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教、求助,與感受不到愛|讀者提問〈附錄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感謝提問讀者同意分享〈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為需要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本篇〈附錄篇〉想補充與這名讀者訊息往返時,除了討論「如何陪伴」之外,為我帶來極大反思的面向。

其中包含:

  1. 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
  2. 關於求助專業醫療
  3. 關於感受不到愛
  4. 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讀者提問〈附錄篇〉

先前發布的提問正文為依順脈絡,閒人將目光聚焦在分享「該如何陪伴」,內容上做出許多取捨。事實上,與這名讀者往返的對話,還有許多觸動我省思的面向,想要透過〈附錄篇〉提供需要的陪伴者們一點靈感。


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

我明白有些情況(例如讀者的父母)會因為焦慮即將發生不好的事情,所以第一時間想要抗拒、否認孩子「看似對生存有威脅」的念頭,不由自主做出讓人感到情勒的言行;也因為恐懼失去而急於「導正」,想要說服孩子「應該這樣想才對」,而情不自禁的說起大道理。這些都是不安時很自然的展現。

【延伸閱讀】當女友鬧脾氣的時候


焦慮與恐懼,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單一視角,猶如視野被限縮在管中,只能看見事情的片面(管中的小天空)。而且(小天空)還是我們內心投射出來的光景,不一定符合值得焦慮與恐懼的事實,其限縮性卻讓我們陷入單一/慣性思維。

例如:「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應該覺得恐懼,因為恐懼所以我抗拒對方的想法,我必須要導正對方的錯誤才行。」

有些抵拒會形成強大的情緒張力,讓人看起來很武斷、無法溝通。如果再投射個人情感上的虧缺經驗(如自我價值低落),就很容易演變成情緒勒索(但不代表都是如此)。

例如:「我為了你拼命賺錢,我還不夠愛你嗎?我都做這麼多了,你怎麼還這樣?」

事實上是,因為我願意為你這麼做,不論你感受到的是不是愛,也不影響我想要愛你、想要繼續打拼的想法,因為這是我個人的選擇。

話是這樣講,但我能理解孩子認為這只是大人個人的選擇與對愛的詮釋,同時也能理解到父母的挫折。




關於求助專業醫療

讀者:「我擔心說要帶他去看醫生,讓他覺得自己有病,會讓事情更糟。」

就像感冒鼻塞聞不到味道,所以我去看醫生讓嗅覺恢復如常一樣。之於我而言,心理感冒感受不到情緒,所以去看醫生讓感受恢復如常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我要表達的是,身邊家人(或重要他人)的立場與態度,會不會才是影響當事人會如何看待「醫生與生病」的關鍵呢?(我不一定是對的)

當伴侶的狀態非常不好的時候,我傾向用相對輕鬆的方式向伴侶提起「看醫生」這件事。我會試著好好表達我自己的立場,例如:就像感冒一樣,你又不是故意去接觸病菌才生病,並不是你不好才去看醫生,而是我們想要你回到你想要的狀態(以伴侶而言,就是回到非低落的狀態;以讀者的手足而言,就是找回對情緒的感受),醫生可以幫助我們,或是幫助我學習如何更好的對待你,增加抵抗力。




關於感受不到愛

讀者:「他說他不知道什麼是愛、感受不到愛的時候,父母回他『我對你還不夠好嗎?』我們是同個家庭長大的孩子,我知道這些話只會把他越推越遠。」

雖然我沒當過父母,思考一定有其極限與考慮不周的地方,我僅能回到當伴侶這麼說的時候,我會如何陪伴她?我想的是,如果伴侶不知道愛是什麼,那就我們一起找呀~!

每個人對愛的詮釋都不同,我想,父母回的話也只是反映了他們眼中的愛,也就是他們付出的這些「好」。但「好」是生活中方方面面、大小細節所堆砌出來的結果,一時最容易被指認的會是「物質」面,可是呀~現在要談的是「感受」不到愛、不知道什麼是愛,若只談論物質上我待你好或不好,仍然無法令人感受到愛。

當一方感受不到愛,另一方又無法清楚描述愛,倒不如坦承「我也說不清楚」、「其實我也不太知道」,並一起在生活中討論、發現、指認、核對對愛的感受與定義,互相理解彼此。這時候父母也能看見「自己認為給出的愛」與孩子「實際認知到的感受」落差在哪,趁機平衡關係中的斷層。保持好奇,坦承自己的極限,一起找答案。




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讀者:「我想要提醒父母,停下腳步看看自己的孩子。他很需要你們的關心,但也不要在關心裡夾雜責備。多看看他做到的地方、多找事情肯定他。」

如同讀者想要提醒父母「以正面的態度找出積極的地方」,我也想表達這對於需要被支持的人而言非常重要。當伴侶的內在無法停止自我否定,外在也無法代替她支持她自己(甚至撚斷她的表達),她就會越來越退縮、越難以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並一次次地應證自己所想(對自我或環境的負面看法)是正確的。




小結

我想,讀者的父母深愛著他們孩子,但指出「好」不代表能讓人感受到「愛」。要更具體指認家庭中難以被描述的「愛」,或許我們可以借鏡於弗洛姆環環相扣的愛的 4 個基本元素:關心/照顧(care)、責任(responsibility)、尊重(respect)和了解(knowledge)。

我擅自想著,當我們盡到關心、照顧和責任時,尊重與了解的意願如果能一併扣上,而非慣性抵抗與自己不同的念頭,是否就有機會能突破難以梳理的關係僵局呢?


祝福路過的你:)



一個普通人
紀錄陪伴的反思筆記


👉🏻 如果喜歡文章請鼓勵一顆【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歡迎您按下【追蹤】✅
👉🏻 鼓勵閒人寫相關主題【成為伯樂】👼🏻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閱讀更多相關內容👉🏻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5/28
有理解才能提供幫助,如果只憑著愛與熱心,有可能反將他越推越遠。謝謝閒人為文分享陪伴的智慧。❤️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8
陽台觀察者 如哥提到的,愛與熱心當然也很重要,但若能加上理解一個人的立場與難處,才能聚焦癥結並且提供協助(算是種相對「有建設性」的對話嗎?)。很謝謝觀哥的閱讀~來走走坐坐。🫶🏻
時光-avatar-img
2024/05/28
早安,路人有很用心看喔。學習如何做父母和學習如何做子女,都是功課啊。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8
時光 謝謝用心閱讀與路過~🥰 時光好會抓重點,成為父母或子女的角色,都是可以練習與學習的~
林漢清-avatar-img
2024/05/28
嗨,晨愉!親陪親送父母!把他們當自己的小小孩照護愛養,問題可少很多!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8
林漢清 下午好呀~漢清哥!親陪親送的父母也讓我好欽佩,尤其對有小小孩的父母而言,這意味著全新全意的照看與關注(看朋友親帶的例子真的非常敬佩)。如果能照護愛養,相信能如漢清哥說的「問題可少很多!」。
關於感受不到愛,我自己也曾有這樣的想法,但後來知道每個人對「愛的語言」的期待和需求不同,了解自己和對方愛的語言,也更能明白自己並非不被愛,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8
Queenie's - 淬煉生命的旅程 閱讀 Queenie 的留言,再配上名稱「淬煉生命的旅程」,真的有種走過來的既視感(覺得很感動🥹)。好喜歡你提到「自己並非不被愛,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謝謝 Queenie 分享珍貴的經歷❤️
靜的星空-avatar-img
2024/05/28
好文,已收藏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8
靜的星空 謝謝靜的鼓勵~(臉紅)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1.8K會員
321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4/12/31
最後,所幸我們都還活著,生命還有機會為每個無法承受的當下,展示適用於每個階段的療癒訊息,進入我們的生活裡。
Thumbnail
2024/12/31
最後,所幸我們都還活著,生命還有機會為每個無法承受的當下,展示適用於每個階段的療癒訊息,進入我們的生活裡。
Thumbnail
2024/10/3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生理不適而影響情緒,對身邊的人表現出不耐煩。這篇文章記錄了身體不適而引發的情緒波動,如何在伴侶面前坦誠自己的感受,並最終道歉。透過這段經歷,讓我們反思如何在困難時期保持溝通與理解,並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Thumbnail
2024/10/3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生理不適而影響情緒,對身邊的人表現出不耐煩。這篇文章記錄了身體不適而引發的情緒波動,如何在伴侶面前坦誠自己的感受,並最終道歉。透過這段經歷,讓我們反思如何在困難時期保持溝通與理解,並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繼「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之後的〈附錄篇〉,想補充閒人與讀者訊息往返時,除了「如何陪伴」之外,其他也帶給我極大反思的面向。其中包含: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關於求助專業醫療、關於感受不到愛,還有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Thumbnail
繼「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之後的〈附錄篇〉,想補充閒人與讀者訊息往返時,除了「如何陪伴」之外,其他也帶給我極大反思的面向。其中包含: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關於求助專業醫療、關於感受不到愛,還有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內在傷痛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他們尋求愛與價值感的方式,並牽引他們尋求同樣感到匱乏的伴侶。因此,陰性能量與自我連結的重要性被強調,同樣擁有陰性能量的伴侶間的交流對於肯定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義性的。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內在傷痛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他們尋求愛與價值感的方式,並牽引他們尋求同樣感到匱乏的伴侶。因此,陰性能量與自我連結的重要性被強調,同樣擁有陰性能量的伴侶間的交流對於肯定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義性的。
Thumbnail
『甚至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就像從寄養家庭的關係離開,卻沒有下一個家庭接手。我想難度就是這麼高。』
Thumbnail
『甚至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就像從寄養家庭的關係離開,卻沒有下一個家庭接手。我想難度就是這麼高。』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家人之間相處及愛的重要性,提醒我們要多一份寬容和包容,避免在家人身上發洩不良情緒。家人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依靠,是值得我們用最真摯的愛和包容來對待的。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表達對家人的愛和關懷,讓家庭成為幸福的天堂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家人之間相處及愛的重要性,提醒我們要多一份寬容和包容,避免在家人身上發洩不良情緒。家人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依靠,是值得我們用最真摯的愛和包容來對待的。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表達對家人的愛和關懷,讓家庭成為幸福的天堂吧!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身為父母,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身為父母,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