天燈籠、古仔燈、 大還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論地上如何滄桑/我深知樹木們地下滿布的網 所以我掉落地面時/甚至充滿了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OZDaRhHHyM 能不能成為一棵樹,在把我種下的時候? 能不能成為一棵樹,在還是樹苗的時候? 能不能成為一棵樹,在看著螞蟻和昆蟲在身上爬啊爬的時候? 這裡到處都是高大的,那些視野良好的樹群, 像是先佔盡享有第一手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當我知道我守護了什麼,  也許承載就變得有意義。』
Thumbnail
陽台上不知名,卻常見的小草,如果在以前,肯定被當成雜草拔除,不但不需要照顧,拔除之後還會一直長,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類型。而有些嬌弱的植物,即使細心呵護,也不知為何總是水土不服,無法存活太久。 果然,我的陽台是適者生存的試煉埸(笑)。 今天佇足陽台,想拍點什麼植物,在植物尚未甦醒的,我
Thumbnail
人有人性,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個性; 不同的植物, 也有不同植物的習性。   一棵植物被翻轉之後, 還能保有它的生命週期?
Thumbnail
樹木還有愛,例如山毛櫸樹與橡樹們,就會突然在某年春天爆發式地一起開花結果,曬恩愛的程度不亞於社群平台上的人類。
Thumbnail
每一片樹葉,都會隨著陽光舞動, 即使是剛萌發的小芽,也要找出吸取光線最佳位置。 每一朵花兒,必先含苞等待, 時辰,空氣和陽光都對了,才緩緩登上舞台綻放。
Thumbnail
炙熱火烤般的陽光令人畏懼,減少在火熱陽光下移動。 不得不在外行走時,會發現因強烈光線加持,花兒開得特別美麗。 像向日葵。 煙火樹。 蒜香花。 紫薇花。 這...像花又像植物。 落地生根(學名:Kalanchoe pinnata)又稱葉生根、天燈籠、古仔燈、 大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