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一百二十一回 水之惡-病-(十九)由「病的本質乃資訊流」的觀點去看「老化」之病(五)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水之惡-病-(十九)由「病的本質乃資訊流」的觀點去看「老化」之病(五)

 

(續上回)


 4.「老化」其實可以被納入「疾病」的範疇:

  (1)從「病是資訊流」的核心定義切入

  「病是資訊流」的框架強調:

  ☆病不是單純的器質性缺陷,而是生命系統中資訊流動出現錯誤、阻塞或失真

  ☆健康代表資訊能夠正確傳遞、整合並回應環境。

  ☆病則意味著 訊號丟失、雜訊干擾、反饋失衡,使得系統無法維持動態穩定。

  在這個框架下,老化顯現為:

  ●基因層面:DNA 損傷修復機制逐漸失效,造成突變訊號累積。

  ●細胞層面:端粒縮短、細胞衰老訊號(senescence)傳遞異常,導致細胞間通訊失靈。

  ●組織層面:免疫系統訊號過度或不足,使得修復機制偏差。

  ●整體層面:神經—內分泌調控失衡,錯誤訊號累積為慢性病態。

  換句話說,老化本身就是一個「資訊流逐步失序」的過程,與典型疾病並無本質差別。


  (2)生物學啟發:老化等於慢性資訊病

  ●遺傳與表觀遺傳:

  傳統觀點認為老化是「基因程式化」的自然結局,但「病是資訊流」提供另一種解釋——

  基因並非單向命令,而是「資訊程式」。

  若這套程式在運行過程中出現訊息累積錯誤(例如 DNA 突變無法被修復),就會像軟體錯誤一樣,導致功能逐步退化。

  因此,老化不只是時間流逝,而是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下,資訊處理出現慢性錯誤的結果

  ●細胞與組織通訊:

  在細胞層次,老化與「細胞衰老」密切相關。

  這些衰老細胞會分泌大量發炎因子,形成所謂 SASP(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這是一種「錯誤訊息放大器」,會干擾鄰近細胞的正常運作。

  從資訊觀點來看,這等同於 網路節點持續傳遞錯誤封包,最終癱瘓整個網路。

  若我們稱癌症是「細胞過度繁殖的資訊錯誤」,那麼老化就是「細胞集體退化與錯誤傳訊的慢性病態」。

  ●系統層面:

  老化伴隨免疫力下降、神經退化與荷爾蒙失衡。

  這些並非單一器官問題,而是 跨系統資訊流失衡的綜合表現

  例如:

  免疫老化意味著身體辨識「自我與非我」的資訊出現錯誤。

  神經退化意味著大腦對環境與身體狀態的解碼逐漸失效。

  這些現象完全符合疾病的定義,只是速度較慢,因此被誤以為「自然」。


  (3)哲學反思:老化不是命定,而是病理資訊現象

  ●「自然」≠「必然合理」:

  許多傳統認為「老化是自然現象,故不是病」。

  但從哲學角度來看,自然並不等同於合理。

  疾病如癌症、心臟病、感染,也都存在於自然界,卻沒有人因此否認它們是病。

  如果「普遍性」就能排除「病」的身份,那麼所有人都會「死亡」,死亡是否也因此不能被視為「問題」?

  ●「正常」的定義問題:

  醫學史告訴我們,什麼被視為病,取決於社會與科學的資訊框架。

  例如:

  高血壓在20世紀前並不被視為病,只是「自然的年老現象」。

  但當我們發現其危害與可干預性後,它立刻被歸類為「病」。

  同理,老化目前之所以被認為不是病,更多是時代定義與科技侷限,而非本質問題。


  (4)倫理與價值層面的挑戰

  ●若老化是病,代表可治癒與干預:

  若接受「老化是病」,那麼科學與醫學的任務就不再是單純延緩老化,而是積極「治療」老化。

  這正是當代長壽醫學(longevity medicine)抗老化研究的核心。

  ●反駁「接受老化的命運」:

  傳統倫理觀點認為人應該接受老化,因為它是生命自然進程。

  然而,若老化本質上是一種慢性資訊錯誤,那麼「接受老化」其實與「接受慢性病」並無不同。

  我們並不會說「癌症是自然的,就應該接受它」。

  那麼,為什麼要對「老化」採取例外的態度?

  ●生死哲學的重新定義:

  將老化視為病,並不意味著人類能逃避死亡,而是重新定義死亡的性質。

  不再是被動等待生物程式逐漸失效,而是積極地理解「錯誤資訊流」如何導向結束。

  這種視角讓人類在面對死亡時,更有「主體性」與「干預可能性」。


(待下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6會員
499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9/26
若我們採用「病是資訊流」的觀點重新檢視,老化便不再只是被動的、不可避免的時間痕跡,而可能是一種資訊處理異常的病態表現——也就是說,它本質上符合病理模式,只是發生的速度慢、範圍廣。
Thumbnail
2025/09/26
若我們採用「病是資訊流」的觀點重新檢視,老化便不再只是被動的、不可避免的時間痕跡,而可能是一種資訊處理異常的病態表現——也就是說,它本質上符合病理模式,只是發生的速度慢、範圍廣。
Thumbnail
2025/09/25
「老化不是病」的觀點,究其原因,乃人性關懷的體貼所致,也是基於社會維護與安全倫理的考量。
Thumbnail
2025/09/25
「老化不是病」的觀點,究其原因,乃人性關懷的體貼所致,也是基於社會維護與安全倫理的考量。
Thumbnail
2025/09/24
之前是從微觀、中觀與宏觀三個觀察層次的論證。 這篇是從五個資訊流層級來證明老化的疾病本質:
Thumbnail
2025/09/24
之前是從微觀、中觀與宏觀三個觀察層次的論證。 這篇是從五個資訊流層級來證明老化的疾病本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變老的階段,無論是否有錢或沒錢,思考一下如果世界變成只靠一管10CC左右的血液,透過AI大數據分析,就能更準確的發現身體裡面所存在的遺傳疾病或癌症,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的機率及年齡,想一想「長命百歲」可能會變成常態?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活太久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開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變老的階段,無論是否有錢或沒錢,思考一下如果世界變成只靠一管10CC左右的血液,透過AI大數據分析,就能更準確的發現身體裡面所存在的遺傳疾病或癌症,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的機率及年齡,想一想「長命百歲」可能會變成常態?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活太久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開
Thumbnail
老化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但要如何知道自己正在老化當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四個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以及可以解決的方法,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嘍!
Thumbnail
老化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但要如何知道自己正在老化當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四個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以及可以解決的方法,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嘍!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你正在發炎嗎? 身體內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是由小的炎症不知不覺發展起來的。
Thumbnail
★你正在發炎嗎? 身體內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是由小的炎症不知不覺發展起來的。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