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露的品行之美

sunnielei-avatar-img
發佈於往內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快樂和你的意識有關,而不是和品行有關。容我提醒你:品行也是培養出來的。你可以變成一個聖人,卻依舊不是快樂的,如果你的聖潔只是一個練習出來的聖潔。而那就是人們如何變成聖人、天主教徒、耆那教徒、印度教徒的。他們是如何變成聖人的?他們一刻接著一刻地在量尺上練習,巨細靡遺的——什麼時候起床、吃什麼東西、不吃什麼東西、什麼時候睡覺……

raw-image

所謂的聖人可能是世界上並不神聖的人,偽善、虛偽。是的,如果你從外面來看,他們看起來很神聖——過分神聖、太過親切和藹、令人感覺不自然的和藹。你只能去向他們表示你的尊敬,然後很想離開。你甚至無法和那些聖人住在一起二十四小時——他們會讓你因無聊而死!你愈接近他們,就愈會覺得困惑、糊塗、混亂,因為你會開始看到,就某個方面而言,他們有強壓下去的憤怒;憤怒已經進入他們生活中的另一面了。

一般人偶爾會發脾氣,他們的憤怒是一閃而過,非常短暫的。而我的信任在於意識。如果一個人變得更有意識,很自然的,他的品行也將蛻變。但那個蛻變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用思維做出來的——它是自然流露出來,自發性的。

而每當你的品行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時候,它帶有一種它自己的,否則你可以繼續改變……你可以丟棄你的憤怒,但你要將它丟到哪去?你必須將它丟進自己的無意識中。你可以改變生命的一面,但任何你丟進去的東西,都將會從其他的角落表達出它自己。這是必定的。

你可以用石頭堵住一條溪流,它會開始從其他地方流——你無法摧毀它。憤怒會在那,因為你是無意識的;貪婪會在那,因為你是無意識的;佔有欲和嫉妒全在那,是因為你是無意識的。

所謂的聖人,他們的憤怒變成幾乎是一個永久的事件,他們就是憤怒,並不是針對任何特定的事件。他們曾經太過壓抑憤怒,現在他們就是憤怒,經常地處在一種盛怒的狀態中。他們的眼睛會顯示出來,他們的鼻息顯示出來,他們的臉孔會顯示出來,他們的生命本身會顯示出來。

要改變品行是容易的,但真正的工作在於於變得有意識——更有意識、更強烈清晰而熱情的意識。當你是有意識的時候,要成為憤怒是不可能的,要成為貪婪是不可能的,要成為嫉妒是不可能的,要成為野心勃勃是不可能的。當所有的憤怒、貪婪、野心、嫉妒、佔有欲、強烈的欲念消失時,陷入其中的能量將被釋放出來,那個能量將會變成你的喜樂。這時,喜樂將不是外來的,而是發生在你的存在之中,在你存在最幽深的隱秘處。

當這些能量能為你所用時,你變成一個接受能量的場域,變成一個能量磁場。你將會吸引那超越而來的、你可以稱之為「神」,佛陀從不稱之為「神」,他稱之為「那超越的」,那是他對神的稱謂。

當你變成一個能量磁場時,當所有不必要的,被你在無意識中浪費掉的能量開始集結、彙聚在你的內在時,當你變成一個能量之湖時,將會開始反映星光、開始吸引那超越的、開始吸引神本身。

你的意識和那超越的會合點就是喜樂,就是真正的快樂。它不知道什麼是不快樂,它是純粹的快樂;它不知道什麼是死亡,它是純粹的生命;它不知道什麼是黑暗,它是純粹的光。知道它就是求道者的目標所在。佛陀開始這個找尋,在六年的努力之後的某一天,他達成了。

你也可以達成它,但容我提醒你:籍著說出你可以達成它,我不是在創造一個要達成它的欲望。我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如果你變成一個無限能量之池,不被任何世俗的事分散開來時,它會發生。它比較像是一個發生而不是一個作為,而稱它為喜樂會比快樂恰當,因為快樂給你一種感覺,以為它是某種類似你知道的快樂的東西。你所知道的快樂不過是一種相對性的狀態。

㊙️

人們常說的快樂只是一種相對性的意義。
諸佛所說的快樂是某種絕對的

未曾由內在陳進的快樂是一種相對的現象。佛陀所說的快樂是某種絕對的、無關乎任何人的。它不需要和別人做比較,它就是你的,它是內在的。它是一個發生:那超越的降臨到你身上,海洋掉進露珠中,而當海洋進入露珠時,露珠消失,它的界限消失。它變成象海洋一樣無邊無際,它變成海洋般的。

喜樂是一個海洋般的狀態……那時你以一個狹隘的、渺小的自我消失,而成為浩瀚的、無邊無際的,如同宇宙般的無限遼闊 ~OSHO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

喜樂不僅僅是一種感到歡樂的情緒,因為情緒是可變的。喜樂的意思應是一種專注於自己所擁有的,並且保持對未來期盼的態度,就算內心感到煩惱,但還是能保持喜樂的心。想擁有喜樂的心,要在生活各樣的際遇中,抱持著感恩和滿足的心。感恩,是生活最好的滋養,更是強大內心的能量,因為懂得感恩,就懂得知足。

喜樂是以笑臉面對逆境,不向困難屈服、不受情緒牽制而做出使人懊悔的決定。有喜樂的心,外來的一切問題都無法影響你,你更因為有它而有力量勝過所面對的挑戰。真正的喜樂並非只能在順境中流露,而是因為心中有積極的盼望,所以縱然在困難逆境中,仍能面帶笑容地面對


快樂與意識:超越品行的修煉

在我們的文化中,常常將「品行」視為快樂的來源,認為只要我們遵守道德規範、成為一個「聖潔」的人,就能獲得幸福。然而,這真的是事實嗎?事實上,快樂與否並不取決於一個人的品行,而是與意識息息相關。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議題,重新審視快樂的本質。

品行是培養出來的假象

許多人努力成為所謂的「聖人」,他們透過不斷練習來塑造自己的品行,例如規定自己什麼時候起床、吃什麼、不吃什麼、什麼時候睡覺……這一切看似井然有序,但卻可能只是表象。這些「聖人」或許在外人眼中顯得過分神聖、親切和藹,但這種刻意的修為往往令人感到不自然,甚至令人窒息。

如果你曾有機會與這樣的人相處,你可能會發現他們的內心並不平靜。他們或許壓抑了自己的憤怒、貪婪和嫉妒,將這些情緒深埋於無意識之中。然而,這些被壓抑的情緒並不會消失,而是會以其他形式從生活的角落悄悄流出。就像一條被石頭堵住的小溪,它總會找到新的出口繼續流動。

壓抑的代價:虛偽與內心的矛盾

當一個人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時,這些情緒會逐漸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例如,一個努力壓抑憤怒的人,最終可能成為「憤怒」本身。他的憤怒不再是針對某個特定事件,而是一種持續的狀態。他的眼神、呼吸、臉孔乃至整個生命,都會流露出這種不滿與壓抑。

相較於普通人偶爾發脾氣、怒火稍縱即逝,這些所謂的「聖人」卻因長期壓抑情緒而陷入更深的矛盾。他們或許表面上看起來平靜,但內心卻充滿了無法釋放的痛苦與壓力。


意識才是關鍵

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於外在的品行,而是源於內在的意識。當一個人變得更加有意識時,他的行為自然會發生蛻變。這種改變並非刻意為之,而是一種自發性的流露,帶有自然的美感。

舉例來說,一個有意識的人不需要刻意壓抑自己的憤怒或貪婪,因為他能夠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情緒,並以平靜的心態接納它們。這樣的人不會將情緒深埋於無意識中,也不會讓它們以其他形式爆發,而是能夠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自然流露的品行之美

當一個人的品行是自然流露時,它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美感。這種美感並非來自於外在規範或刻意修飾,而是來自內心深處的真實與誠懇。這樣的人不僅自己感到快樂,也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輕鬆與愉悅。

相反地,如果一個人的品行是透過壓抑與練習得來的,那麼它很可能只是一種假象。這樣的人或許能短暫地贏得他人的尊敬,但卻無法真正觸及快樂的核心。他們的內心依然充滿矛盾,難以找到真正的平靜。

從意識中體悟快樂

快樂不是外在規範的產物,而是內在意識的覺醒。當我們停止追求表面的「聖潔」,轉而專注於提升自己的意識,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生命的美好與自由。與其努力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不如試著成為一個「有意識」成為真實的人。接納自己的情緒,擁抱自己的缺點,讓生命自然地流動——這才是通往快樂的真正道路。


真正操縱我們的不是環境、不是社會各方面的精英、不是社會,而是個人內在的想法和情緒。你被快樂與痛苦這種“兩極化”的情緒操縱,心智系統當中的快樂,只不過就是用來平衡痛苦的産物。

我們全都有逃避痛苦和追尋快樂的傾向,但在追尋稍縱即逝的快樂時,卻創造出了更多的痛苦和恐懼。無法擁有想要的事物就痛苦,擁有了之後又恐懼失去。你擁有的越多,你的恐懼就越強烈,害怕會失去所有。

最終死亡會告訴你:“那些你引已為傲、你認為是屬與你的,因為恐懼或是貪婪而去收集的外在事物,還有你的思想、你的信念、你的自我、你的夢想,全都不是真實的。能夠失去的、會消失的、會被改變的、就不是真實的。”所以死亡帶走它們,好讓你了解這個真相:那就是你一直都活在自己創造出的夢幻世界當中。”

avatar-img
83會員
721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曾經認為,追求美好是一種脆弱的表現,試圖改變集體所建立的世界是多麼天真與愚蠢。然而,當我決心去尋找美好,相信它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並且證明它能夠與完全相反的事物共存時,我開始明白,這並不是脆弱或天真,而是希望和信仰的體現。 從黑暗中站起來,面對那些試圖將你埋葬的事物,勇敢地宣告「我依然充滿光明」,
當我死亡的棺材被抬出時, 不要以為我錯過了這個世界。 魯米 — 不要流淚, 不要哀悼或感到遺憾, 我並不是墮入怪物的深淵。 不要為我的離去而哭泣, 我並不是離開, 我是抵達無境的愛。 當你把我留在骨罈裡時, 不要說再見。 記住,它象徵穿越天堂的幕布。 你只看到焚燒的灰燼放入骨罈裡。 現在看
當我們試圖探索宇宙的本質時,宇宙似乎在「自我防禦」,以避免被完全理解。我們最初或許認為宇宙是簡單而平坦的,但隨著我們探索的深入,它不斷擴展出新的邊界、星系、甚至多重宇宙的複雜結構。每當我們以為自己接近真相,宇宙便似乎自動增加更多層次,變得更加難以掌握。 這種理解彷彿在暗示:宇宙不是靜態的客觀實體
任何生物與你交流,都是在向你暗示某些事物,可能是它所感知的現實,或者它想讓你知道或相信的東西。你所生活的社會中,也可能有某些訓練過的訊息片段,如詞彙、思想等,與你的智力相連。 在西方,如果有人告訴你「不要想像一頭粉紅色的大象」,他們實際上是在暗示你去想像這樣一頭大象,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做。更糟的是,
當我們年輕, 愛上的是那完美的幻相, 夢中的光輝, 無暇的面容。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們的心靈被人性吸引, 那些掙扎過的故事, 那深刻的脆弱, 我們在生命的淬鍊中成長, 靈魂悄然塑形, 適應著周遭的變遷。 當支撐我們盔甲的能量漸漸消散, 我們被揭露在這脆弱的時刻, 彼此的心靈呼喚,
不要等到我走了 不要等我離開,才說出話, 關於那曾有的事,你對我的愛,如星辰般閃耀。 不要在淚水中,唱出我的讚美, 當我不再,在你耳邊低語,靜默的回憶,如影隨形。 不要將愛留存,如未說的秘密, 明天告訴我,或是現在,我也會告訴你, 我心中珍藏的,關於你的一切,你激勵的力量。 ...
我曾經認為,追求美好是一種脆弱的表現,試圖改變集體所建立的世界是多麼天真與愚蠢。然而,當我決心去尋找美好,相信它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並且證明它能夠與完全相反的事物共存時,我開始明白,這並不是脆弱或天真,而是希望和信仰的體現。 從黑暗中站起來,面對那些試圖將你埋葬的事物,勇敢地宣告「我依然充滿光明」,
當我死亡的棺材被抬出時, 不要以為我錯過了這個世界。 魯米 — 不要流淚, 不要哀悼或感到遺憾, 我並不是墮入怪物的深淵。 不要為我的離去而哭泣, 我並不是離開, 我是抵達無境的愛。 當你把我留在骨罈裡時, 不要說再見。 記住,它象徵穿越天堂的幕布。 你只看到焚燒的灰燼放入骨罈裡。 現在看
當我們試圖探索宇宙的本質時,宇宙似乎在「自我防禦」,以避免被完全理解。我們最初或許認為宇宙是簡單而平坦的,但隨著我們探索的深入,它不斷擴展出新的邊界、星系、甚至多重宇宙的複雜結構。每當我們以為自己接近真相,宇宙便似乎自動增加更多層次,變得更加難以掌握。 這種理解彷彿在暗示:宇宙不是靜態的客觀實體
任何生物與你交流,都是在向你暗示某些事物,可能是它所感知的現實,或者它想讓你知道或相信的東西。你所生活的社會中,也可能有某些訓練過的訊息片段,如詞彙、思想等,與你的智力相連。 在西方,如果有人告訴你「不要想像一頭粉紅色的大象」,他們實際上是在暗示你去想像這樣一頭大象,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做。更糟的是,
當我們年輕, 愛上的是那完美的幻相, 夢中的光輝, 無暇的面容。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們的心靈被人性吸引, 那些掙扎過的故事, 那深刻的脆弱, 我們在生命的淬鍊中成長, 靈魂悄然塑形, 適應著周遭的變遷。 當支撐我們盔甲的能量漸漸消散, 我們被揭露在這脆弱的時刻, 彼此的心靈呼喚,
不要等到我走了 不要等我離開,才說出話, 關於那曾有的事,你對我的愛,如星辰般閃耀。 不要在淚水中,唱出我的讚美, 當我不再,在你耳邊低語,靜默的回憶,如影隨形。 不要將愛留存,如未說的秘密, 明天告訴我,或是現在,我也會告訴你, 我心中珍藏的,關於你的一切,你激勵的力量。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福氣不是憑空出現,而是經年累月,為善助人,所累積出來的,畢竟助人者人亦助之。
Thumbnail
在事情真正的秩序裡,一個人並不為了要快樂而做某一件事——而是一個人是快樂的,所以做某件事。 一個人並不為了有慈悲心而做某件事,而是一個人是慈悲的,所以以某種方式行事。 就一個高度有意識的人而言,靈魂的決定先於身體的行動。 只有一個無意識的人,才企圖經由身體在做的事,來產生一種靈魂的狀態。 這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人們常常忙於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和成功,卻忽略了心靈上的平靜和善良。然而,心念必須發自於善的循環,才能真正帶來內心的平靜和快樂。 有些時候看到一些可憐的人,亦或者需要尋求幫助募款,甚至是廟宇捐款,亦或者是因為某種因素需要而佈施給予,有目的的佈施在心態上與真心誠意發自內心的思
Thumbnail
人生的真正富足不只是物質和財富,還要加上身心靈全方面的健康與和諧,所以改變自己,讓生活變得富足,是一個值得每個人終生實踐的課題…
前言 小時候許的願望,總有一個會是能夠一直快快樂樂。等到獨立生活後,才漸漸地發現,比起一直快快樂樂,我其實更希望能時時感到平靜。 而這本書正是由內而外的帶領你找到自己的平靜! 裡面有很多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練習的技巧。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書中其實涵蓋了很廣的生活的面向,像是生活、職場、人生意義,
Thumbnail
生活除了具備「生存能力」外,「培養欣賞與享受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對享受的感受都不盡相同,而通常可讓人由衷感到幸福都是從「心」而來,而不是從「頭腦」而來;比如感受到人的心意、看到別人的善意、看到美好事物的感動等等,如果心是比較敞開的人,也更容易意識到這些心意,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與感
Thumbnail
今天,你若能在白天每一小時的最初五分鐘作個「長式」練習,效果最好;開始時先重申一遍你受造的真相: 光明、喜悅與平安都活在我內。我的清白無罪有上主擔保。 然後,放下你種種愚昧的自我形象,用剩餘的時間試著體會一下上主賜你的生命真相,而非你賦予自己的命運。你若非上主創造的,就是你自己營造出來的。
Thumbnail
你必須考量到別人、為他們著想,要有禮貌、懂得體諒別人、關心別人。有了這個考量、這個體諒以及明察秋毫,不管是在內心或是外在行為上,就會有秩序。而有了秩序,也就會有自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福氣不是憑空出現,而是經年累月,為善助人,所累積出來的,畢竟助人者人亦助之。
Thumbnail
在事情真正的秩序裡,一個人並不為了要快樂而做某一件事——而是一個人是快樂的,所以做某件事。 一個人並不為了有慈悲心而做某件事,而是一個人是慈悲的,所以以某種方式行事。 就一個高度有意識的人而言,靈魂的決定先於身體的行動。 只有一個無意識的人,才企圖經由身體在做的事,來產生一種靈魂的狀態。 這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人們常常忙於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和成功,卻忽略了心靈上的平靜和善良。然而,心念必須發自於善的循環,才能真正帶來內心的平靜和快樂。 有些時候看到一些可憐的人,亦或者需要尋求幫助募款,甚至是廟宇捐款,亦或者是因為某種因素需要而佈施給予,有目的的佈施在心態上與真心誠意發自內心的思
Thumbnail
人生的真正富足不只是物質和財富,還要加上身心靈全方面的健康與和諧,所以改變自己,讓生活變得富足,是一個值得每個人終生實踐的課題…
前言 小時候許的願望,總有一個會是能夠一直快快樂樂。等到獨立生活後,才漸漸地發現,比起一直快快樂樂,我其實更希望能時時感到平靜。 而這本書正是由內而外的帶領你找到自己的平靜! 裡面有很多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練習的技巧。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書中其實涵蓋了很廣的生活的面向,像是生活、職場、人生意義,
Thumbnail
生活除了具備「生存能力」外,「培養欣賞與享受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對享受的感受都不盡相同,而通常可讓人由衷感到幸福都是從「心」而來,而不是從「頭腦」而來;比如感受到人的心意、看到別人的善意、看到美好事物的感動等等,如果心是比較敞開的人,也更容易意識到這些心意,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與感
Thumbnail
今天,你若能在白天每一小時的最初五分鐘作個「長式」練習,效果最好;開始時先重申一遍你受造的真相: 光明、喜悅與平安都活在我內。我的清白無罪有上主擔保。 然後,放下你種種愚昧的自我形象,用剩餘的時間試著體會一下上主賜你的生命真相,而非你賦予自己的命運。你若非上主創造的,就是你自己營造出來的。
Thumbnail
你必須考量到別人、為他們著想,要有禮貌、懂得體諒別人、關心別人。有了這個考量、這個體諒以及明察秋毫,不管是在內心或是外在行為上,就會有秩序。而有了秩序,也就會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