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書單】在混亂中試圖找到可能性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前記:閱讀作為自我救贖

六月結束了在北京的交換生活,回到臺灣感覺一如離開前,但也發現有許多不一樣之處,不論是感受上,生活處處難以言喻的躁動氛圍,或者是實際上的體驗,讓人發現些許的陌生感。我以為的衝擊與適應並沒有在回臺灣之後結束,反而持續發酵。

在北京的經驗、時隔多月回台的感受,生心理上都發生不小的動搖。一如往常,閱讀作為自我救贖,暑假這段時間我試圖去閱讀與寫下更多的文字。以下是閱讀清單:

  • 《勇敢踏上日文學習之路》,春小姐
  • 《邏輯思考的本質》,津田久資
  • 《你不必走得快,但一定要走的遠》,丁菱娟
  • 《專注,是一種資產》,柚子甜
  • 《巨人的筆記:用記錄改寫人生的方法》,金翼漢
  • 《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青山美智子
  • 《為什麼我們不想生》,梅根·達姆
  • 《是家人也是他人》,元貞美
  • 《月曜日的抹茶咖啡店》,青山美智子
  • 《牛津人的30堂獨立思考與精準表達課》,岡田昭人
  • 《28歲決定你的人生:為了享受之後的日子所該做的24件事》,長倉顯太
  •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Clayton Christensen, James Allworth, and Karen Dillon
  • 《商界精英搶著上的六堂藝術課》,末永幸步
  • 《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
  • 《鍍金的鳥籠》,雷雅雯
  • 《沒有小孩的她們:一段女性抉擇與不生孩子的歷史》,佩吉·海芬頓
  • - 《NLP心理溝通術:激發自我、完美溝通、成就未來》,加藤聖龍
  • - 《和任何人都能聊出好印象》,戴波拉·范恩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Clayton Christensen, James Allworth, and Karen Dillon :再思自我定位

學校圖書館推薦書架上的書。本書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職涯,一個是家庭(關係),前者是目前比較關心的,後者就速速看過,沒有花太多時間細看。

以下用簡短幾句話來總結核心概念:

  • 隨性發展的事件比過度計算做的決定帶來更多可能性;
  • 薪水、職場環境是補償因素(compensating factor),不是動機(motivation);
  • 工作中的哪部分會帶來快樂?和自己的核心價值一致?;
  • 以時間長短作為判斷依據,這件事是為了一時得失利弊,或為了最終成功與否;
  • 投入關係不是花錢了事或學會各種技能,更多的是人之間的互動;
  • 關係是需要刻意維繫的。

本書主要是以作者主觀經驗來分享,所以有些想法或方法,可能不是適用於所有人,但作者的人生觀與哲學仍舊能給讀者一種啟發與觀點。蠻適合做為自我反思的讀本。

《商界精英搶著上的六堂藝術課》:看當代藝術的方法的啟發

讀完《商界精英搶著上的六堂藝術課》,獲得了如何觀看抽象、非視覺和印象認知為主的可能方法。這本書後半舉的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杜象的噴泉、波洛克的第1A號和安迪沃荷的布里洛盒,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了表象外,其存在本身的意義與有別於平常習慣的觀看方式。藝術不是多真實或具象的,在相機問世後,藝術家們提出了諸多觀點,探問什麼是藝術?就如宮布利希在《藝術的故事》寫道:「其實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藝術,有的只是藝術。」

是本會想要再拿起來看一遍的書,當作提醒,檢視自己在生活中思維是否僵化。如果生活遇到了什麼困難,這也是本能夠獲得啟發自己的書。是暑期閱讀書單裡,個人最獲啟發的一本書。

個人心得:再思自身的藝術與不同表現媒介、有好多想要嘗試和學習的事物

讀《商界精英搶著上的六堂藝術課》,其實練習對自己來說,不太是跟著引導和作者給的實際課堂上同學們回答的樣子:比起探究自己主觀的覺得好看或不好看、寫實或不寫實,自己清楚知道,表現手法的不同,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同,那個效果,人們怎麼解讀、詮釋,形塑了可能常看見或聽見的說法,例如這是大師的作品。作品為何是名作,是在當下文化、社會的脈絡,做出了創新、一種詮釋,儘管不一定獲得當時人們的喜歡或認同,如馬諦斯為妻子畫的肖像畫、畢卡索的亞維農的少女。

對我來說,要如何讓自己滿意地透過圖像將個人所思所想表達出來?現在寫作對我來說,還比繪畫本身更能明確表達自己。我一直不太知道要抱持著怎麼樣的立場或態度,去分析看到的非文字類的事物,能夠感受到,但很難使用語言準確的表述出來。

一直在想,是否是自己的心靈過於匱乏,缺乏更多的體驗來類比、比擬,得以表述成文字的參照。書中的對象是,國中小學生,或許他們的經驗也有限,那在有限的經驗裡,要怎麼形塑自身的樣貌?自身的主體性在觀看作品時,要扮演多強烈的角色、什麼樣的角色。我一直在想,要戴上怎麼樣的面具。並不是說任人擺布,變成環境所想要的樣子,而是我知道自己能夠成為、也願意成為。

那麼,顯然在此之前,有個目的。自己的目的是什麼?純粹欣賞作品帶來的感動、美好,不能夠滿足自己慣性多面向解讀的傾向。難不成就是為了思考?自身的主體意識為了透過觀看來思考的話,動手產出藝術,是為了思考什麼?每個作品,呈現萬千眾生、時代氛圍,自己想要透過作品說什麼?那個核心關鍵的價值是什麼?不停思考的本身嗎?那我要如何呈現?透過繪畫、攝影、茶道、器物…自己想透過媒介傳達什麼?

自己從來沒想過,或許動手畫之前,想構圖、配色是其次,如果能用文字先描述出來呢?既然自己比較熟悉文字、也比較能透過文字想像的話。

話又說回來,鑑賞能力不就是很主觀的嗎?如果是一件從未知曉背景和脈絡的作品,看到的當下,能依據的不就是個人經驗和過去所知的東西嗎?如果要引起共鳴,作品要呈現的,不就是包含集體意識的東西嗎?純粹的創作手法或表現是作品類型的其中一類,但我想自己更想做的,先是呈現自己的觀點,至於集體意識、商業化、打中人心的目的,我想那是之後的目標了。

後記:閱讀是奢侈的

曾經有人這麼說過,能夠OO是奢侈的。具體來說能夠怎麼樣是奢侈的、說的人又是誰,我已經不記得了。但閱讀是奢侈的,即便在身心理極度混亂與疲累的情況,閱讀的當下這個想法不時地會冒出來。

【雜記】感謝他人與被感謝這回事 中,曖昧不清地認定感謝是「靜下心的儀式,藉由與心中的他者對話、反過頭來審視自己」。過了一年,或許自己現在能稍微感受到,感謝的力量,或許就只是活在當下,好好對待自己,才能好好對待他人。

【關於這個專題:月書單】

此專題如名,是以月為單位、不定期的閱讀記錄,會(極度)簡單地概述書本內容,也會結合生活經驗,分享個人閱讀心得。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按愛心!
2025/8/5 初稿 @NTNU
2025/9/14 修稿、定稿 @Kyot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會生活
9會員
68內容數
Imitate it. Become it. Change it.
學會生活的其他內容
2023/05/28
四月搬家了,忙著適應新環境,身心靈都受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心靈、內心的層面,寫作也遇到了瓶頸(見後記),故本月閱讀書單與分享大部分也和這些有關。
Thumbnail
2023/05/28
四月搬家了,忙著適應新環境,身心靈都受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心靈、內心的層面,寫作也遇到了瓶頸(見後記),故本月閱讀書單與分享大部分也和這些有關。
Thumbnail
2023/04/08
三月是個混亂的月份。內心想做的和現實情況,在兩者取得平衡間必須做出選擇。在面對未知時,迷惘、慌亂的時刻,書本依舊是思考方向的指引、情緒安放之處。
Thumbnail
2023/04/08
三月是個混亂的月份。內心想做的和現實情況,在兩者取得平衡間必須做出選擇。在面對未知時,迷惘、慌亂的時刻,書本依舊是思考方向的指引、情緒安放之處。
Thumbnail
2023/03/03
月初考研告一段落,整個月等著放榜的日子好焦躁,但也忍不住玩耍的性子,去了國際書展看看,買了好幾本台漫和幾本雜誌;另外也接觸到幾本教育類學習類的書,在文中分享了《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和《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兩本書的讀書筆記。
Thumbnail
2023/03/03
月初考研告一段落,整個月等著放榜的日子好焦躁,但也忍不住玩耍的性子,去了國際書展看看,買了好幾本台漫和幾本雜誌;另外也接觸到幾本教育類學習類的書,在文中分享了《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和《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兩本書的讀書筆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Thumbnail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Thumbnail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的點滴,珍惜每一個微小的瞬間。 每天花一點時間專注於自己真正重視的事情,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也能讓我們在日常中找到更多的滿足感。並遠離那些消耗我們能量的人和事,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Thumbnail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的點滴,珍惜每一個微小的瞬間。 每天花一點時間專注於自己真正重視的事情,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也能讓我們在日常中找到更多的滿足感。並遠離那些消耗我們能量的人和事,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Thumbnail
迎來週末 圖書館沒有開 隨即轉往戶外 這彷彿已經是我的直覺反應 無論室內室外 都有不同的風景
Thumbnail
迎來週末 圖書館沒有開 隨即轉往戶外 這彷彿已經是我的直覺反應 無論室內室外 都有不同的風景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自己覺得很溫暖,所以想要來讀讀看,看能不能夠讓自己有點迷惘的心多一個療癒的管道吧?就開始吧。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自己覺得很溫暖,所以想要來讀讀看,看能不能夠讓自己有點迷惘的心多一個療癒的管道吧?就開始吧。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自從從台東回到都市讀書後,一直都很嚮往安靜平淡的生活,長大的過程中不斷的在觀察自己的內在,隨著時間變化也慢慢發現自己真心喜歡什麼。 你想擁有什麼樣子的對象,想要擁有什麼樣子的機會與生活,那你就要多踏入那樣子的場域,跟那樣子的人親近。 也必須思考清楚,到底什麼樣子是你在生活當中想要遇到
Thumbnail
自從從台東回到都市讀書後,一直都很嚮往安靜平淡的生活,長大的過程中不斷的在觀察自己的內在,隨著時間變化也慢慢發現自己真心喜歡什麼。 你想擁有什麼樣子的對象,想要擁有什麼樣子的機會與生活,那你就要多踏入那樣子的場域,跟那樣子的人親近。 也必須思考清楚,到底什麼樣子是你在生活當中想要遇到
Thumbnail
★離開,是為了把對生活的熱情找回來。 出走,是練習照顧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離開,是為了把對生活的熱情找回來。 出走,是練習照顧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讀完兩遍柚子甜的新書後,我在方格子討論區詢問大家最近看了哪些推薦的書,然後大家分享了《走過,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別:大小貓的相遇旅程》、《羞辱創傷》、《最神奇的24堂課》、《越工作越自由》、《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僧人心態》、《拯救手機腦》、《化學課》,以及《身為職業小說家》,真是感謝!
Thumbnail
讀完兩遍柚子甜的新書後,我在方格子討論區詢問大家最近看了哪些推薦的書,然後大家分享了《走過,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別:大小貓的相遇旅程》、《羞辱創傷》、《最神奇的24堂課》、《越工作越自由》、《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僧人心態》、《拯救手機腦》、《化學課》,以及《身為職業小說家》,真是感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