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不只影響心情,更牽動記憶力、專注力與投資決策。科學研究指出,陽光可提升血清素與多巴胺,使人愉悅清醒;反之,陰雨天則容易引發情緒低落與暴食。從心理學、生理學到股市波動,天氣與情緒的關聯深刻而廣泛,連〈岳陽樓記〉也早有寫照,提醒我們善用認知調節,理性應對環境變化。

來源:網路
天氣與情緒的科學基礎
2005年刊登於《心理科學期刊》的研究追蹤了605位受試者,發現當天氣舒適,如溫度較高且晴朗明亮時,人們的心情較佳,記憶力更好,也更願意花時間待在戶外。這說明陽光和溫暖的氣候能促進積極情緒,提升認知功能。
1974年瑞士一項針對16,000名學生的調查顯示,約18%的男生和29%的女生在不良天氣時會出現負面情緒反應,包括煩躁、易怒、疲憊及頭痛。1984年刊於《英國心理學期刊》的研究則連續觀察24名男性11天,發現濕度、溫度和日照時間對心情影響顯著,尤其高濕度會降低專注力並增加疲倦感,甚至影響自信與自我關注度。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陽光照射皮膚可促使維生素D3生成,進而促進大腦分泌血清素和多巴胺,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與愉悅感和放鬆密切相關。相反地,陰雨天氣會使松果體分泌更多褪黑激素,抑制調節情緒的5-羥色胺(5-HT)分泌,導致情緒波動及煩躁易怒。這種內分泌變化解釋了人們為何在陰雨連綿時情緒容易低落。此外,陰雨天使血清素下降,促使人們渴望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增加肥胖風險,成為壞天氣影響心情的另一層面。
天氣如何影響股市?
天氣不僅影響個人情緒,也進一步影響群體行為,尤其是金融市場。1993年,Edward M. Saunders的研究指出,紐約市晴朗無雲的天氣會讓股市上漲,而陰天則常伴隨股市下跌。原因在於晴朗天氣提升投資者心情,使其更願意買進股票;陰天則可能造成悲觀情緒,影響交易決策。
2008年政大教授周冠男的研究進一步發現,開盤前的天氣影響股價,因為交易者通勤時能感受到戶外天氣,影響其開盤時的交易行為;而開盤後多數交易在室內,戶外天氣對股價影響減弱。這說明天氣透過情緒影響投資行為,進而影響市場波動。
〈岳陽樓記 〉中的天氣與情緒
〈岳陽樓記 〉描寫「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帶來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境界,正是陽光促進維生素D3合成,提升血清素與多巴胺分泌,讓人心情放鬆的生理反映。反之,面對「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景象,人們情緒波動、感極而悲,正是褪黑激素增加、5-羥色胺減少的結果。
這種「雨悲晴喜」的情緒反應,不僅有科學根據,也影響人類行為和社會經濟活動,甚至股市波動。古人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正是要超越這種天氣與情緒的自然連結,然而人類本質的不理性使這境界難以達成。
結語
天氣對情緒的影響從生理機制到心理反應,有著豐富的科學證據支持。晴朗的陽光能提升心情與認知,陰雨則易引發負面情緒,這種情緒波動甚至能反映在金融市場的波動中。從〈岳陽樓記 〉的古典詩意到現代心理學與經濟學的實證研究,天氣與心情的關聯性成為理解人類行為的重要視角,也提醒我們認識並調適自身情緒,面對自然環境的變化。
人類雖然渴望超然物外,但「雨悲晴喜」的情緒反應,正是我們作為自然生物的真實寫照。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管理情緒,做出理性的決策,無論是生活還是投資,都能更加從容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