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關係中,會因為一方照料了所有的細節(通常是妻子),導致另一方(先生)失去了功能、沒有自己舞台的位置。➡️進而產生了關係裡的失衡。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不小心活在別人的期待裡面,可是那個期待不見得是自己喜歡的,有時候你只是勉強自己,去活在別人期待的樣子裡。
📍其實當你做了某件看起來像是配合妥協的事情,可以換個角度去看自己➡️因為這個看似妥協而做出的嘗試,才知道其實自己有這個能力,知道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
⭐不要將自身的改變,視為「要不是因為對方」的怨念與犧牲,而是以得到新能力的視角,看待自己做出的改變。
📍能夠持續成長的一段關係,是健康的,就算有所爭執,也都是因為開始理解到彼此的不一樣,也因為爭執自己的需要,以及對方想要的。
➡️有時候我們會去做以為對方需要的,但是對方其實沒有需要這些。
📍勇於接受自己,然後呈現出完整的自己。即便我們可能因為社會模型框架下,成為某種人設,但我們完全有能力去顛覆人設的模樣,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樣子。
📍在與勇敢、行動力很衝的人相比,我們總覺得自己有著好不足的一面。可是其實去享受這個平凡的美好、不用一直追求著什麼、也不用一直得去證明什麼,我們可以沒有成就,而去享受平凡的自己與日常。
📍我們可以同時享受孤獨,也享受與其他人的連結。
📍當關係太靠近的時候,有太多需要處理的事情,也會積累許多摩擦、計較,我們就會沒能關注到對方純粹的樣子➡️適時的拉開彼此距離,可以讓我們更能去欣賞對方的樣子。
📍雙方都可以保有自己喜愛樣子的空間,在做自己與共同成長的過程,找到一個平衡。 📍保有彼此都會動態調整的彈性,即便一方改變了,也不一定要跟著變,去感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在關係中很棒的練習,是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時也反過來去理解對方。 📍檢視自己關係的狀態,如果你越來越喜歡自己的樣子,那麼會是一段滋養你的關係。 反之如果你在關係中,變得不那麼喜歡自己,那可能多去注意這段關係,可能給你帶來了些負擔或者傷害。
筆記與心得自:女性在社會框架下的自我追尋 ft. 林 辰晞程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