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教、求助,與感受不到愛|讀者提問〈附錄篇〉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感謝提問讀者同意分享〈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為需要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本篇〈附錄篇〉想補充與這名讀者訊息往返時,除了討論「如何陪伴」之外,為我帶來極大反思的面向。

其中包含:

  1. 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
  2. 關於求助專業醫療
  3. 關於感受不到愛
  4. 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讀者提問〈附錄篇〉

先前發布的提問正文為依順脈絡,閒人將目光聚焦在分享「該如何陪伴」,內容上做出許多取捨。事實上,與這名讀者往返的對話,還有許多觸動我省思的面向,想要透過〈附錄篇〉提供需要的陪伴者們一點靈感。


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

我明白有些情況(例如讀者的父母)會因為焦慮即將發生不好的事情,所以第一時間想要抗拒、否認孩子「看似對生存有威脅」的念頭,不由自主做出讓人感到情勒的言行;也因為恐懼失去而急於「導正」,想要說服孩子「應該這樣想才對」,而情不自禁的說起大道理。這些都是不安時很自然的展現。

【延伸閱讀】當女友鬧脾氣的時候


焦慮與恐懼,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單一視角,猶如視野被限縮在管中,只能看見事情的片面(管中的小天空)。而且(小天空)還是我們內心投射出來的光景,不一定符合值得焦慮與恐懼的事實,其限縮性卻讓我們陷入單一/慣性思維。

例如:「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應該覺得恐懼,因為恐懼所以我抗拒對方的想法,我必須要導正對方的錯誤才行。」

有些抵拒會形成強大的情緒張力,讓人看起來很武斷、無法溝通。如果再投射個人情感上的虧缺經驗(如自我價值低落),就很容易演變成情緒勒索(但不代表都是如此)。

例如:「我為了你拼命賺錢,我還不夠愛你嗎?我都做這麼多了,你怎麼還這樣?」

事實上是,因為我願意為你這麼做,不論你感受到的是不是愛,也不影響我想要愛你、想要繼續打拼的想法,因為這是我個人的選擇。

話是這樣講,但我能理解孩子認為這只是大人個人的選擇與對愛的詮釋,同時也能理解到父母的挫折。




關於求助專業醫療

讀者:「我擔心說要帶他去看醫生,讓他覺得自己有病,會讓事情更糟。」

就像感冒鼻塞聞不到味道,所以我去看醫生讓嗅覺恢復如常一樣。之於我而言,心理感冒感受不到情緒,所以去看醫生讓感受恢復如常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我要表達的是,身邊家人(或重要他人)的立場與態度,會不會才是影響當事人會如何看待「醫生與生病」的關鍵呢?(我不一定是對的)

當伴侶的狀態非常不好的時候,我傾向用相對輕鬆的方式向伴侶提起「看醫生」這件事。我會試著好好表達我自己的立場,例如:就像感冒一樣,你又不是故意去接觸病菌才生病,並不是你不好才去看醫生,而是我們想要你回到你想要的狀態(以伴侶而言,就是回到非低落的狀態;以讀者的手足而言,就是找回對情緒的感受),醫生可以幫助我們,或是幫助我學習如何更好的對待你,增加抵抗力。




關於感受不到愛

讀者:「他說他不知道什麼是愛、感受不到愛的時候,父母回他『我對你還不夠好嗎?』我們是同個家庭長大的孩子,我知道這些話只會把他越推越遠。」

雖然我沒當過父母,思考一定有其極限與考慮不周的地方,我僅能回到當伴侶這麼說的時候,我會如何陪伴她?我想的是,如果伴侶不知道愛是什麼,那就我們一起找呀~!

每個人對愛的詮釋都不同,我想,父母回的話也只是反映了他們眼中的愛,也就是他們付出的這些「好」。但「好」是生活中方方面面、大小細節所堆砌出來的結果,一時最容易被指認的會是「物質」面,可是呀~現在要談的是「感受」不到愛、不知道什麼是愛,若只談論物質上我待你好或不好,仍然無法令人感受到愛。

當一方感受不到愛,另一方又無法清楚描述愛,倒不如坦承「我也說不清楚」、「其實我也不太知道」,並一起在生活中討論、發現、指認、核對對愛的感受與定義,互相理解彼此。這時候父母也能看見「自己認為給出的愛」與孩子「實際認知到的感受」落差在哪,趁機平衡關係中的斷層。保持好奇,坦承自己的極限,一起找答案。




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讀者:「我想要提醒父母,停下腳步看看自己的孩子。他很需要你們的關心,但也不要在關心裡夾雜責備。多看看他做到的地方、多找事情肯定他。」

如同讀者想要提醒父母「以正面的態度找出積極的地方」,我也想表達這對於需要被支持的人而言非常重要。當伴侶的內在無法停止自我否定,外在也無法代替她支持她自己(甚至撚斷她的表達),她就會越來越退縮、越難以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並一次次地應證自己所想(對自我或環境的負面看法)是正確的。




小結

我想,讀者的父母深愛著他們孩子,但指出「好」不代表能讓人感受到「愛」。要更具體指認家庭中難以被描述的「愛」,或許我們可以借鏡於弗洛姆環環相扣的愛的 4 個基本元素:關心/照顧(care)、責任(responsibility)、尊重(respect)和了解(knowledge)。

我擅自想著,當我們盡到關心、照顧和責任時,尊重與了解的意願如果能一併扣上,而非慣性抵抗與自己不同的念頭,是否就有機會能突破難以梳理的關係僵局呢?


祝福路過的你:)



一個普通人
紀錄陪伴的反思筆記


👉🏻 如果喜歡文章請鼓勵一顆【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歡迎您按下【追蹤】✅
👉🏻 鼓勵閒人寫相關主題【成為伯樂】👼🏻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閱讀更多相關內容👉🏻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

9.1K會員
224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關於社恐人的現實問題:人生好難啊。她說,「吼我只是比較笨,但是筆記滿滿。」問題就是,「社交」這東西,到底是要做什麼的…… 怎麼又想起這個問題呢? 是這樣:從學校把《男人、英雄、智者》帶回家看, 其實也沒時間看,但因為這波進貨的書很多,還是想看…… 總之, 在前面,提到作者莫瑞史丹的生平時, 出現了讓我震驚的一幕。 是這樣,他在25歲、到美國讀研究所那
avatar
rubo
2024-05-19
關於說教人生僥倖活到現在的我有個感想就是「不要說教」 而不是「不要在不該說教的時候說教」 而是盡量把「說教」 改成「分享」or「建議」
Thumbnail
avatar
北蘭遇叔
2024-01-30
在教師節這天,關於「一字不漏背注釋」這件事,我想說的是......如果教學現場的「陳舊要求」仍舊令你感到驚訝,那麼,許多家長覺得「成績重於一切」,國中教育現場仍舊非常「考試領導教學」這件事,難道就不令你感到驚訝?「老師」真的是我們該咎責的那個群體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Thumbnail
avatar
梁虹瑩
2023-09-28
關於自閉症者的〝有話直說〞,在職場比較不利我是因為誤打誤撞而得到〝方格子〞這寫作平台,剛好讓我練婉轉表達。 (通常自閉症者比較對婉轉表達,比較聽不懂) 到目前為止,對我而言,反而有見到能順利婉轉表達了。 這次要談的,是關於自閉症者在職場上,有話直說的自閉症者,反而不利。 在職場的自閉症者,通常沒有〝小天使〞 其實,我認為,自閉症者
Thumbnail
avatar
宋雲燕
2023-08-20
關於《教甄口試》必須知道的 10 件事!(說在前頭)有關教師甄試,可以事先準備的就應該全力以赴,因此在準備期間應筆試、口試、試教三管齊下,以終為始,規劃進度,嚴格落實時間管理,必有歡欣收割的高光時刻。 本文要強調的是口試準備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練習。以下十件必須知道的口試「眉角」,可以讓考生檢視從準備口試練習到進入口試考場這段路程,有得心應手的方向感。
avatar
柯明忠
2023-06-01
關於飛輪教學,我想說的是...從去年十一月開始,便開始我的飛輪教練生涯。
Thumbnail
avatar
地方老師的雜學社
2023-04-19
關於「異教」,我想說的是…:不見得跟基督徒作對,也不見得是邪教!最近一間台灣出版社「行人」出新書:《異教語言學》(Cultish: The Language of Fanaticism);所幸馬上注意到英文原書名的標題,不然真是 Guð minn góðr! 不確定出版社選擇用「異教」翻譯「cult」是基於什麼考量,但對我來說是個好機會向大家分享「異教」的意義。
Thumbnail
avatar
異教人.ᚢᛁᛏᛁᚢᛅᛣ
2023-04-16
《誰說我沒有影響力》教我們關於「自信」這件事|Gi閱讀輸出筆記你覺得自己很渺小嗎?認為自己一點都不重要嗎? 《誰說我沒有影響力》記載作者不同人生階段的所見所聞、故事經歷。作者曲家瑞希望利用她在藝術生涯上的人生故事告訴讀者,即使是曾經失敗的她,也能成為可以影響他人的人。如果知道自己的存在這麼有意義,那就會更重視自己,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才能用更正向的方式影響他人。
Thumbnail
avatar
燖找渏跡|拿過菜刀的行銷菜鳥GI
2023-02-03
書名: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卡密拉(CAMILLA PANG)在八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廣泛性焦慮症 (GAD)(註1);二十六歲時被診斷出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註2)。她從小就不太能理解別人的感受,跟人家不一樣,從小就被排擠,很難自然融入於人群中。她有感覺到自己跟其他人都格格不入,於是天真的她五歲時問媽媽。。。。。
Thumbnail
avatar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
2022-12-31
關於“教養”,我想說的是...如果明天,甚至下一秒,我就死亡。寶貝,我希望你可以繼續往你的未來前進,無須停下!
Thumbnail
avatar
Julia. L
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