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你今天看到A整齊的西裝與髮型,手裡拿著一杯星巴克;B球衣配短褲,手裡拿著一杯伯朗咖啡。你對A、B是不是有著不一樣的想法或理解呢?
〈劉姥姥進大觀園〉便是使用這個技巧描述林黛玉的。

圖片來源:網路
賈母少歇一回,自然領著劉姥姥都見識見識。先到了瀟湘館。一進門,只見兩邊翠竹夾路,土地下蒼苔布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節選自〈劉姥姥進大觀園〉)
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節選自〈劉姥姥進大觀園〉)透過上面兩段文字,我們可以歸納出四點:
1.「兩邊翠竹夾路」:竹子象徵「有節氣」、「有原則」,與黛玉清高自持的性格相符。
2.「土地下蒼苔布滿」:青苔暗示冷清、少人行走,間接映射黛玉孤僻、不易親近的個性。
3.「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羊腸小道狹窄曲折,象徵心思細密、容易計較、難以親近。
4.「窗下案上設著筆硯」、「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 :筆硯與書籍是知識與才華的象徵,劉姥姥誤以為是男孩子的書房,也點出黛玉才華橫溢、超越常規女性的特質。
曹雪芹從頭到尾沒有明說黛玉的性格或嗜好,但讀者卻能清楚感受到,這就是「用物寫人」。
未來當你要描述一位幽默的人物,你不需要拙劣的寫「他很幽默」,而是這麼寫:
一推開門,只見滿牆掛著奇奇怪怪的標語,什麼「有錢才叫生活,沒錢叫生存」這一類的【愛開玩笑】,句句都令人發笑。書桌上擺著一個搖頭小公仔,竟還改裝成了自己樣子,嘴巴張得大大的【善於自嘲】。角落裡堆著幾本泛黃的笑話書,還夾著他親筆記下來的「自創笑話草稿」【研究笑話並樂於分享】。
是不是比「他很幽默」,生動活潑,並且透露出更多人物訊息。
這個方法不只對寫作能力有裨益,也能拿來分析影視作品。
前幾年火紅的台劇《想見你》,劇中最後一集,鏡頭拍攝到陳韻如的書桌和書櫃,書籍大致分成三類:第一,寫作書。像是《國語辭典》、《辭海》,還有張春榮《一把文學的梯子》,以及常被國文老師選為作文教材的余秋雨《文化苦旅》。第二,文學類。楊牧的詩集《時光命題》、鄭愁予《鄭愁予詩集》、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張愛玲的《第一爐香》、曹又方《寫給永恆的戀人》。第三,心理勵志類。有《在勇氣邊緣》和卡內基的經典《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
透過這些藏書,我們可以觀察到幾個重點:
1.寫作書顯示陳韻如對於文學創作的興趣,並且應該是一位用功的學生。
2.喜歡的文學類書籍透露內心世界:喜愛現代詩(如《時光命題》、《鄭愁予詩集》),也可能自己寫詩(如日記用詩的形式寫,字跡方正又整齊,給人乖巧守規矩的感覺)。閱讀太宰治、張愛玲這類能深刻剖析人性,甚至帶點憂鬱的作家,正好與劇中敏感內斂的形象相呼應。《寫給永恆的戀人》則透出陳韻如就像很多少女一樣,心裡滿是對愛情的憧憬。
3.閱讀心理勵志書,代表她很清楚自己有憂鬱傾向,暗示著情緒上的困擾。同時,想利用閱讀,找到走出陰霾的方法,可惜的是,最後沒有成功,呼應選擇自殺的結局。
反過來說,大家也得像柯南一樣,善用觀察力,當個細心的讀者,知道作者暗示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例如:
書桌上放著一支磨損的鋼筆,筆尖因長年批改與計算而略顯歪斜;旁邊的懷錶殼微凹,表面布滿細密刮痕,卻依舊準時滴答作響;椅背上掛著一件舊式大衣,口袋裡永遠塞著折得發黃的筆記紙。
至少能推測出來,書房主人應該是勤儉念舊,又熱愛數理的人吧!
同樣描寫書房,回想一下歸有光〈項脊軒志〉是怎麼描寫的?暗示何種性格?或是透露什麼訊息?譬如「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採光好、通風佳,風水就好,期許自身運勢亦順風順水。房間光亮如同日後前途光明,呼應自己的名字「有光」。另外,「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蘭」是香草,象徵高潔的品格;「桂」有「蟾宮折桂」的典故,相傳月中有桂樹,用以比喻科舉登第,故含有「功名富貴」之意;「竹」的「有節」象徵高尚的節操與氣節;「木」的堅實,除暗含君子德行堅實外,更是讀書做人的踏實。「借書滿架」窺知作者喜愛讀書、充實自我才學。如此一來,閱讀〈項脊軒志〉,不只是單純的閱讀理解,而是要能讀出作者自我的期盼與背後的人格特質。
下次到朋友家拜訪,不妨看他家空間運用,是堆滿零食的「大食怪」,還是累累書籍的「智識份子」。
「以物寫人」不只能窺見字縫中作者未說的秘密,也可以讓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還能應用於影視的賞析與解讀。甚至,拿來「閱讀空氣」(察言觀色),讀出背後隱藏的龐大訊息。
回到一剛開頭的例子,A西裝筆挺,髮型整齊,手裡拿著星巴克;B籃球衣配短褲,手裡拿著伯朗咖啡。我相信現在的你,於對他們兩位,絕對訊息量爆炸,有不同想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