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總共有12個章節,每一張都富含作者的觀察與親身經歷。如果濃縮、濃縮,再濃縮而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話,就是「主動去挑戰既有的生活」。
但這本真正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書裡面的案例,也就是別人是怎麼面對這件事的。
今天來分享三個我認唯一定要從這本書裡帶走的觀念,有一些我自己也還在嘗試,希望未來回頭看到這篇可以自豪地說我已經達成了。
1.主動創造機會-史丹佛的大學生用5美元與兩小時賺錢的故事
這是本書的第一章,也是我覺得最有啟發性的一章。
現在你可以暫停看文章,思考一下:
如果你現在只有5美元,與2個小時的時間,你要怎麼賺到錢?
一個小提示 : 把焦點放在金錢上可能會局限對問題的思考。
想好了嗎?我們來看看史丹佛大學的學生是怎麼做的。
- 讓我幫你排隊
有一組觀察到附近的餐廳在周末大排長龍的問題,於是他們分頭向不同餐廳訂位後,再把這些位子賣給不想排隊等候的人。一筆定位可以賣到最多20美元。
- 報告時間,就是我的廣告時間
在作者的課堂上,每個組別需要用3分鐘報告他們做了什麼,而其中一組,將這個時間「賣給」一家想要招募人才的公司,收益650美元。
簡直驚嘆不已! 這些俯拾即是的現象,以及這些現象存在的困難,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往往難以察覺。但若是用心觀察,跳脫平時觀察的世界,真的能看見很多不一樣的可能性。
2.挑戰假設 - 如果不這樣,會怎樣?
這章的重點在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從另一個角度發現不一樣的可能。
作者先給課堂上的學生看馬克思兄弟(Marx Brother)的電影《馬戲團》(At the Circus),讓學生找出傳統馬戲團的種種設定,比如爆米花、小販、便宜的票價。再設想所有跟列出來的設定完全相反的狀況,比如沒有人叫賣、票價昂貴、禁止飲食。而全新的馬戲團,模式就類似大家所熟知的太陽馬戲團。
如果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思考某件事情如果不這樣,會是怎樣的。我不走這條路,走另一條路,會怎樣?我不這樣報告,我改成這樣,會怎樣?我不這樣生活,而是那樣,會怎樣?
這個思考可以結合第一點,用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再讓這些問題化為可能與機會。
3.三的法則-不應該有三個以上的優先事項。
三是一個神奇的數字,重點要講三個而非兩個;成語中的三作為虛數,常用來代指很多。 為什麼三比較好記?這就跟我們的記憶處理有關。心理學家Nelson Cowan認為我們的工作記憶一次能處理的差不多是四個項目,一旦超過這個數字,記憶的效果就會下降。
由於大多數人一次只能注意三件事,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管理軍隊系統上也採用了不超過三的原則:一個班長帶三個伍長,一個排長帶三個班長。一旦超過三,管理的效率就會直線下降。
我現在也在挑戰設定三個長期目標,每個目標再分成三個優先行動。雖然捨棄了很多機會,卻也為我設定出的優先事項騰出了很多空間。能夠更專心地鑽研手上的事物,提高效率。
結語
一成不便的生活中也許潛藏著巨大的機會。你感到習慣的每個行動或許都有更好或更不一樣的解釋。把眼鏡轉個方向戴,或許是不一樣的潮流。當你感到被許多的點子或者機會追著跑時,善用三的法則,讓數字三成為你效率的靠山。
最後我想以非常打動我的一段話做收尾,也是某一位讀者寄給作者的一段話 :
大家常常執著於準時坐上火車,而不是坐上正確的火車。
退一步想,或許錯誤的火車,也能帶你到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是圖書管理員,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