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豐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1997 年 10 月,總部位於桃園平鎮,前稱為「宏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航太、電子、高級工業領域用扣件產品。公司創立初期是來自美國前三大航太扣件製造商之一的 AVIBANK 所組成之專業技術團隊結合台灣集團企業共同集資設立。為亞洲唯一引擎扣件供應商。
公司主要生產航太級之各型扣件,應用在航電系統、電腦、通訊、航太引擎結構體、薄板結合系統、醫療儀器、軍事設備、汽車、3C 產業等。2023 年產品結構比重分別為:航太扣件及航太車削件 87.94%、工業扣件 12.06%。
一般而言,航太扣件訂單能見度長達 3 年以上,不同於一般扣件產品主要透過貿易商銷售,航太扣件則是直接銷售扣件給扣件製造廠、供應商、電子消費廠商、汽車零配件廠與汽車廠及航空公司本身,因此供應鏈較為封閉較難取代。
2024/11/22 法說會
法說會內容
- 廠房在桃園、中國昆山以及馬來西亞 (新廠)。
- 公司在今年終於成為四大飛機引擎製造商之合格供應商。
- 產品包括航太扣件與機加鍛造件、汽車扣件。應用部分包含陸海空跟太空。
- 2024 年 Q1 到 Q3 累計營收依產品別來看分別為航太扣件 57%、航太車削件 32% 跟工業扣件 11%。最近營收已經超過疫情前的表現。
- 新產品導入數今年累積到 Q3 已經有 544 件了,較去年 (2023 年) 的 463 件還多。當然送件不會馬上變成營收,畢竟航太產品的認證時間會較長,可以預期是明後年會貢獻。
- 核心發展方向:1) 積極擴展生產能力和技術水準,以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2) 優先發展與飛行安全相關且具有獨特利基的產品、3) 落實智慧製造,以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控制水準、4) 持續落實智慧化管理,投資能提升生產效率的工具。
- 中間有一段都是產品相關的,這邊不特別整理。
- 預計航空業交通量短期年增長率約 8%、之後約 3.6%。
- 到 2043 年,預估航空公司需要 50,170 架飛機運營,其中 43,975 (87%) 是新建飛機。預估對飛機機型的需求約為單通道客機 (窄體客機) 80%、寬體客機 20%。
- 由於波音品質問題,美國聯邦航空局限定波音 737 MAX 每月最多生產 38 架,這個上限影響了原訂每年約 2000 台 LEAP 引擎的量產目標。
- 航太供應鏈目前其實還是有缺料問題。2024 年原本 Air Bus 預計要交 800 架但現在應該只能交 770 架、波音預計只能交 413 架,低於 2023 年的 528 架。
- 飛機發動機製造商、一級供應商 2024 H1 年增率 > 15%。
- 維修、修理與大修 (MRO) 服務彌補了新引擎的缺失,穩定航空零件的需求量。預計維修高峰期會從 2025 年延長到 2027 年。
- 去年 (2023 年) 11 月開始投資馬來西亞,第一階段是土地投資 (US$5M)、第二階段是設備投資 (共 US$7M 到 2025Q1)、之後還會有新廠房到 2027Q4 年完工。工廠的時程表大概如圖 (2025 年 Q2 會開始進行製程的國際認證,希望客戶可以在 Q3 來稽核,稽核通過就可以開始投產機加件)。
- 馬來西亞廠的目的是避免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客戶的信心。原本公司生產的東西馬來西亞都會生產。
- 公司累積到 Q3 營收為 25.7 億,YoY +16%,沒意外的話今年營收會創歷史新高。累積到 Q3 EPS 4.95 元。
- 總資產增加來自於 1) 存貨,因為我們有持續備料、2) 馬來西亞投產的擴充。目前流動比率 168%。負債比有稍微上升來到 57%。
- 今年 (2024) 的稼動率都是超過七八成以上的。今年也持續在增加資本支出。明年怎麼樣都不會比今年差。
- 未來的重要目標:1) 因應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2) 開發新產品以因應競爭對手退出市場造成的缺口。
- 航太扣件毛利率應該都在 20 ~ 30% 之間。
- 2025 目前展望樂觀。
- 公司存貨增加的原因是公司在疫情期間發現材料的交期不斷拉長,這樣如果未來需求回來會沒有料,所以有提前拉貨。備的主要是共用的料,太單一的料我們也不太備,可以減少庫存去化的風險。
- 我們是跟客戶簽長期合約,大概二到三年換約一次,如果原料商有漲價我們也會跟客戶反應。
- 打進普惠對公司會有幫助,但對普惠來說我們還不是主要供應商,所以一開始也不會獲得太多訂單,可能會從標準料開始。今年下半年有收到不少普惠的單,主要是原本供應商供應鏈出問題,明年 (2025) 應該還會有。
- 維修部分需求有增加不少,但是不確定確切的量,只能估計還滿多的。
- 關稅的影響?之前我們是不承擔運輸部分的費用的,如果客戶未來有要求會討論。
- 不會跨入半導體業。
- 過去的扣件幾乎 100% 都是發動機的零件,但現在有在嘗試供應給 Air Bus 跟波音機身方面的需求,今年開始有一點點成果,機身產品雖然量大,但價格也是比較競爭的。機加產品本來就有一些是用在機身,大部分是發動機。
- 波音罷工時其實引擎的供給還是一直都不夠的,所以當時其他組件有暫停出貨,但引擎沒有。
- 維修跟新機毛利率是一樣的,因為賣出後客戶要拿去做什麼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 一般來說第三季費用都會比較高,電費是一個,另外人力成本也有增加。原物料也有一些影響。
- 馬來西亞廠買下來時已有一個廠房,現在就是在讓這邊的廠房先動起來,希望明年 Q3 客戶可以來認證 (但不確定)。
總結
公司 2024 年賺 6.88 元,並且從法說會聽起來需求是相當好的。不過這邊我認為有個要考慮的地方,就是從公司法說聽起來目前稼動率已經有差不多八成的水準了,2025 年 Q4 如果來得及通過客戶認證才能增加營收,不然大概就是現有產能做生產。
假設 1) 毛利率維持 Q4 的水準、2) 業外損益接近 Q3 跟 Q4 的平均、3) 考慮稼動率開到 100% (需求很好的情況下),我覺得 2025 年的 EPS 有機會達到 1.7 x 4 x 1.25 = 8.5 塊
毛利率部分其實公司還有個優勢,是之前有累積了較多的低價庫存,這部分也可以看到這幾季的財報都有存貨回升利益降低成本,雖然佔比看起來不高,但至少有些想像空間。
我自己估計會先用 EPS 8 來估計,畢竟稼動率能不能達到 100% 還是未知數,這樣本益比差不多為 12.5,較公司過往平均本益比來的低,再加上 2026 年應該有新廠的產能進來,還可以進一步推升公司營收,這樣目前股價應該是偏低估的。後續追蹤應該就是看公司毛利率的變化、以及每月營收表現了 (理想狀況是能持續去年 12 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