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放伴教育協會
前置作業~
教務處傾全力的協助,甜點多元,飲品自製,來燒腦就是要補好補滿,就連午餐也要走健康減脂蛋白肌路線,相伴要長久,健康之必要,共學成長之必要,各獻己力之必要



共學過程~
亮點1: 數位公民素養課程地圖期待十月份放伴的新書(有地圖有教案,有引導有方案),這張地圖超級好用,每一個盤點都能夠明白自己在數位公民素養課程設計上走過哪些數位足跡,像搜集寶物或是寶可夢的概念,你擁有多少數位識別能力,就能檢視身為數位公民的自己,擁有多少應對數位科技世代的智慧!
亮點2:批判式思維的五步驟
以生活現象為本,找出與個體生活連結的意義,去找尋議題的全貌,建構並探究多元的觀點,再選擇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之餘,也要提醒行動後應付的責任,最終回饋調整,複盤自己整體思維成長的過程,有無需要改進或保持的地方,換言之就是下一步行動可以怎麼做規劃。
亮點3: 議題課程設計脈絡實作
這是放伴周圍課程設計教練,對學校課程引導最厲害的部分,兩天課程後,數位公民素養課程,依據各組所需,透過地圖盤點,有目標且有方向地完成了所需的課程理念與內容。交流之後,有共通處可互相疊加,有相異處可互串脈絡。





課設資源~
《長大當記者》報導者
媒體素養資源網
有感推薦~
這是一門可以識讀議題的素養課
對於擁有最自由的新聞環境,卻有最糟的媒體社會信任的台灣,很需要
共備突破~
1.重新盤點兩個年級的閱讀課,越發清楚這門彈性閱讀課的核心發展成長。同時,也利用數位公民素養課程地圖,在七年級發展一個週期的全新課程(數位情緒欸,超酷的),增修八年級的媒體識讀課次(移轉後,脈絡更順暢,謝謝公民老師的共好)。
2.跟校內公民老師共備,在數位公民科技素養的概念上,有更多迭代,跨域共備真的很能更新腦袋瓜裡的東西,也能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益(前提是,彼此「願意」共同在教學裡對話,即使不會或不懂,也「願意」一起學,持續交流成長。)
感謝台灣放伴教育忠瑋的相伴
感謝高雄市閱讀大計劃的資源
感謝教務處行政夥伴們的幫忙
感謝麗純主任的優質飲品和甜點
感謝所有與會的共學夥伴

如果明年岡山國中還有持續舉辦,歡迎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