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感到失望,不知如何是好,......「在一個不健康的環境中,為自己找到一條生存與自癒的道路」 #以照顧自己為目標
當我失去信任,不知如何相處,......「學會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 #從信任自己開始
聽到podcast說,(#成為自己)沒有人可以教,但每個人都可以學。

貼在書桌前對自己喊話
週日早上帶著「舊事已過,成為新造」的心情,聽奇異恩典淨化心靈,還意外發現一首美麗的老歌:Both side now
(最近很忙,有時間會想寫關於「只看到兩面」其實會更困惑,也是比較初始的心智,再有經驗的人只要陷入正反兩面都會困住,當有人告訴我:還有很多層次時,恍然大悟,原來還有更多建構、更多細節,足夠複雜豐富,可以看見不是只有完好或破裂,親近或是分裂,而是完整繁複、不斷成長變化的整體中,「部分」需要正視與修復之處......)
我從正反兩面看著愛情
以輸贏的角度
但我記得那畢竟是愛的幻影
我還是不懂愛情
淚水、恐懼和驕傲大聲的說" 我愛你 "
夢想、時間表和馬戲團的觀眾
我曾那樣的看待人生
如今老友們舉止怪異
他們搖搖頭,說我變了
日常生活中有失也有得
我從正反兩面看人生
以施與受的角度
但我記得那畢竟是人生的幻影
我始終參不透這人生
補充說明:
一、關於現實的多層次:
[現實的多層性]
⋯在我們這個時代,孩子可以看到大人錯失的真實。但這並不表示孩子看到的事物是真實的,大人看到的事物是虛假的.。「現實」具有非常多的層次,並且包含了各式各樣的真實。⋯⋯即使對主人翁的少年「班」來說,現實也不只一個。⋯⋯當我們處在多層的現實之中,因為追求那些無法簡單找到的解答,而感到苦惱的時候,個性化的道路將就此展開.—河合隼雄《為什麼要讀孩子的書p49》
二、關於你我不同、關於「分裂」
好實用、好有幫助的心理資源,從「精神分析」角度由醫師和心理專業人員在疫情為大家書寫的相關文章,推薦有時間時細細多看幾次⋯⋯⋯
https://www.tma.tw/Covid19-PMCare/index_3_list.asp
文章很豐富,我看了兩篇:《你和我不同嗎?》從疫苗的選擇看分裂,然後《分裂、難溝通,怎麼「善意與接納」》。
我的理解是文章說,「分裂」是本來就存在的(從嬰孩成長起就有的「分別心」),疫苗只是代罪羔羊而已,還以父母之間的衝突往往小孩是代罪羔羊來做比喻。至於有分裂怎麼辦?文章裡面提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去「認識」、去溝通。
我和我先生打的疫苗是不同的廠牌,叫我要去打疫苗的前幾天,我也有感受到不同的疫苗在我心中確實有一股不平,⋯⋯而且我終究忍不住就表達出來。⋯⋯不過看了這篇文章以後,非常同意裡面的觀點,也有一種被理解被幫助到的感覺,我想這一系列的文章一次要看完可能太吃力了,但我一定會多看幾次,太珍貴了有這麼實際的經驗和例子可以有資深專業人士願意寫文章討論。
好實用、好有幫助的心理資源,從「精神分析」角度由醫師和心理專業人員在疫情為大家書寫的相關文章,推薦有時間時細細多看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