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公測字之金大媽傳奇

新石公測字之金大媽傳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金大媽:「大師!我來找你測字!」

新石公:「你們共產黨不是唯物論?不信神佛因果,所以壞事做絕也不怕報應,怎麼會來找我測字?」

金大媽:「我不是大陸人!只不過住在靠近大陸的小島!」

新石公:「所以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

金大媽:「-------」

新石公:「兩岸不是一家親?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

金大媽:「-------」

新石公:「這樣我了解了!你要測什麼字?」

金大媽:「謝謝大師不計前「歉」!」

新石公:「不計前「嫌」啦!

金大媽:「是!是!是!不計前「嫌」!」

新石公:「快說吧!」

金大媽:「是!這個「金」就是我要測的字!」

新石公:「這個「金」你寫得不正,完全朝向中共國,難道你是共-----?」

金大媽:「這是秘密!不必再說下去了!那我再測個「斐」字好了!」

新石公:「這個「斐」字上面的「非」有「批評、非難」的意思,而下面一個「文」,又寫得特別小,表示有輕視或批評「文」化相關的言行,如果不要「文」化,就只剩個「非」,將上下左,也就是北西南三面合起便成一個「匪」字,身份大概就昭然若揭了!」

金大媽:「這也是機密!我再另外測一個字好了!就這個「珍」!」

新石公:「珍表示珍貴、珍現,這是態度心理層面的,另外一種則是珍寶,如果綜合前面所言,這個「金」斜靠過去的地方,或是這個「匪」的所在地,大概就是給你提供金銀珠寶、榮華富貴的國家!」

金大媽:「那我再測下一個字好了!就這個「罷」字!」

新石公:「這個「罷」表示「欲罷不能」,簡直停不下來,字面上來解釋就是大家都「想要罷掉」那個「沒有能力」,也就是「不能」的人,因為沒有能力的人才會靠過去當共匪!」

金大媽:「你這什麼意思?不怕我不付費?」

新石公:「你付的人民幣!我才不要呢!基於職業道德,我還是將測字講完吧!「罷」上的「四」字其實是「網羅」,下面的「能」為什麼會進了「網羅」呢?除了沒有「能」力以外,最重要的是「能」下面加個「心」,也就是「態」度不佳,甚至惡劣到想要通匪,這就是人民要罷免你們的最主要原因!」

金大媽:「你!你!你!」

新石公:「我還知道你的名字叫「金斐珍」,是什麼意思就不用我多談了吧!」

金大媽:「你!你!你!」

新石公:「學點文化吧!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家鄉的人都跟你一樣不學無術、心術不正!」

金大媽:「你再囂張!遲早收了你!」

新石公:「恭喜你正式成為共匪一員,慢走不送!」

金大媽:「你!你!你!」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4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新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部分臺灣政治人物及陸配的行為模式,以「奴僕之心」形容其對中國的卑躬屈膝和忘恩負義,並批判其踐踏臺灣民主自由的行為。
臥底間諜為了祖國大業,不惜犧牲個人幸福,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文章以對話形式,刻畫間諜冷酷決絕的形象,令人反思愛國主義與個人犧牲的界限。
臺灣民主先修班的課程,藉由與來自中國配偶的對話,探討臺灣民主的價值與挑戰,以及如何克服洗腦教育的影響,融入臺灣社會。
本文講述一個從王八修煉成人的故事,他名叫關道時,因官司纏身,前來找新石公測字。新石公通過測字「王」和「院」,並結合關道時的姓名,預言他將來會與一群人在一個有土的地方用白蘭洗衣粉洗衣服,暗示其官司可迎刃而解。故事充滿趣味和玄學色彩。
本文探討臺灣大罷免風潮與金馬地區選民的政治態度轉變。作者批判國民黨及金馬地區民眾對中共的態度從反共轉向媚共,質疑其是否已失去臺灣公民社會的價值觀,並以金門立委為例說明其現象。
本文探討面對惡的態度如何決定個人與惡的距離,並以臺灣社會事件為例,說明漠視惡行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作者批判國民黨親中舔共的轉變,以及部分中配對武統議題的消極態度,強調公民社會應積極抵制惡行,避免惡勢力一步步侵蝕社會。
本文探討部分臺灣政治人物及陸配的行為模式,以「奴僕之心」形容其對中國的卑躬屈膝和忘恩負義,並批判其踐踏臺灣民主自由的行為。
臥底間諜為了祖國大業,不惜犧牲個人幸福,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文章以對話形式,刻畫間諜冷酷決絕的形象,令人反思愛國主義與個人犧牲的界限。
臺灣民主先修班的課程,藉由與來自中國配偶的對話,探討臺灣民主的價值與挑戰,以及如何克服洗腦教育的影響,融入臺灣社會。
本文講述一個從王八修煉成人的故事,他名叫關道時,因官司纏身,前來找新石公測字。新石公通過測字「王」和「院」,並結合關道時的姓名,預言他將來會與一群人在一個有土的地方用白蘭洗衣粉洗衣服,暗示其官司可迎刃而解。故事充滿趣味和玄學色彩。
本文探討臺灣大罷免風潮與金馬地區選民的政治態度轉變。作者批判國民黨及金馬地區民眾對中共的態度從反共轉向媚共,質疑其是否已失去臺灣公民社會的價值觀,並以金門立委為例說明其現象。
本文探討面對惡的態度如何決定個人與惡的距離,並以臺灣社會事件為例,說明漠視惡行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作者批判國民黨親中舔共的轉變,以及部分中配對武統議題的消極態度,強調公民社會應積極抵制惡行,避免惡勢力一步步侵蝕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