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時光】由叉子串起的緣份與在火光中閃耀的學習熱情—新竹麗水華德福

【打鐵時光】由叉子串起的緣份與在火光中閃耀的學習熱情—新竹麗水華德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去年的11月曾受麗水華德福的老師邀請而到小學開啟基礎打鐵課,當時孩子們帶著我送的叉子禮物與我合照的笑容,不只使我的回憶閃閃耀眼,那笑容也耀入了家長的眼中。很快的我便接到麗水家長會的邀請,希望能來為家長開一堂給大人的打鐵課,做的項目就是我上次送給孩子們的扭轉餐叉!

想來這個連結真是有趣,上次的課程是讓小學的孩子們拿起鎚子、體驗火的熱,叉子只是我額外送給他們的小禮物,但當孩子們拿著叉子與家人分享,這份小禮卻點起了家長們對打鐵鍛造的好奇,想來真是不可思議的緣份。

下了交流道走了段山路,來到了熟悉的麗水華德福的校門口,同樣的場域、不同的人,這次的課程將揉合出什麼樣新的光采呢?

raw-image

這次我選用3mm的304不鏽鋼棒來做原料,較小的迷你爐能快速加熱,這次正好在2月寒流正盛的日子開課,火焰點起後,高溫的迷你爐也成為大家取暖重要工具,大家圍著爐加熱鋼材也暖著自己的手。

本次的課堂一樣從持鎚的手勢開始練習,放鬆的手臂、穩定的手腕、出力的手指,連動到背部的肌肉,一系列的動作將力量由地勾起,在揮動中釋放到加工件之上,發出響亮的敲擊聲,實在悅耳!

raw-image

本次的參與者主要是家長與較高年級的學生,有別上次的三、四年級的小學組合,年紀較大甚而已是家長身份的他們很快就學會拿鎚,很快就能打準,但能「學會」這些我認為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年紀或經驗(畢竟現場所有人都未曾體驗過打鐵),能讓他們學會的,是與上次三、四年級孩子相同的「學習熱情」,他們看著火與發紅的鐵,同樣的光芒也在家長、在高年級孩子的眼中閃耀。

同樣的場域、不同的人,但同樣的學習熱情仍讓這次的打鐵課閃閃發光!

我們很快的做出了第一個尖端,然後把鋼棒對折做出柄身,再用鉗子彎出一組T字來在之後可以當做叉尖,而最有趣的段落,就是扭轉柄的這個工序了。當亮紅的鋼棒運用槓桿被輕鬆的扭動,每位參與的學員臉上都溢出了笑容……

raw-image
那是完成這個工序的成就感、是發現鋼鐵竟能被火變得如此柔軟的驚喜、也是對自己有能力完成未知項目的自信感。

然而接下來的流程便出現了有趣的變化,我們要將叉尖自T形變成U形朝前,這個工序在我的手上就是用鐵鎚在牛角鉆的角上輕敲個幾下,再重鎚一擊讓二尖對齊就完工了……但!這個工序遠不像看起來的那麼簡單,「輕敲」到底要多輕,為什麼總是可能彎過頭或根本沒形變?那「重鎚」的一下要瞄準哪裡,才能準確的讓二個尖端平行對齊?

raw-image

我選擇安靜不語,家長們很自然地開始討論,有實作成功的人開始分享可能的要訣,一直敲失敗的夥伴也沒有放棄地持續的觀察與請教其他人……麗水家長們的團結力實在傑出,靜語的那幾分鐘裡有明確的引導者角色主動協助其他夥伴,也有人發現方法可能不對而提出建議改善,很快的,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越來越多的作品在這樣摸索中被創造出來,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已加工到差不多水準,靜默的的觀察時間結束,大家的作品大多都完善到只缺「臨鉆一鎚」的輔助。

之前曾聽聞麗水的家長夥伴群的關係相當緊密而堅強,透過了這次靜默觀察的幾分鐘,我衷心相信這說法是真實的。

隨著工序結束,幾位家長仍積極地想把叉子打得更對齊,想讓叉尖更為銳利,持續的請教我、運用著我教的方法檢查作品的完善度與平整度……一群大人們目光明亮如火光,他們想做得更好更美……

這樣的學習姿態多美,可能只有當大家老師的我能理解。
raw-image

下了課,有位學員來找我聊天,原來就是之前與我接洽小學打鐵課、曾在聯備中見過的老師,她拿著一把相當完善而平整的扭轉餐叉,笑說自己的手實在太拙,得麻煩我在最後幫她修那麼久(其實那餐叉早已完善,我不過是揮了幾鎚協助對齊),說來真是可愛,所有的學員都一樣,毫無架子與姿態:

他們虔心的看待這次的教學、認真看待自己的作品,並持續追求著完美。
raw-image

麗水啊麗水,多麼不可思議的地方,同樣的場域、不同的人,但擁有跨越年齡的學習熱情的學員們,本次為我帶來全然不同的經驗與回憶。

扭轉餐叉只是我其中一個教學體驗,我還有好多能夠提供的項目可以分享,麗水華德福學校的夥伴,相信我們會再相會的。

raw-image
avatar-img
核仔動力—開啟鐵與火的新視界
55會員
47內容數
長光沙龍是一個融合多元題材的小平台,從少見技能的【行動打鐵計畫——鐵與火的魅力】系列看課堂間點燃的樂趣,或是想看我記錄生命日常的【燦爛常光的美好時刻】,甚至是我的個人奇妙創作【麻瓜獵奇事件簿】,這裡會有些有趣的題材打開你的視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潮厝當老師已跨入第二個年頭,接下導師工作也過了一個學期,帶班以來的風風火火,我也如同經歷爐溫的鍛鍊一般,形塑出自己的新樣態。面對熟悉的學生們,我在打鐵課中觀察到學生們展現出與課堂上不同的樣貌,學習態度與團隊合作能力提升,老師也重新審視自己對學生的瞭解,期待著未來與他們相處繼續激發出驚喜的火花。
潮厝華德福晨曦班學生在為期兩年的打鐵課中,展現出令人驚嘆的自主學習力與技藝整合能力。這次的挑戰是「異材質整合」,日式小刀、Puukko刀、無鎖定折刀等不同難度的刀具製作,需要結合木工、金工、縫紉等技藝,這把刀展現華德福教育培養出的學習成效,也在觀察他們身上找到打鐵課與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契合之處。
在古坑華德福帶水晶班打鐵課,課程從鍛造鋼筋開始,進階到製作刀具,中間自製鍛造爐的過程中也讓我發現參與式學習的力量。而鋼鐵的可塑性、熱處理的巨大變化,在這門打鐵課中,學生展現出高度的創意、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在令我驚豔無比,或許打鐵真像我認為的,具有更深層教育意義吧!
在潮厝當老師已跨入第二個年頭,接下導師工作也過了一個學期,帶班以來的風風火火,我也如同經歷爐溫的鍛鍊一般,形塑出自己的新樣態。面對熟悉的學生們,我在打鐵課中觀察到學生們展現出與課堂上不同的樣貌,學習態度與團隊合作能力提升,老師也重新審視自己對學生的瞭解,期待著未來與他們相處繼續激發出驚喜的火花。
潮厝華德福晨曦班學生在為期兩年的打鐵課中,展現出令人驚嘆的自主學習力與技藝整合能力。這次的挑戰是「異材質整合」,日式小刀、Puukko刀、無鎖定折刀等不同難度的刀具製作,需要結合木工、金工、縫紉等技藝,這把刀展現華德福教育培養出的學習成效,也在觀察他們身上找到打鐵課與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契合之處。
在古坑華德福帶水晶班打鐵課,課程從鍛造鋼筋開始,進階到製作刀具,中間自製鍛造爐的過程中也讓我發現參與式學習的力量。而鋼鐵的可塑性、熱處理的巨大變化,在這門打鐵課中,學生展現出高度的創意、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在令我驚豔無比,或許打鐵真像我認為的,具有更深層教育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