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論文撰寫指南:七個步驟帶你完成論文

質性研究論文撰寫指南:七個步驟帶你完成論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選擇研究主題

.某一個人、團體、事件或活動之獨特性

  研究個案和研究對象是不一樣的,要探討學校社區化,就不可能只蒐集老師的資料,而是包含更多。要確認是團體、組織,那要納入誰最為研究對象。

.社會現象與議題

  比如現在在推AI,你是以議題作為自己的論文,所以要找到有在使用的老師,是都市學校還是偏鄉學校等,如果同時都想要有,那就以一所市區、一所偏遠,甚至可以是性別、年級的差別,這樣的話,我會需要找幾個老師?六個老師,而且是都有在做AI的老師,這就是數量的部分(參考性),就需要多重個案。

二、發展與擬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相關文獻(學術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之搜尋與瀏覽

  統整所有相關論文的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結論和建議,這是自己可以參考的部分,可以參考哪些跟自己的研究主題相關。

Q要瀏覽文獻的哪些部分?論文中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結論和建議

.反思為何要做此研究主題;可提供給誰做參考?

.重要概念名詞之釋義與界定

  名詞釋義是論文的核心,因為量化需要把自己的構面界定清楚、質性的訪談大綱也是需要進行界定,比如教師專業成長的面項有哪幾項(比如教學教法、評量等,會比較具體),讓受訪者可以進行分享即可。

.研究目的與問題之關係

三、選擇研究方法

.影響因素之探討:從現有線項探索及評估可能的影響因素

如:會促使學生學習動機提升的因素

.文化意義之建構:從背景脈絡的探索以提供對研究現象之解釋與意義建構

如:原住民要辦豐年祭的意義

.解決實務問題:問題確認→發展問題解決方案→實施方案→評估方案

.質性的研究策略:個案研究(想知道影響因素可以用這個)、評估性個案研究(想知道影響因素可以用這個)、民族誌個案研究(從背景脈絡、文化)、行動研究(解決實務層面的問題)

四、選擇資料收集方法

.半結構與無結構式訪談(想知道觀點)、參與觀察(了解課程)、文件收集(想知道觀點、了解課程、由研究參與者所產出之自發與非自發文字紀錄)、研究者省思札記

文件,如:學習單

.想法觀點之探討

.現象與發展歷程之描述與了解

.由研究參與者所產出之自發與非自發文字紀錄

.研究者之可能影響(研究場域及參與者),檢視自己是否過度涉入,就用研究者省思札記

.研究問題與資料收集方法之關係

五、如何整理與分析資料

.資料整理:資料編碼(資料收集方式、資料來源、資料收集日期)

如:訪櫻/A/01(代號)師120339,當人數多的時候就這樣做,比如整班

如:訪櫻花(化名),比較有溫度

.資料分析:資料陳列、篩選、及驗證

.資料陳列是為找出重要概念及進行資料篩選

如:實施方式進行篩選,A說教得很好、你的觀察其實並沒有那麼好。是否一致?

.所分析概念與篩選資料可方便進行不同概念間的連結

.資料驗證是為確定所發展議題(即概念間關係)之信效度

Q何為信效度?

信度:資料具有一致性

效度:所收集與分析資料能反映真實狀況(研究者之角色影響、背景脈絡之了解、與研究對象之關係)

不同資料間是否一樣?一致性不代表真實性

比如訪談兩位主任,可能回應校長領導很好,擔心被你寫出來名字等,就不見得說實話。

所以效度應該是問誰都一樣

Q哪種題目一定有信度?選擇題、是非題

Q哪種題目不會有信度?問答題

做研究室效度為先,因為信度很容易達到0.7以上

收集的資料要可以反映真實的狀況,受訪者是否會因為你而有不同的考量,因為不信任你有隱藏的資訊。自己是否也會有主觀偏見,用負向的方式去問問題,題目也是有偏頗,誘導式的問問題。研究者對於個案的背景脈絡是否清楚、與個案關係是否是信任,不會有所顧忌和考量。

六、研究論文之內容架構

.摘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結果發現

.緒論:研究背景與動機

.文獻探討:對應研究目的或問題

.研究方法:研究策略、研究者角色、研究場域與參與者、資料收集方法、資料整理與分析、研究結果之信效度、研究倫理

.結果討論:對應研究目的或問題

.結論與建議

.參考資料

如:文章中有出現三十筆資料,文末就要有三十筆資料

.附件:需附上哪些資料

質性研究:研究參與同意書、觀察紀錄表、訪談大綱、學習單(全部都是空白的)

七、論文撰寫之禁忌

.抄襲

.未引用參考資料來源

.錯誤解讀與引用參考資料

.引用過多二手參考資料

.未盡保密之責(原始資料與附件)

.錯字

.內容格式缺乏一致姓

.文中與文末參考資料不一致

.未能尋求與參考指導老師之建議

.未能根據指導教師建議進行修正

avatar-img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的沙龍
4會員
43內容數
🌟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是一個溫暖的小天地,讓我們一起品味生活的細節與智慧的分享。在這裡,馨將與大家分享她的日常點滴,包括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參與各種研習的心得、以及閱讀書籍中的啟發與感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篇文章提供了關於行動研究的課程筆記,涵蓋其核心理念、目的、發展背景、實施步驟、資料蒐集方法、不同形式以及研究者反思的重要性。內容深入淺出地解釋了行動研究與傳統研究的差異,強調參與者賦權、實務應用和持續改進的重要性。文章也介紹了影像發聲法,並提供了反思能力提升技巧以及行動研究常見問題的解答。
本篇文章提供一份關於研究倫理的課程筆記,涵蓋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後應注意的倫理議題,並探討知情同意、保密性、匿名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等重要概念。文末更點出後設倫理反思,以及研究者應肩負的社會責任。
這篇文章探討行動研究中的三種取向:科學技術取向、實務道德取向和解放/批判取向,並說明不同取向的研究主體、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標。
這篇文章提供了關於行動研究的課程筆記,涵蓋其核心理念、目的、發展背景、實施步驟、資料蒐集方法、不同形式以及研究者反思的重要性。內容深入淺出地解釋了行動研究與傳統研究的差異,強調參與者賦權、實務應用和持續改進的重要性。文章也介紹了影像發聲法,並提供了反思能力提升技巧以及行動研究常見問題的解答。
本篇文章提供一份關於研究倫理的課程筆記,涵蓋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後應注意的倫理議題,並探討知情同意、保密性、匿名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等重要概念。文末更點出後設倫理反思,以及研究者應肩負的社會責任。
這篇文章探討行動研究中的三種取向:科學技術取向、實務道德取向和解放/批判取向,並說明不同取向的研究主體、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