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點:
人類很少認清自己的無知,因為他們就是一直待在同溫層裡
我們把比較多的時間精力拿來控制世界,而非理解世界
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真相,就需要逃離權力這個黑洞,允許自己浪費許多時間,在他的周邊四處遊蕩
核心觀念
- 清晰的見解:見解帶來力量,真相需付出代價。
- 歷史與公平:歷史並不公平,個人議題常超越全球性問題(如全球暖化、自由民主)。
- 人類思考方式:以故事而非事實為基礎,虛構故事比真相更能團結人心。
- 無知與謙遜:人類常高估自身知識,需承認無知,遠離權力中心以尋求真相。
社會與科技
- 恐怖主義:利用恐懼操控想像力。
- 自由與審查:選擇自由討論而非自我審查。
- 全球化與自由化:被指為精英圖利的騙局。
- 自動化與工作:
- 易被AI取代:專精、重複性高的工作(如醫師)。
- 難被AI取代:需廣泛技能、應對多變情境的工作(如老年照護、創意產業)。
- AI與人類:
- AI擅長流行文化創作、觸動情緒,甚至超越人類。
- 人類應專注於AI的維修與運用,而非競爭。
- 演算法影響經濟(如股票交易)與注意力分配。
- 資料與注意力:
- 資料比廣告收入更有價值,人類成為產品而非顧客。
- 注意力商人透過免費資訊獲取注意力並轉賣。
心理與意識
- 情緒與快樂:
- 情緒是生化反應,快樂取決於期望而非客觀條件。
- 期望隨條件改善而膨脹,導致不滿足。
- 人類心靈:
- 痛苦源於心靈反應,而非外在條件。
- 禪修冥想(每日兩小時)專注呼吸,觀察心靈現實。
- 認識自我是歷史悠久的建議,需透過內觀而非理論。
- 教育與韌性:
- 傳統教育體系僵化,難培養靈活心態。
- 韌性需實踐而非僅靠書本或課程。
未來與不平等
- 生物科技:經濟不平等可能轉為生物不平等,導致物種分裂。
- 自動駕駛:雖更安全,仍因心理與政治因素遭抗拒。
- 科技選擇:技術可行不代表必須採用,經濟利益可被遏制。
- 社會變革:經濟進步需搭配教育與心理變革。
宗教與虛構
- 宗教與假新聞:虛構故事若被廣泛相信,成為宗教;謊言重複多次成事實。
- 團結力量:虛構故事比真相更能團結人心。
權力與真相
- 權力扭曲真相:接近權力中心,知識扭曲加劇。
- 群體思維:人類觀點多由群體而非個人理性塑造。
- 追求真相:需浪費時間遠離權力,避免同溫層。
生活建議
- 有意義的生活:
- 專注真實環境而非虛擬世界。
- 親密關係需平衡,過多線上時間損害現實連結。
- 禪修實踐:
- 盤腿閉眼,專注呼吸進出。
- 不控制呼吸,僅觀察現實狀況。
- 思緒遊蕩時,意識到偏離呼吸,重新專注。
內容摘要:
清晰的見解就是力量
誰說歷史是公平的
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手上的議題都要比全球暖化或自由民主更為迫切
恐怖主義要發揮效用,靠的是按下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按鈕,劫持數百萬人的想像力
我還是決定選擇自由討論,而非自我審查
人類思考用的是故事,而不是事實
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自由主義
自由化和全球化就是一場巨大的騙局,犧牲群眾,圖利一小群精英
全美死亡車禍有31 %來自酒精, 30 %超速,21 %分心
我們真正該保護的是人類而不是工作
醫師比護理師更容易被AI取代
有些工作做的是專精在小範圍,日復一日相同動作的事,這種工作就會會被自動化取代
如果每日有所變化,需要同時運用廣泛技能組合的工作,又或是需要應付難以遇見的情境,這些工作就比較能用機器來取代
老年照護很可能會成為人類勞力市場成長最快的部門
除了照護產業,創意產業也是自動化特別難以突破的領域
情緒也不是什麼神秘現象,只是生化反應過程的結果
人類之所以喜歡藝術,是因為可以在藝術中看見自己
AI更擅長製作流行歌曲
人類只想贏過AI,不如把重點放在AI的維修和運用
曾有幾世紀的時間,一直認為為西洋棋是人類智慧的展現
創意已經不是人的註冊商標,而是電腦的註冊商標
現在已經很少有勞工認為,自己能夠一輩子做同一份工作
就算已經證明自動駕駛比人類實際更安全,政客和消費者仍然可能會在幾年甚至幾十年間,持續抗拒改變
科技從來不是只有一條路,做的到也不代表必須做
在經濟有利可圖,也能把它擋下來
經濟上的開創必須搭配在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變革
演算法正成為債券股票和期貨的重要買家
只要抓住演算法的目光,再抓住人類目光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需讓人民活得有意義
智人本來就不是一種會滿足於現狀的動物
人類的快樂很少是取決於客觀條件,多半是取決於自身的期望
整體客觀條件改善的時候,期望也會隨之膨脹
就自由主義看來,人類的自由是最重要的價值
民主投票訴諸與感覺,而非理性
你感覺該怎麼做
真相由Google決定
哲學改變不了人心
演算法將成為獨裁者
AI可能已經比父母更知道怎麼觸動你的情緒
運用這個神奇的能力,來對你進行推銷
投入1美元, 1分鐘來提升人工智慧,就應該同樣投入1美元, 1分鐘提升人類意識
我們卻幾乎沒有投入夠多的心力,來探索人類的心靈,一心只想要提升網路連結的速度,提升大數據演算法的效率
最後的局面就是退化的人類濫用者持續升級的電腦,傷害自己,也傷害世界
21世紀可能帶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會
生物科技的進步者可能將經濟上的不平等,轉化為生物上的不平等
等到出現了延長生命,身體和認知能力再升級的全新療法 ,這一切的代價又極度昂貴,可能就是人類分裂成物種性的時刻
資產誠可貴,資料價更高
爭奪資料的比賽已經開跑了,目前由Google臉書百度和騰訊資料龍頭企業領先
注意力商人的商業模式,靠著免費資訊,來提升我們的注意力,再把我們的注意力轉賣給廣告主
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取得了大量關於我們的資料,這些資料遠比任何廣告收入更有價值
我們不是他們的顧客,而是產品
第一個受害者就是廣告業本身
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真實所處的環境
時間用得有意義
親密關係卻可能是一場零和遊戲,你把太多時間花在網友身上,就會犧牲掉你認識鄰居的能力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物種常常會分裂,但是從來不會合併
很難再有成功的戰爭
謙遜,世界不是繞著你轉
你知道的比你以為的少
雖然每個人其實懂得很少,卻以為自己懂得很多
人類很少認清自己的無知,因為他們就是一直待在同溫層裡
人類大部分觀點的塑造都是透過群體思維,而非個人理性
如果你沒有浪費時間的餘裕,就永遠找不到真相
巨大的權力就像一個黑洞會讓周遭的空間扭曲,而且越接近, 扭曲程度越大
每個人都想引起大人物的注意,耍耍小聰明,拍拍馬屁
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真相,就需要逃離權力這個黑洞,允許自己浪費許多時間,在他的周邊四處遊蕩
革命性的知識很少能抵達權力中心,因為權力中心正是由現有知識所建構
我們最好的選擇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
無知跟冷漠也是一種罪行
並非我們懷抱惡意,只是憂慮純粹的無知
把重點集中在某個感人的故事,用它來代表整個衝突事件
如果你整理出整套統計和精確數字,想要向大眾解釋事情有多複雜,大眾只會失去興趣
世界就是太複雜,難以辨明正義與公平
宗教神話等同於假新聞
如果只有1000個人,相信某個編造故事,相信一個月,這就是假新聞
如果有10億人,相信某個編造的故事,相信一千年,這就成為宗教
虛構故事都是人類威力最強的一項工具
謊話說一次仍然是謊話,但是一千次就成了事實
如果講到團結人心,虛構的故事天生就比真正的事實更具優勢
真相和權力,這兩者雖然可以攜手共度一段時光,但遲早都得分開
對人類這個物種來說,喜歡權力大過於真相
我們把比較多的時間精力拿來控制世界,而非理解世界
你想要可靠的資訊,必然付出高昂的代價
如果覺得有某些問題似乎對你特別重要,就該確實努力閱讀相關科學文獻
一部好的科幻電影,價值絕對遠遠超過看在科學或自然期刊上的論文
就算你逃離的母體,唯一會發現的只是一個更大的母體
人的韌性不是光靠著讀書聽課就能培養出出來
而且現在的教室多半也是舊教育體系下的產物,通常連他們自己的心態也不夠靈活
大人告訴你的到底是永恆的智慧,還是過時的偏見
在本書提出諸多建議裡,絕對是歷史最悠久的一條,認識你自己
嘴上念佛,心裡著魔
放下書本,也別想著什麼討論,而是去內觀
禪修,盤腿,閉眼,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氣息如何與鼻孔進出,什麼都別做,別去控制呼吸,也不要用什麼特殊方式呼吸,只要觀察現在的現實狀況,不管情況如何,吸氣的時候,你只意識到,這股氣進來了,吐氣的時候,你只意識到,這股氣出去了,等你失去專注,思緒開始回憶和幻想中遊蕩,你只是意識到,我現在的思緒不在呼吸上了
不知生,焉知死
每次生氣,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憤怒的對象,而不是憤怒這件事的感官現實
自己各種痛苦最深的來源,就在於自己心靈的運作
如果有什麼事物,我想得卻不可得,心靈的反應就是產生痛苦
痛苦並非外在世界的客觀狀況,而是自己心靈產生的心理反應
我每天都會禪修冥想兩個小時
我們唯一能夠直接觀察的,只有自己的心靈
不要談理論或哲學,請把問題集中在與你實際修行相關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