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定義,在書上寫的清清楚楚——孝順、孝敬、孝養、孝承,回報父母的養育,尊重他們的指令,不違逆他們的意願。這些字義我都懂,可實踐起來,我卻始終不知道自己做到了多少。
我到底孝不孝順?
我努力過嗎?
我做得夠嗎?
還是,其實一切都只是徒勞?
18歲離家,在那之後,聯繫變得零星,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可即便如此,我從來沒有真正離開——至少在心底,我始終在尋找一個答案:我有沒有讓他們驕傲?
所以,我報喜不報憂。我總是說自己過得很好,從不讓家裡知道我的困境和脆弱。
我努力賺錢,想用金錢來證明自己,彷彿當我夠強大、夠成功,就能換來ㄧ句肯定。可我也知道,這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真正渴望的,不是我的成就,而是我的陪伴。
但他們從不說出口,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拿我和別人比較。
『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我們都是為你好……..』
以前,我很怨恨。怨他們的愛爲什麼總帶著責備?怨他們從未稱讚過我,從未讓我知道,他們是否有那麼一刻,為我感到驕傲?
可後來,我開始嘗試理解。我開始著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他們,想讓這段關係變得更好。
但我發現,人是改變不了的。
唯一能做的,只有調整自己。
所以,每次回家前,我總要讓自己開心一點。我告訴自己,不要帶著期待,不要再奢求任何一句讚美。可每次踏進家門,不到十分鐘,我的情緒就開始下墜。我變得消極,開始對自己產生疑問——為什麼?我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夠好?
我糾結了這麼久,到頭來卻發現,這一切似乎沒有意義。
在這無法避免的生老病死面前,我這些年的掙扎,這些用盡力氣的努力,真的還重要嗎?
如果終點都是離別,那麼,這場拉鋸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不知道。
也許,這世上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但如果有一本能夠指引我的參考書,現在的我,真的好想翻開來看,看看它能告訴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