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及DNR|給自己與家人的最後一份禮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長照現場,我一次次看見「愛」成為難以承受的重擔。許多家庭因為放不下,讓本應平靜的生命終點,被無止盡的掙扎與痛苦填滿。

我曾經照顧過一位插著鼻胃管的奶奶,她眼神裡的疲憊比病痛更深;住院後她的兒子每天在醫院和工作之間奔波,臉上的愧疚與無助,比誰都沉重。那不只是病人的痛苦,也是家屬的無盡折磨。這樣的經驗,讓我開始深思:如果有一天換成我,我希望我家少女未來面對的會是什麼?

於是我做了一個決定,在健保卡上註記安寧緩和醫療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與不施行維生醫療。這不是放棄,而是一種深思熟慮的選擇,也是我未來能留給女兒的最後一份禮物


不同狀態下,該簽哪一份文件?

raw-image

在實務上,簽署安寧或 DNR 文件,必須根據本人意識狀態與病情來判斷。

本人清醒且有表達能力:簽《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 法律依據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4條、第11條等規定。
  • 需本人親筆簽名,並須有兩名見證人在場。
  • 若本人不識字,可用印章簽署,印章與簽名效力相同。
  • 此文件是預先表達自己對安寧療護的願望與意願。

本人意識模糊,且為末期病人(醫師診斷確認):簽《安寧緩和醫療同意書》

  • 也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允許最近親屬代為同意安寧療護。
  • 必須取得最近親屬間共識,法律上尊重家屬代表病患行使同意權。

本人意識模糊,尚未末期,但臨床呈危急狀態:簽《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

  • 此為《醫療法》及衛生福利部的規範,主要用於病危時段不施行CPR。
  • 由家屬簽署,代表同意不施行急救措施。

總結:

  • 清醒可表達者:本人簽《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 意識不清且末期者:最近親屬簽《安寧緩和醫療同意書》。
  • 意識不清非末期但病危者:家屬簽《DNR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

以上說明符合臺灣現行法律及醫療體系的操作心法和流程,是實務中常見且合法的流程。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法律條文或做完整顧問,可向醫院倫理委員會、醫療社工或法律專業人士諮詢。


簽署流程:比想像中更簡單

想完成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 DNR,其實並不複雜。它就像為自己規劃一份未來的保險,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就能讓自己和家人都更安心。

醫院現場簽署流程:

  1. 與醫師及家人討論,了解安寧緩和醫療內容。
  2. 填寫並親自簽署意願書。
  3. 醫院會協助將意願資料上傳至健保雲端系統。
  4. 最後會完成健保卡晶片註記,方便未來醫療時調用。

線上辦理:

  1. 透過衛福部的「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使用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加讀卡機認證。
  2. 線上完成意願書簽署及資料登錄。
  3. 託管於健保系統,日後可隨時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註記。
  4. 急診或醫療場所即可即時調閱,家屬免於在緊急時刻被迫做決定。

這兩個步驟的方式均有官方說明,操作簡便且確保民眾的意願能直達醫療團隊,讓本人和家屬更安心。

註記完成後,可隨時透過「健保快易通 APP」查詢。未來若送急診,醫護人員能立即看到,不必再由家屬在混亂當下做出艱難決定。


我的選擇-給女兒一份安心

因為在工作中一再看見病人與家屬的掙扎,我決定將未來的選擇權交回自己手中。這份註記並不是放棄生命,而是選擇在未來,讓自己走得安穩、有尊嚴

這份選擇,對我來說,更是一份送給少女的禮物─不拖累她,不讓她陷入愧疚與兩難,只留下愛與溫暖

這是我在人生這趟旅程中,要為自己與家人好好的做準備。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當時間來臨時,我們都能好好道別,而不是在無盡的掙扎中互相消耗。


常見問答:你可能忽略的安寧醫療細節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安寧醫療的相關規範,這裡整理了幾個常見且重要的問題:

Q1:簽署安寧意願書,需要見證人嗎?

是的,簽署預立意願書時,必須有兩位具完全行為能力的見證人在場並簽名。不過,見證人僅需證明簽署人是本人親簽,不需負擔法律責任。

Q2:DNR 和安寧意願書有何不同?

    • 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是針對單一急救項目的拒絕。
    • 安寧意願書則更為完整,除了拒絕急救外,還包含拒絕插管、不施行維生醫療等選擇,並接受安寧緩和照護。
    • 簡言之,DNR在法律上主要是針對心肺復甦術的拒絕,且家屬可代為決定;安寧意願書是更全面且由病人本人簽署的生前醫療決定文件,效力更強且涵蓋更多醫療選擇。兩者都具法律效力,但安寧意願書的法律保障和適用範圍更廣

Q3:本人的意願與家屬意見不同時,誰的決定優先?

依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只要病人曾簽署相關意願書,其效力凌駕於家屬的意見。因此,醫護人員應以病人本人意願為最高指導原則。

法律層面上預立醫療意願書的效力優先於家屬意見,但臨床執行時會重視家屬溝通與協調以促成共識。

Q4:如果意願書簽了,之後可以反悔嗎?

可以。簽署人可隨時自行或由其代理人,以書面方式撤回意願。這份意願書沒有期限,除非本人撤回,否則永久有效


留給大家的思考

  • 如果有一天,換成你要面對,你希望如何被照顧?
  • 你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談一談嗎?
  • 你願意將這篇文章分享出去,作為與家人對話的開頭嗎?

或許,這樣的一次對話,就是你能留給家人的最後的溫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是雞湯,是我認真活著的日常
29會員
59內容數
嗨,我是微微奇,一名探索生活平衡的長照社工,也是正念學習者。我不灑雞湯,不賣熱血,只寫下生活中真實而微小的力量。在這裡,你會看到關於照顧者、身心平衡、自我對話和親子關係的故事。希望你能在這些文字中,找到曾經的疲憊和內心的溫柔。
2025/08/22
在長照機構中,除了沉重的照顧壓力與現實困境,也存在著許多溫馨感人的小故事。本文透過描述一對失智的爺爺奶奶在機構中的互動,展現了即使記憶模糊,愛與陪伴的本能依然存在。作者將此視為療癒的時刻,並呼籲讀者反思面對長照議題時,應關注人性溫情與珍貴的「小清新」時刻。
Thumbnail
2025/08/22
在長照機構中,除了沉重的照顧壓力與現實困境,也存在著許多溫馨感人的小故事。本文透過描述一對失智的爺爺奶奶在機構中的互動,展現了即使記憶模糊,愛與陪伴的本能依然存在。作者將此視為療癒的時刻,並呼籲讀者反思面對長照議題時,應關注人性溫情與珍貴的「小清新」時刻。
Thumbnail
2025/08/19
一位家屬在父親往生後說出「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背後承載著長達12年的長照壓力與情感矛盾。即使長輩入住機構,家屬依然承受經濟、心理與社會期待的多重負擔。少子化社會下,照顧責任集中在單一子女,更加重家庭壓力。本文從真實案例出發,探討「解脫與悲傷共存」的家屬心聲,以及台灣長照制度與家庭照顧責任的議題。
Thumbnail
2025/08/19
一位家屬在父親往生後說出「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背後承載著長達12年的長照壓力與情感矛盾。即使長輩入住機構,家屬依然承受經濟、心理與社會期待的多重負擔。少子化社會下,照顧責任集中在單一子女,更加重家庭壓力。本文從真實案例出發,探討「解脫與悲傷共存」的家屬心聲,以及台灣長照制度與家庭照顧責任的議題。
Thumbnail
2025/08/14
在傳統社會,為什麼家庭照顧責任總落在媳婦身上?從我母親那一代的韌性與辛苦談起,延伸到長期照顧中的性別不平等與CEDAW觀點,反思愛與責任如何公平分擔,讓照顧不再是單一性別的沉重負擔。
Thumbnail
2025/08/14
在傳統社會,為什麼家庭照顧責任總落在媳婦身上?從我母親那一代的韌性與辛苦談起,延伸到長期照顧中的性別不平等與CEDAW觀點,反思愛與責任如何公平分擔,讓照顧不再是單一性別的沉重負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繼「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之後的〈附錄篇〉,想補充閒人與讀者訊息往返時,除了「如何陪伴」之外,其他也帶給我極大反思的面向。其中包含: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關於求助專業醫療、關於感受不到愛,還有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Thumbnail
繼「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之後的〈附錄篇〉,想補充閒人與讀者訊息往返時,除了「如何陪伴」之外,其他也帶給我極大反思的面向。其中包含: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關於求助專業醫療、關於感受不到愛,還有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Thumbnail
只有苦才能慰苦,只有愛才能超越愛。一個失去兒子的媽媽走不出失去的痛苦,精神耗弱,一段時間過去,儘管已經走出家門、走入人群,心中的苦依然不時隱隱作痛、日夜折磨一個為人母的心。有一天,這位失去兒子的媽媽遇到一位失去醫生女兒的痛苦,卻能勇敢化小愛為大愛,領受女兒的遺願隨義診團隊上山下海,走入苦難,為其拔苦
Thumbnail
只有苦才能慰苦,只有愛才能超越愛。一個失去兒子的媽媽走不出失去的痛苦,精神耗弱,一段時間過去,儘管已經走出家門、走入人群,心中的苦依然不時隱隱作痛、日夜折磨一個為人母的心。有一天,這位失去兒子的媽媽遇到一位失去醫生女兒的痛苦,卻能勇敢化小愛為大愛,領受女兒的遺願隨義診團隊上山下海,走入苦難,為其拔苦
Thumbnail
對於「長照」你有什麼想像呢? 是推著坐輪椅的長輩出去曬太陽,還是簡單的清潔與互動?現實中的照護情況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不堪...
Thumbnail
對於「長照」你有什麼想像呢? 是推著坐輪椅的長輩出去曬太陽,還是簡單的清潔與互動?現實中的照護情況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不堪...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轉折與終結,如何以盡孝的方式求安?生死間,人生空寂、愛與苦難難以磨滅。若我們曾經能夠讓他免於死前一場痛,卻因為愛......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轉折與終結,如何以盡孝的方式求安?生死間,人生空寂、愛與苦難難以磨滅。若我們曾經能夠讓他免於死前一場痛,卻因為愛......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母親病逝後,我按她的要求處理後事,遭到親戚的非議。透過這段經歷,我反思葬禮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逝者的尊重。
Thumbnail
母親病逝後,我按她的要求處理後事,遭到親戚的非議。透過這段經歷,我反思葬禮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逝者的尊重。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