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書單】搬家後讀的書&寫作低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記

四月搬家了,忙著適應新環境,身心靈都受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心靈、內心的層面,故本月閱讀書單大部分也和這有關:

  • 《找回專注力:成人ADHD全方位自助手冊》,高淑芬
  • 《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張瀞仁
  • 《人類的旅程:財富和不平等的起源》,Oded Galor
  • 《給冥王星》,張惠菁

讀書心得與分享《找回專注力:成人ADHD全方位自助手冊》,高淑芬

raw-image

起因是覺得自己的學習情況有問題,看了許多跟高敏感有關的資料,試了一些方法跟生活習慣,

確實有改善,但還存在些問題:專注力跟分心,再加上最近家人對我常常衝動行事的行徑終於表達長期以來的困擾,我也才比較注意自己這個傾向。朝著閱讀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的方向去找,

找到這本手冊,其中過動分成注意力不集中型、 過動衝動型以及兩種都有的綜合型。

自己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尤其是家人的,基本上可以說家庭因素( 家人的期待、失落、不甘心等等 )是自己做事衝動、焦慮越來越誇張的主因。要如何因應焦慮和身心情況,除了個人能做到的緊急應變方式,如深呼吸( 腹式呼吸、冥想 )、想像令人安心的記憶 / 情境( 我想到的是國家圖書館XD )、轉念( 如:「我覺得一定會搞砸」,改成「又還沒開始怎麼會知道呢?以前我也完成過這類事,結果也獲得不錯的結果不是嗎?就算搞砸了又怎樣,這次經驗也一定能學到東西! 」),也需要花時間慢慢改善。根據書中所述輕度精神病的ADHD是可以被治癒的,配合醫生的幫助跟服用藥物,更重要的是身旁親密者(家人、伴侶等)在努力改變路上的陪伴支持、包容理解。

p.s. 此外也看到了黃瑽寧醫生的高敏感系列影片,了解到原來還有分好動型高敏感跟安靜型高敏感,但自己又不是很符合兩者其一,也不是僅是ADHD的情況。然後看到醫生在系列影片第五集中引述了一項2020年英國索爾福大學心理系教授的研究,指出是有可能同時有ADHD跟高敏感的,原因可能為先天氣質及生長環境 ( 家庭 ) 。( 參考影片:孩子探索欲強、好奇心滿滿,是ADHD還是好動型高敏感?高敏感孩子也會注意力不集中?【高敏感孩子系列 EP5】|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

看了這本書加上看黃瑽寧醫生的高敏感系列影片,大概花了兩小時,現在終於又更了解自己明明就是高敏感,但又很愛衝動做很多事情,搞得自己很累的可能解釋是什麼啦!

讀書重點《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張瀞仁

針對普遍對於內外向者的既定印象,作者透過各方及自身案例,說明各自的優劣勢,
對內向者常常有的困擾,提出了許多有說服力且可行的解方。
這本書讓我明白,內向者不必假裝、不必累死自己,發揮自己的能力、影響力,
並且受到肯定、在職場上持續成長! 以下整理幾個書中提及的技巧。
閲讀難度:⭐️⭐️
推薦程度:⭐️⭐️⭐️⭐️⭐️
raw-image

<上台前的準備>

  • 用自己最舒適的方式演講
  • 從過去的經驗找尋風格:哪一次演說比較成功、或覺得比較輕鬆?為什麼我比較喜歡哪次演講?大家喜歡的原因是什麼?加上嘗試與他人的建議慢慢摸索。

<不講話等於沒貢獻?>

  • 選擇適合的社群平台:
…不同社群平台分享內容不同,例如臉書分享生活、LINKIN則是專業相關等。

打開社交軟體之,想想目標群眾在哪裡活動?你希望多容易被找到?選擇的平台可靠嗎?設計對使用者友善嗎?市場占有率高嗎?可以讓我更容易分享我要傳達的內容嗎?你選擇的平台重點是公司或個人,或都有?

  • 擬定會議作戰策略:在這個會議上,我自己想要達成甚麼目的?(展現業績?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提案?和大家一起動腦想出新做法?解決緊急狀況?還是去充人數讓場面好看?為甚麼別人找我去與會?(確認自己的角色和功能是甚麼?)盤點完之後,再擬定被看見的方法。
  • 循序漸進的刷存在感:先練習在會議中說出想法,之後再慢慢要求自己言之有物
  • 總之就是要發言
  • 可以分享過去經驗、可以提供他人參考資訊
  • 或者只是重述對方的話,讓對方知道自己理解他的意思
  • 「會議中最受注目的,往往是問出最佳問題的人,而不是說最多話的人。」
「真正的影響力不一定來自鎂光燈,即使不是萬眾矚目的內向者也能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會議有效與否:閒晃心態:讓別人去想就好、生產阻力:每次只容許一人發言,其他人只能聽、評價恐懼:怕說出來觀點不被大家認同、控制人數
要求充分準備:亞馬遜的會議會希望召集人印出六頁以內的企畫書,並在會議開始後讓大家當場閱讀,大家讀完才開始開會

<創造自己「零的領域」>

  • 刻意安排安靜時間:特定時間才接收訊息、利用早起或晚睡的時間
  • 創造個人空間:預約公司會議室一個人有一段時間專注工作、離開辦公室到附近咖啡廳小坐一會更有效完成事情、部分遠端工作
  • 獨處:利用午休時間去附近公園走走、坐在比較安靜的餐廳一個人在角落看書
  • 轉換環境:利用短短時間泡杯茶、澆澆花、深呼吸、聽充滿活力的音樂

<沒有人要你變成外向者>

「比起有意識地要求自己跨出舒適圈,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對內向者來說才是更重要的事。」
「發掘自己的能力範圍,在適當的負荷強度之下做到極限,才能有效地鍛鍊;與其逼迫自己嘗試或挑戰每件事,內向者可以做的事按照自己的步調,穩健但紮實地擴大守備區。」

後記:以一為單位的最近

一個月左右沒有更新文章,根據每週發一篇文的年度目標,在一年過還未過一半時就宣告未達成了。但還是要有一個說明和一個辯解的機會。

是這樣的,並不是完全什麼都沒做的一個月。這一個月的第一週,對寫作、閱讀感到極度厭煩,可真說是沒做什麼的一週。但也就這一週。接下來的一週,發現了引起自己興趣的書,再接著一週,瘋狂增加的待閱讀書單後也開始瘋狂的閱讀。然後最近的一週,投入至少一天的時間做閱讀、做筆記、閱讀然後做筆記的過程。

一段時間懷疑自己的寫作週期起伏過大,之後想起方格子關於創作者的寫作指南和一些創作者的心法,就覺得囤稿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至於要囤多少,個人覺得極有可能得反覆幾次的週期才會漸漸掌握節奏。

一個說明、一個辯解,但我還是想達成一週一篇文章的目標。換個角度想,那就是一年十二個月一個月四週,以產出四十八篇的方法也可以算達標了吧?

最後分享,在《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中,喜歡的句子:

自信是相信自己即使不知道解決方法,仍然可以處理;是知道不管碰到什麼狀況,都有能力解決;自信是在不確定的狀況之下,仍然相信自己(即使需要多花一些時間)。」

【關於這個專題:月書單】

此專題如名,是每個月的閱讀記錄,會(極度)簡單地概述書本內容、閱讀難度、個人推薦程度以及個人閱讀體驗。閲讀難度自容易到困難,從一到五顆星,標準主要包括排版、文句、書本主題等;推薦程度越推薦則越多顆星(最高五顆星),標準就是個人主觀的趣味性、啟發性等。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按愛心!

2023/5/4初稿@書房

2023/5/27定稿@移動中…(看看多會拖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會生活
9會員
61內容數
主要是整理之前寫的電影影劇心得,也當作練習修改文章。
學會生活的其他內容
2023/04/08
三月是個混亂的月份。內心想做的和現實情況,在兩者取得平衡間必須做出選擇。在面對未知時,迷惘、慌亂的時刻,書本依舊是思考方向的指引、情緒安放之處。
Thumbnail
2023/04/08
三月是個混亂的月份。內心想做的和現實情況,在兩者取得平衡間必須做出選擇。在面對未知時,迷惘、慌亂的時刻,書本依舊是思考方向的指引、情緒安放之處。
Thumbnail
2023/03/03
月初考研告一段落,整個月等著放榜的日子好焦躁,但也忍不住玩耍的性子,去了國際書展看看,買了好幾本台漫和幾本雜誌;另外也接觸到幾本教育類學習類的書,在文中分享了《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和《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兩本書的讀書筆記。
Thumbnail
2023/03/03
月初考研告一段落,整個月等著放榜的日子好焦躁,但也忍不住玩耍的性子,去了國際書展看看,買了好幾本台漫和幾本雜誌;另外也接觸到幾本教育類學習類的書,在文中分享了《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和《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兩本書的讀書筆記。
Thumbnail
2023/02/10
在歷史無垠的黑夜中,看見那些經濟學家、心理學家專家們的發現在看似不可觸及的領域大放光彩,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
Thumbnail
2023/02/10
在歷史無垠的黑夜中,看見那些經濟學家、心理學家專家們的發現在看似不可觸及的領域大放光彩,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以上的是Sabrina閱讀書目整理出來的資訊。供大家參考 😊 我會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是因為身邊友人也有成人ADHD。對於我們平凡的人而言,專心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ADHD的朋友們,大腦結構和我們平凡的人有著不同的地方。多點理解,可以幫助自己多點包容。
Thumbnail
以上的是Sabrina閱讀書目整理出來的資訊。供大家參考 😊 我會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是因為身邊友人也有成人ADHD。對於我們平凡的人而言,專心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ADHD的朋友們,大腦結構和我們平凡的人有著不同的地方。多點理解,可以幫助自己多點包容。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擁抱高敏感的自己 消除生活中的緊張不安,與纖細感性和平共處 繊細な人が快適に暮らすための習慣 医者が教えるHSP対策》 📖書籍介紹: 感受力高,偶爾甚至覺得活得很辛苦的人,   被稱為「高敏感族,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   高敏感不是一種疾病,沒有醫學療法可
Thumbnail
《擁抱高敏感的自己 消除生活中的緊張不安,與纖細感性和平共處 繊細な人が快適に暮らすための習慣 医者が教えるHSP対策》 📖書籍介紹: 感受力高,偶爾甚至覺得活得很辛苦的人,   被稱為「高敏感族,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   高敏感不是一種疾病,沒有醫學療法可
Thumbnail
四月搬家了,忙著適應新環境,身心靈都受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心靈、內心的層面,寫作也遇到了瓶頸(見後記),故本月閱讀書單與分享大部分也和這些有關。
Thumbnail
四月搬家了,忙著適應新環境,身心靈都受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心靈、內心的層面,寫作也遇到了瓶頸(見後記),故本月閱讀書單與分享大部分也和這些有關。
Thumbnail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從生理結構、研究結果的實證與作者本身、個案經驗,詳細完整的說明內向者與外向者各自的特點,也提供了內向與外向或內向與內向者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等親密關係等溝通互動的建議。本文列出幾點覺得頗實用的重點。
Thumbnail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從生理結構、研究結果的實證與作者本身、個案經驗,詳細完整的說明內向者與外向者各自的特點,也提供了內向與外向或內向與內向者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等親密關係等溝通互動的建議。本文列出幾點覺得頗實用的重點。
Thumbnail
回顧過往,才發覺受了許多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恍然大悟的自己能夠做的除了遲來的感謝,接下來去發現體會到他人的善意,儘管可能遭遇的是惡意,但敞開心胸的接納更多可能才是幫助自己改變的起點。
Thumbnail
回顧過往,才發覺受了許多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恍然大悟的自己能夠做的除了遲來的感謝,接下來去發現體會到他人的善意,儘管可能遭遇的是惡意,但敞開心胸的接納更多可能才是幫助自己改變的起點。
Thumbnail
已經有非常多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介紹這一類的人,都有很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深入研究一下。  也是因為看過幾本書與文章之後,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以下是我自己本身這幾年下來覺得最深刻的覺察。 是特質,也是天賦 對於聲音、光線、味道都很敏感,因此很重視睡眠品質及時長,才可以在有限
Thumbnail
已經有非常多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介紹這一類的人,都有很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深入研究一下。  也是因為看過幾本書與文章之後,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以下是我自己本身這幾年下來覺得最深刻的覺察。 是特質,也是天賦 對於聲音、光線、味道都很敏感,因此很重視睡眠品質及時長,才可以在有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