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完雷理莎的分享,我腦中一直迴盪著一句話——「跑步選擇了我。」
簡單的一句話,卻藏著無數的掙扎與體悟。雷理莎,一位法日混血的台灣長跑女神,不只是賽場上的亮眼身影,更是一個用跑步與自己不斷對話的靈魂。她的故事,像一條漫長的跑道,曲折卻深刻,讓人看見「跑步」如何映照人生。
從小學開始,她因為熱愛與天賦加入田徑隊,跑步成為她最自然的語言。國中連三年奪下全中運1500公尺冠軍,她一度是眾人眼中的天才少女。可是在讚賞與掌聲背後,壓力也悄悄堆積。當她聽見教練說「沒得第一就不算」時,那種單一的標準,逐漸消磨了她的心力。跑步不再是純粹的快樂,而成了不得不贏的重擔。
她曾深陷比較與匱乏的泥淖——別人的成績像一面面鏡子,不斷提醒她的不足。她說過:「越看別人,越看不見自己。」這句話,何嘗不是許多人在人生某個時刻的真實寫照?我們總是習慣對照,卻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
疲憊的身心,最終讓她選擇暫時離開跑道。那段日子裡,她迷失過,也懷疑過。可也正是在最低潮的時候,她慢慢學會了重新審視自己。她明白,真正讓人耗盡力氣的,往往不是訓練本身,而是錯誤的環境與心境。她懂了:「不是環境決定你,而是你選擇哪種土壤長大。」
支撐她走過低谷的,是家人的愛。她常說:「每一次抵達,都不只是一個人的腳印,而是乘載了家人對你的愛。」這份無條件的支持,像一道光,照進她的黑暗,提醒她跑步的初衷。
當她重返賽道時,心態已經截然不同。她學會傾聽身體,學會在需要的時候勇敢暫停。她說:「停,不是退,而是把自己好好收回來,再完整地出去。」這樣的成熟,讓她能一次次從傷痛與挫折中復原,帶著全新的力量前行。
於是,我們看到她在台北馬拉松跑進2小時40分,創下個人最佳;看到她在大阪馬拉松站上頒獎台;也看到她在萬金石馬拉松奪下國內冠軍。這些成績背後,不只是紀錄,更是她心境轉化後的果實。
如今,她既是跑者,也是母親。她說:「如果想讓孩子好,我自己就要過得好。做自己熱愛的事,人生才會閃閃發光。」這份真誠的話語,觸動了我。因為這不僅是對母職的回應,更是對人生態度的回答——唯有讓自己活得豐盛,才能把光亮帶給身邊的人。

雷理莎把跑步視為人生的縮影。短短幾十公里裡,你會遇見快樂、痛苦、恐懼、突破;會在喘不過氣的時候想放棄,也會在衝過終點的瞬間感受到滿滿喜悅。她提醒我們:「跑步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不是更糟。」而那種專注於每一步、每次呼吸的心流,正是來自對自己的信任。
她的每一句話,像是獻給跑者、也獻給所有在路上努力生活的人:
「終點線不是一個人踩進去的,是所有愛你和你愛的人一同跨越的。」
「跌倒時不要急著站起來,可以在地上看看有沒有寶藏可以撿。」
「一場比賽不能定義一個人,真正傾聽自己才是關鍵。」
聽完她的演講,我感受到的已經不只是運動員的分享,而是一種生命的呼喚。跑步,不只是速度與距離,而是一種學會選擇的能力,一種懂得暫停的智慧,更是一種不忘初心的勇氣。
在她的故事裡,我看見了自己。那些曾經因比較而焦慮、因失敗而退縮的時刻,其實我們都走過。也許每個人都需要在跑步或人生的長跑中,學會和自己和解,學會相信愛,學會專注當下。
雷理莎的經歷讓我明白:跑步教我們的,不只是如何跑得更快,而是如何跑得更真實、更貼近自己。

#2025華航馬拉松
#BeyondLimits突破極限
#品牌訓練營
#CIMARATHON
#雷理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