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吃的泡麵。
作者:李氏的貓咪
台灣人的童年回憶
泡麵應該是亞洲人共同的集體回憶,各地區有不同的特色,這些特色常讓人驚艷,例如馬來西亞Maggi咖哩泡麵。在台灣,走進大賣場、全聯、7-11或全家就是你家,五花八門的泡麵,讓你買到手軟。但如果問問週邊的人,你小時候或第一次吃泡麵的記憶是什麼,很容易找到共通的答案:科學麵、王子麵和統一麵。這三大品牌應該是2005年之前,台灣人共同的童年回憶。
乾啃泡麵的記憶
科學麵和王子麵能乾啃也能泡來吃。這兩款泡麵在那個年代是中、小學福利社的明星商品之一,10分鐘的下課加乾啃泡麵已變成校園文化之一。把整塊泡麵敲成碎碎的,加入調味包然後邊和同學聊天邊搖泡麵,然後再倒入嘴裡,用發出ㄎㄠˊㄎㄠˊ聲音的方式吃它,用手抓著吃就是會收到同伴投來「你不懂」的眼神。科學麵和王子麵現在已經有零食版本,就是所謂的脆麵,小包裝裡已是調味的碎泡麵。統一麵更深入家庭,全家會一起吃統一麵當宵夜。這三種泡麵的包裝變化不大,科學麵的黃藍相間、魔法老人,好像要表現魔法師梅林吧;王子麵黃底配上戴棒球帽的微笑男孩、統一麵外包裝上「風雨無阻」坐在板凳上賣麵的男子與兩位一直光顧的客人。

▲不變的包裝,一樣的好滋味,下課10分鐘的乾啃泡麵樂趣
時代的轉變
2005年以後這些所謂不健康的零食逐漸退出中、小學的福利社。我認為這些零食見證了台灣經濟起飛,因為很多小家庭的孩子們有零用錢買這些零食,利用下課或等爸媽來接的空檔吃著科學麵和小夥伴們聊天。全家可以晚點休息,並有閒錢買宵夜,就算是泡麵也是另一種額外開銷。同時也見證社會進步,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逐漸追求、如健康飲食。泡麵的崛起到健康意識的抬頭,似乎就是兩個時代的轉折點。
我吃的是一種情懷
這些零食為什麼始終不退潮流呢?不是只有泡麵喔,還有卡哩卡哩餅乾、乖乖椰子口味、古早味紅茶冰等等。甚至可以擴展至70年老麵店、台菜館等等。除了美味好吃,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想買一個美好的瞬間、吃一種懷舊的情懷吧!那個瞬間是可能是相對此時此刻,here and now,更沒煩沒惱的瞬間;懷念的是我們各自生命中最高光、幸福、快樂、想念的記憶。品嘗著不變的味道,彷彿很多事情沒有改變—特別是美好的事物。如果改變了,那種淡淡遺憾的情感也無形中轉換成尋找與追求的動力吧!尋找及追求幸福、快樂、甚至是那一點點的情懷。或許大多時候是轉化成不同食物或餐館的考察、試吃,未嘗不可。人生有許多艱難,何不為自己找到一絲快樂呢?
後記
一口脆麵、一口紅茶寶寶冰,你我是否已夢回那個年少玩得滿身大汗,短髮貼著額頭、臉頰紅通通的自己;那個迎著橘黃光芒太陽,衝向坐在摩托車上、戴著安全帽的家人飛奔的自己。後背包隨著奔跑沉沉的左右擺動碰觸背部和臀部、嘴裡發出ㄎㄠˊㄎㄠˊ聲,回家的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