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心,家人也能幫助你成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週末家庭聚餐,母親在不停抱怨父親生病了還不願多走動,寧可躺在床上、坐在沙發一動也不動。大姊聞言認為父親應該有帶點久病厭世的傾向,提議可以來一趟家族旅遊帶父親出國走走;二姊和哥哥表示抽不出出國旅遊的時間,打槍大姊的意見,於是大姊把眼神轉向我,希望我可以附議她。
我開玩笑的回說,如果贊助我旅遊錢,我就參加啊。然後,她搖搖頭想說這個妹妹真難搞。

但實際上,我知道父母對出國遊玩興致不大,每次詢問要不要一起出國玩,一個總是搖頭,一個總說再看看,皆認為生活中有太多事情要操心,捨不得花時間在出國玩樂上面。

不過大姊很執著在帶爸爸出國散心這件事,她開始提出時間跟地點,思考有什麼方案適合家族旅遊。

日本是大家首推的地方,爸爸平常也喜歡日本文化,只是老人家出國怕跟到早出晚歸的行軍團,放鬆不成倒勞累,這時哥哥笑說不然找旅費十萬塊的,主打一個吃好住好的行程。大家聽見跟著笑翻,十萬塊日本團應該能天天吃和牛住五星級飯店。

一陣閒聊後,媽媽也加入談話局,大姊便提出出國的想法,詢問母親意願如何,媽媽一個撇頭直言爸爸現在連飯後散步都不願意,遑論出國遊玩。直接拒絕這項提議。
大姊不死心的想說服媽媽,她覺得爸爸現在呈現一個消極狀態,我們更應該要主動帶他出門走走接觸外面的世界。不過媽媽沒有要接受意見的意思,丟了句再說再說,就擺擺手去找孫子玩了。

既然母親不想出國,那這件事大概就沒戲唱了。大家轉話題閒聊之餘,唯獨大姊陷入一陣沉思,突然,她像想到什麼事情似的詢問二姊和哥哥,如果跟旅行團的費用是一人十萬塊的話,他們願不願意幫忙負擔父母的團費,他們兩人都表示如果爸媽想出國的話,當然是可以。
輪到大姊詢問我的意願,她神色緊張的想知道我的答案,雖然旅費十萬塊對我而言偏貴,但是大家願意分擔的話是沒問題的。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後,她鬆一口氣的說:「那就好,因為你說要幫妳付十萬塊旅費才願意參加,我想說這樣太困難。」

(⊙v⊙)

哈囉,妳是活在時空扭曲的重力場嗎?我真他媽的天地良心被曲解。

被誤會意思的我,沒有辦法接受如此不合邏輯的謬誤,我很生氣的告訴姊姊,她嚴重解讀錯誤我的話語,但她只是一臉為難的尬笑,彷彿在尊重我的狡辯。
唉,有這種家人在身邊,我不用跳到黃河洗清白,直接自盡結束這一切比較快。

這幾天我忍不住在想,難道是我真的講了什麼令人誤會的話,才讓她誤會我?還是她額葉發展不好,所以邏輯推理能力有問題?
我怎麼思考都得不出讓自己心情舒緩的結論,但是我知道這種誤會以後還會持續發生,因為這不是她第一次脫口而出的奇葩理解。

我只能練習放下生氣的感受,練習接納誤會的存在,明白這一切不具有任何的意義。我願不願意參與家族旅遊是我的選擇,與她的誤會沒有任何關係。

阿彌陀佛。

avatar-img
3會員
34內容數
一樓招待所,二樓是廁所,因為沒有錢,三樓無居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樓招待所 的其他內容
第一次上跆拳道課時,完全沒有預期會跟一堆小學生當同學。我以為運動中心開的課程是老少咸宜,上課時會有各個年齡層的學生,殊不知一堆學員裡面只有我是那個"老",其他人都是"少"。(哭) 看著一群玩在一起的小男孩,我內心瘋狂吶喊:『天啊!怎麼這麼多小屁孩!我真的受不了,我要退課!!』 不行不行,來都來了,
30天挑戰真的很久,才過一個星期我就想放棄了 原本還想說要訂90天,幸好我對自己夠了解。如果真的訂90天,我可能寫完3天就想說,我的天,我還有87篇文章要寫,我哪來那麼多的靈感可以發揮,不如早點放棄早點躺平。 上一篇宮廟風保母教室才少少一千字就花了我3個小時,其實還有很多值得吐槽點可以寫,但是細
想到預計3月考試的保姆證照就心慌慌,坊間流傳保姆證照很好考,那我如果沒有一次考過的話不就是很丟臉? 不行,身為一位假學霸,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我立刻上網找提供術科練習的地方,剛好有一間離老家不遠的自費教室可以練習,週末就花一天的時間溫習保姆術科題目。 早上進到教室場地,已經有同學在吃早餐等待練習
自從連續兩天上班被電梯銃康遲到後,我開起了爬樓梯打卡的人生。 經過多天的實驗,發現我不管如何安排爬樓梯的節奏,最終都是在10分鐘左右完成20層樓的攀爬。 於是我確立每走3~4層樓就休息一次的上樓節奏,這是身體的極限,順便訓練心肺跟體力。 後來發現,如果走1~2層樓就短暫休息一下再繼續走,似乎是
某天下班跑去玩了期待已久的射箭體驗,結束後覺得比想像中的無聊。 可能是體驗課的關係,所以教練指導完動作,確認你動作大致沒問題,整體射箭流程也都清楚後,就放飛同學自由練習。 其實也沒差,我只要能不停的射箭就好。享受那種放箭前的屏氣凝神,覺得自己莫名帥。(?) 但是射箭能做的動作也不多,主要練習如
第一次上跆拳道課時,完全沒有預期會跟一堆小學生當同學。我以為運動中心開的課程是老少咸宜,上課時會有各個年齡層的學生,殊不知一堆學員裡面只有我是那個"老",其他人都是"少"。(哭) 看著一群玩在一起的小男孩,我內心瘋狂吶喊:『天啊!怎麼這麼多小屁孩!我真的受不了,我要退課!!』 不行不行,來都來了,
30天挑戰真的很久,才過一個星期我就想放棄了 原本還想說要訂90天,幸好我對自己夠了解。如果真的訂90天,我可能寫完3天就想說,我的天,我還有87篇文章要寫,我哪來那麼多的靈感可以發揮,不如早點放棄早點躺平。 上一篇宮廟風保母教室才少少一千字就花了我3個小時,其實還有很多值得吐槽點可以寫,但是細
想到預計3月考試的保姆證照就心慌慌,坊間流傳保姆證照很好考,那我如果沒有一次考過的話不就是很丟臉? 不行,身為一位假學霸,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我立刻上網找提供術科練習的地方,剛好有一間離老家不遠的自費教室可以練習,週末就花一天的時間溫習保姆術科題目。 早上進到教室場地,已經有同學在吃早餐等待練習
自從連續兩天上班被電梯銃康遲到後,我開起了爬樓梯打卡的人生。 經過多天的實驗,發現我不管如何安排爬樓梯的節奏,最終都是在10分鐘左右完成20層樓的攀爬。 於是我確立每走3~4層樓就休息一次的上樓節奏,這是身體的極限,順便訓練心肺跟體力。 後來發現,如果走1~2層樓就短暫休息一下再繼續走,似乎是
某天下班跑去玩了期待已久的射箭體驗,結束後覺得比想像中的無聊。 可能是體驗課的關係,所以教練指導完動作,確認你動作大致沒問題,整體射箭流程也都清楚後,就放飛同學自由練習。 其實也沒差,我只要能不停的射箭就好。享受那種放箭前的屏氣凝神,覺得自己莫名帥。(?) 但是射箭能做的動作也不多,主要練習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老爸最近小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禮拜才回家。我們做兒女的在海外,只能用簡訊慰問。
Thumbnail
那一天,四位女兒和經常被念的老婆一同擔憂地「念著老父親」,因為他不聽話,不乖乖吃藥,也不使用扶助椅,導致雙腳浮腫,讓大家十分擔心。 平時是家中的權威,卻在這刻一臉無奈,不發一語,只是在吃飯時說「你們先吃,我還不餓」,獨自在客廳看電視。平常他重視家人共進晚餐,卻在這刻有些無奈。 我提前結束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請喪假帶全家人出去玩有錯嗎?」 原 PO 「爆怨公社」表示,爸爸近日過世,陸陸續續請了「2 天 2 天 4 天」的喪假,頭兩天處理殯儀館,第 2 次兩天申請補助之類的,最後 4 天前 3 天他帶媽媽跟兄弟姐妹去爬山,去海灘走走散心吃東西,最後一天送爸爸出殯處理好瑣事,一切辦妥才後回公司上班,不料
這陣子由於父親的健康狀況出了一點問題,因此Loeb媽每個月固定回1~2次娘家的習慣也因此調整了一下。在父親轉往普通病房的第二天下午,在探望完父親後便驅車從台北回到台中去讓外婆玩玩孫子。 晚餐期間可愛的丈母娘忍不住關心的心情,於是提出了一串關於父親狀況的提問: 狀況很嚴重吼? 阿怎麼會這麼嚴重?
Thumbnail
今天因為弟弟工作上調度吃緊,因此早上無法至醫院探望父親。順勢邀請了Loeb媽一同進入病房探望,幫父親打打氣。
一個女兒在父親的疾病面前,努力學習並關心父親,同時也面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和成長的困擾。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次出遊過程中因點餐事件引發的家庭衝突,女兒和父親的交流,以及母親的內心掙扎。文章充滿了情感與反思,呈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互動。作者通過自己的家庭經曆,引起讀者對於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的思考。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
老爸最近小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禮拜才回家。我們做兒女的在海外,只能用簡訊慰問。
Thumbnail
那一天,四位女兒和經常被念的老婆一同擔憂地「念著老父親」,因為他不聽話,不乖乖吃藥,也不使用扶助椅,導致雙腳浮腫,讓大家十分擔心。 平時是家中的權威,卻在這刻一臉無奈,不發一語,只是在吃飯時說「你們先吃,我還不餓」,獨自在客廳看電視。平常他重視家人共進晚餐,卻在這刻有些無奈。 我提前結束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請喪假帶全家人出去玩有錯嗎?」 原 PO 「爆怨公社」表示,爸爸近日過世,陸陸續續請了「2 天 2 天 4 天」的喪假,頭兩天處理殯儀館,第 2 次兩天申請補助之類的,最後 4 天前 3 天他帶媽媽跟兄弟姐妹去爬山,去海灘走走散心吃東西,最後一天送爸爸出殯處理好瑣事,一切辦妥才後回公司上班,不料
這陣子由於父親的健康狀況出了一點問題,因此Loeb媽每個月固定回1~2次娘家的習慣也因此調整了一下。在父親轉往普通病房的第二天下午,在探望完父親後便驅車從台北回到台中去讓外婆玩玩孫子。 晚餐期間可愛的丈母娘忍不住關心的心情,於是提出了一串關於父親狀況的提問: 狀況很嚴重吼? 阿怎麼會這麼嚴重?
Thumbnail
今天因為弟弟工作上調度吃緊,因此早上無法至醫院探望父親。順勢邀請了Loeb媽一同進入病房探望,幫父親打打氣。
一個女兒在父親的疾病面前,努力學習並關心父親,同時也面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和成長的困擾。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次出遊過程中因點餐事件引發的家庭衝突,女兒和父親的交流,以及母親的內心掙扎。文章充滿了情感與反思,呈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互動。作者通過自己的家庭經曆,引起讀者對於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的思考。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