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守護者》致敬的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週是大專院校開學第一週,我星期三晚上也回到陽明交大陽明校區的山腰電影院看《末日守護者》:

https://www.facebook.com/Wedmovietime/posts/pfbid0NoQSN3iB2n2ao1naGGtHBfBxm4QpH4Aq8CBSBHs5pqmPR2ptg9q23zA5F5ppKzW7l

也有諮商心理師一起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Wedmovietime/posts/pfbid02isUVeJArw6jCyJokytQyiZ6vSvjAidZqE2eFx4FbKSYnXgzyw7suq7YncXZ8QvE8l

這部電影算是很複雜的電影,但從其劇情可知道本片致敬了不少電影:

女主角小花從小父母雙亡,扶養她的祖母在滿18歲前過世,晚上要打工導致上學遲到,也會被其他女生霸凌(這在台灣也很常見)。

但她也經常做夢夢見日本戰國時代的小女孩小雪,也因為這樣的夢境而被神秘組織帶走,說她的夢境是預知夢;更可怕的是,她在18歲生日前會碰到彗星撞地球而導致世界末日,她也擔負起拯救地球的重責大任。

然而在彗星撞地球之前,日本就遇到伊波拉病毒侵入、政治鬥爭、與街頭暴動,人禍和天災一樣恐怖(間接代入目前新聞時事)......


因此本片劇情致敬很多電影:

1.新海誠的"災難三部曲"─《你的名字》、《天氣之子》、與《鈴芽之旅》:

日本本身天災就是非常的多,諸如地震、海嘯、核災、以及颱風等等,而新海誠的災難三部曲也在探討這些天災人禍,後來發現到這些天災其實本身都是自然現象,只不過是人類在地球上,嚴格說起來是地震帶或海洋湖泊上發展文明才會導致人禍。

並且,就算有人當先知警告大家有災難發生,我們也不見得會聽得進去;天氣本來就一直混亂,就算年輕人再怎樣自私也是會混亂;地震等天災本身就是會發生。


2.諾蘭的《全面啟動》、《星際效應》、與《天能》:

《全面啟動》中描述了我們的夢境其實是深層的潛意識,而且夢境也能和人"共享";因此要改變我們的心思作為,就要潛入夢境去改變;最後就是要追求現實與活著的親人團聚。

而《星際效應》也是一部災難電影,暗示我們遇到的各種奇怪異相,例如重力異常現象,其實是未來的人要傳遞訊息給我們,也把愛傳遞出去。

《天能》告訴我們會發生的事情就是會發生,無論如何改變都是會發生。

諾蘭的電影十分燒腦,因為打破了時空順序,但都有十足的科學根據再加以衍伸。


3.丹尼·維勒納夫的《異星入境》:

丹尼·維勒納夫是《沙丘》的導演,他之前執導的《異星入境》算是很有深度。

《異星入境》是改編科幻小說"妳一生的預言"。

女主角是個語言學家,她遇到外星人入侵,也學習跟外星人溝通。

而外星人因為是從不同的時空來到地球,可以預知她會跟男主角相愛並結婚生小孩,但小孩長大後會因為意外事故而比她和男主角更早死,而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

她和男主角雖然相信這段預言,但也因著愛而決定結婚並把小孩生下來,就算她的小孩會比她們夫妻更早死也願意。


回到《末日守護者》的小花身上,最愛她的親人都比她提前先走了,她在學校和社會上也飽受霸凌,她也無能為力拯救世界;但她仍舊選擇愛這個世界,在彗星撞地球前將其遺言錄音下來,放在時空膠囊並埋在土裡,給外來的人知道以前發生甚麼事情,也間接將愛傳遞下去。

avatar-img
92會員
114內容數
電影音樂
留言2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部名偵探柯南的劇場版距今已超過20年,叫好又叫座;不過上映時我沒有觀看,本周就抽空上網觀看,也發現到這部影片真的是歷久彌新的經典動畫。 這部動畫的編劇可說是個先知,片中利用人工智慧"諾亞方舟"設計出了會一直成長的虛擬遊戲,目的是要幫助青少年成長;然而人工智慧本身也知道如果給成年人來使用,只會被拿
腦筋急轉彎1&2可說是Pixar最有創意也最有深度的動畫之一,也可以說最抽象的動畫之一。 本片是2015年推出,我2016年曾經參加Pixar的動畫展: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5038019979415&type=3 看完後
本片榮獲最佳影片、導演、最佳女主角等三項大獎。 本片製片,同時也是女主角的法蘭西斯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飾演一名以車為家、打著零工的「游牧者」芬恩(Fern)。她原本住在內華達州郊區,在金融海嘯後,因著公司倒閉,收拾起行囊,駕著露營車,決定踏出傳統社會的框架,探索她的現代游牧人
這部名偵探柯南的劇場版距今已超過20年,叫好又叫座;不過上映時我沒有觀看,本周就抽空上網觀看,也發現到這部影片真的是歷久彌新的經典動畫。 這部動畫的編劇可說是個先知,片中利用人工智慧"諾亞方舟"設計出了會一直成長的虛擬遊戲,目的是要幫助青少年成長;然而人工智慧本身也知道如果給成年人來使用,只會被拿
腦筋急轉彎1&2可說是Pixar最有創意也最有深度的動畫之一,也可以說最抽象的動畫之一。 本片是2015年推出,我2016年曾經參加Pixar的動畫展: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5038019979415&type=3 看完後
本片榮獲最佳影片、導演、最佳女主角等三項大獎。 本片製片,同時也是女主角的法蘭西斯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飾演一名以車為家、打著零工的「游牧者」芬恩(Fern)。她原本住在內華達州郊區,在金融海嘯後,因著公司倒閉,收拾起行囊,駕著露營車,決定踏出傳統社會的框架,探索她的現代游牧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我在接觸新時代的靈性訊息後,開始對電影產生興趣,並養成了每個月觀看15-20部以上電影的習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來整理觀影記錄,也許直接使用影音檔是最方便且實際的方式。
Thumbnail
本篇主要分享自己看過、覺得不錯的片單,包含電影、紀錄片、影集、動畫、遊戲等。不知道讀者們的喜好和我是否相同?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我在接觸新時代的靈性訊息後,開始對電影產生興趣,並養成了每個月觀看15-20部以上電影的習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來整理觀影記錄,也許直接使用影音檔是最方便且實際的方式。
Thumbnail
本篇主要分享自己看過、覺得不錯的片單,包含電影、紀錄片、影集、動畫、遊戲等。不知道讀者們的喜好和我是否相同?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