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採訪一部很喜歡的小品紀錄片《膠囊時光》幕後,記錄許多組家庭中的父親,讓我對父親這個角色有許多不同的想像,看著看著都會在一些奇怪的地方流下眼淚,又會被受訪者的一句話或是一段文字給接住。真的採訪到導演之後,才發現原來片中的溫柔及溫暖都是其來有自。
從事採訪記者這份工作的價值,其實與紀錄片導演蠻像的,就是記錄別人的故事,儘可能貼近真實的觀點,再加上一點善意的魔法,讓它能被好好保存在時間裡。不過,沒有人能替導演紀錄他和爸爸封存的時光,所以我在這次的幕後報導中,用了一些篇幅記錄導演在採訪當下對父親的感覺。
寫別人的故事總是比較容易,希望我也有那麼一天,可以好好梳理自己和爸爸的關係。專訪文摘
如果也能封存一段自己與父親的時光,沈可尚最渴望被記錄的是和爸爸關係還不緊張的時刻。「在社會框架還沒有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以前,父親對孩子還是有一種單純人和人之間,像陌生人的友好關係 。」
他記得在上小學以前的年紀,爸爸從夜市買了一組塑膠棒球玩具回家,陪他玩得滿身大汗;父子倆還會瞞著媽媽,偷偷騎摩托車出門去吃紅燒鰻魚,當時兩人關係很純粹,「我印象中的父親很高大。」雖然沈可尚已失去封存那段時光的機會,但在《膠囊時光》裡捕捉每對父子創造的吉光片羽,何嘗不也正在交織成一幅父親曾留在他心底的巨大身影。
閱讀報導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