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聲音Podcast
https://reurl.cc/OrbOry
關注圈
影響圈
🂡你想把選擇權交到別人的手上,還是把選擇權交到自己的手上?
從關注圈到影響圈,就是一個從依賴到獨立到互賴的過程,過程中,不僅要有行動,更重要的是思維的改變,要清楚明白自己的「選擇權」—依賴別人或依靠自己。
當注意力如此稀缺,要學會放在自己身上,學會自知,才會讓自己越來越好,成為影響他人而不被他人影響的人。
例:愛情/友情
Q:你可以選擇去追對方,也可以選擇去吸引對方,看看哪個是你想要的?
A:如果你選擇追對方,某種程度上決定權在他/她,如果選擇吸引對方,那麼決定權就在自己。而要吸引對方,讓自己的內涵變好,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有價值,是必要的。
例:親情
Q:許多父母親問:「我要怎麼樣,才可以讓我的小孩聽我的話?」
A:當我們說「讓小孩聽我的話」時,就是把選擇權交到小孩手上了。更何況,連我們大人都不見得聽自己的話,說到做不到,規劃無法執行,要孩子不用手機但自己卻做不到,需要工作卻想躺平...因此,要想他人聽自己的話,不如先先讓自己能夠聽自己的話,把自己過得實在,成為一個很棒的人,如此,身教大於言教,孩子從眼中看到的父母的樣子,無形中就成為他/她可以成為的樣子。
※父母親真正最重要的價值,從來不是留給小孩多少的資產或財富,真正留給小孩的是~父母親活好的樣子,在依賴父母親的過程的耳濡目染,自然在個人的成長思維有所扎根。
小結:
關注圈,別人能為我做什麼?
影響圈,我能為自己做什麼?在逐步做好之後,我有沒有辦法把影響擴大,讓別人因為我的影響而做出一些改變。
※要求別人是痛苦的根源,要求自己是幸福的開端。
※與其往外求,不如往內求。
※與其想如何追上別人,不如想如何吸引別人。
※終其一生去找學習的榜樣,為什麼不讓自己成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影響我們認知跟情緒的,從來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看待事件的看法。
※人生之所以有意義,從來不是我們做了多少事,而是我們主動做了多少事。
主動積極 1 ── 專注做好你能控制的事
主動積極 2 ── 造成影響,不要被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