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乾卦卦辭:元亨利貞。
文言曰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明。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以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有才德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的才德不受重視不擇手段的揚名於世,反而默默地離塵世俗做著自己想做的事,也不被動搖視為潛龍。當這樣的人出現在鄉野之中,許多百姓慕名而來,廣博學識的才能在百姓之中受到愛戴,大家都崇拜他的言論與領導,所謂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子循著自己的意志力前進不停的努力,為了社會做一番事業,只要符合四德品行進德修業,如忠信之道,修為自己的言辭和行為誠心誠意的表現在德行行為中時機一到即使是在上位者也沒有什麼災禍。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王者善下提到:「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在上位者要謙卑處下把自身利放在人民之後,擔負起人民的重擔也不感到厭倦,人民愛戴他,擁戴他的親民德行,同時能夠時時警惕自己的行為增進禮義德行,不存在的驕傲與自信繼續德業造物,也沒有什麼好擔心。這就是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