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一百十九回 水之惡-病-(十七)由「病的本質乃資訊流」的觀點去看「老化」之病(三)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水之惡-病-(十七)由「病的本質乃資訊流」的觀點去看「老化」之病(三)

 

(續上回)


二、反駁與整合

  想要反駁與整合某個觀點,勢必要先對那個觀點先做了解,方能在理解的角度去接納與探討全新觀點整合的可能性。

  故此,要先來了解傳統觀點的「老化不是病」觀念。

 

(一)為何傳統觀點認為「老化不是病」?

  在人類的經驗裡,「老化」與「疾病」總是緊密糾纏。

  隨著年齡增長,體能下降、記憶衰退、慢性病風險提高,這些都讓我們很容易把老化與病劃上等號。

  然而,傳統醫學與社會文化卻大多數認為:「老化不是病」。

  這種觀點並非武斷,而是有其深入的醫學、社會、哲學與倫理基礎。

  要理解這一點,需要釐清在傳統意義上,「什麼是病?」與「什麼是老化?」這兩個核心問題。

  ●疾病:傳統上被定義為一種偏離正常功能的「異常狀態」,會引發痛苦或功能障礙,通常有具體病因與病程。

  ●老化:則被視為一種普遍的、漸進的、不可逆的過程,涉及機體功能隨時間而逐步下降。

  既然所有人都會老,這意味著老化並非少數偏差現象,而是普遍存在的自然規律。正因如此,傳統觀點將老化與疾病劃清界線。

  以下從醫學史、社會文化、倫理與哲學四個層次,完整說明為何傳統觀點多數認為「老化不是病」:


 1.醫學史層面:病是「異常」,老化是「常態」

  ●病的定義

  古典醫學將「病」視為對「健康狀態」的偏離。

  健康意味著身體各器官、系統功能協調運作;疾病則是某部分出現失衡或損壞。

  即傳統醫學將「疾病」定義為偏離生理正常狀態的一種「異常現象」,例如感染、組織損傷、代謝失衡。

  又例如:

  傳染病源自外來病原體的入侵。

  慢性病源自特定代謝或免疫系統的失調。

  傷病則來自外力造成的組織破壞。

  病因此被定位為「可以診斷、治療、甚至治癒」的對象。

  ●老化的特徵

  老化雖然伴隨功能下降,但它是——

  普遍:幾乎所有生物體都會經歷

  漸進:逐漸發生而非突發

  必然:幾乎所有有機體都會經歷、

  不可逆性:目前科學難以徹底逆轉的過程。

  這些特質使得醫學界長期將老化歸類為「自然生理過程」,而非疾病。

  ●疾病可治 vs. 老化難治

  疾病通常具有可診斷、可治療或可緩解的特徵,但老化被視為「不可避免、不可治癒」,不符合「少數偏差」與「可治療」的條件,因此不納入病理分類。

  ●醫學分類的必要性:

  在臨床與醫學研究中,必須區分「可治療的異常」與「自然的生理過程」。

  如果把老化定義為病,那麼全人類自出生起就都是「病人」,這在醫療操作上難以成立。因此,醫學傳統將老化定位為「生理背景條件」,而非病理現象。


 2.社會文化層面:老化作為生命週期的一環

  ●傳統生命觀:

  在多數文化中,老化被視為生命循環的自然階段:「生、老、病、死」是不可分割的生命歷程。

  老化在其中被賦予一種「過渡」意義,它不被看作病態,而是人類走向終點的必經之路。

  ●老化的正面價值:

  在許多文化裡,年齡與智慧相連。老人往往象徵知識、經驗與社會地位。

  若將老化等同於病,便會剝奪這層正面意義。

  這會引發社會心理上的焦慮,使社會對年長者產生污名化。

  例如:

  在東亞文化中,白髮象徵智慧與尊貴。

  在原住民文化中,老人是知識守護者。

  眾多文化觀念強化了「老化不應病理化」的信念。

  因此,社會普遍傾向將老化「正常化」,視為智慧與成熟的象徵。

  ●社會心理影響與倫理問題:

  如果老化被視為病,那麼醫學是否有義務「治癒」它?

  這會帶來龐大的資源分配與倫理爭議。

  若將老化視為病,那麼幾乎所有人類都將在晚年被貼上「病人」標籤。

  這不僅會加劇心理焦慮,也可能造成保險、醫療資源分配的混亂。

  因此,社會傾向將老化「正常化」,以減輕個體的存在焦慮。


 3.科學與哲學層面:自然與異常的分界

  ●進化生物學的解釋:

  演化理論認為,老化是基因選擇壓力的副產品。

  生物體在完成繁殖後,維持身體的投資逐漸減少,導致功能下降。這是一種演化上的「常態」,而非異常或病態。

  ●自然 vs. 異常:

  哲學上,疾病被理解為「自然狀態中的異常」。而老化屬於普遍存在的自然法則,是「自然演化設計的一部分」,並非「偏離」。

  它是生命為了基因傳遞而設定的時限。因此,傳統哲學難以把它納入疾病範疇。

  ●存在意義:

  一些哲學與宗教觀點賦予老化特殊的存在價值,認為老化是靈魂修行的必經過程,給予人類面對無常與死亡的智慧,因此不應將之簡化為「病態現象」。

  例如:

  佛教將老化視為「四苦」之一,提醒人類體悟無常。

  基督教認為老化象徵靈魂逐步接近永恆歸宿。

  道家則將老化理解為與自然合一的過程。

  若將老化視為病,這些靈性與哲學意義將被削弱。


 4.倫理與制度層面:將老化定義為病的困境

  ●醫療義務與資源問題:

  如果老化被定義為疾病,那麼醫學是否有「治療老化」的義務?

  這將導致巨大的資源分配困境,因為老化是全人類的共同現象,幾乎無窮無盡。

  ●保險與制度衝擊

  醫療保險制度依賴疾病分類運作。

  若老化被歸類為病,保險成本將無法負擔,醫療系統也難以承受如此龐大的需求。因為老化不是單一病因,而是全身性退化的總和。

  ●治療與研究的限制

  傳統上醫學研究聚焦於具體病症(糖尿病、癌症、心臟病),老化被視為背景條件,將難以單獨作為治療目標。

  ●生命倫理挑戰:

  若老化是病,那麼延緩甚至逆轉老化就成了「醫療責任」。

  這可能帶來新倫理困境:

  是否人人都有權獲得抗老化治療?

  是否會加劇貧富差距?

  是否會改變對死亡的態度,讓社會陷入「不願接受終點」的困境?

  因此,從倫理與制度考量,傳統觀點更傾向維持「老化不是病」的立場。


 5.綜合檢視:為何傳統堅持「老化不是病」?

  綜合來看,傳統觀點之所以認為老化不是病,主要有以下幾個核心理由:

  ●普遍性與自然性:老化是所有生物必經的普遍過程,不符合疾病偏離常態的「異常性」定義。

  ●不可治癒性:疾病多數可干預或治療,老化被視為不可避免。

  ●文化與價值觀:老化承載智慧、尊嚴與生命週期意義,不宜病理化。

  ●醫療操作與制度需求:若將老化歸類為病,會造成醫療與保險制度的崩解。

  ●倫理考量:病理化老化將引發巨大的倫理與社會不平等問題。

  ●哲學與靈性意義:老化被視為生命自然律的一部分,是個體與宇宙對話的契機。

  這就是為什麼傳統醫學與社會大多將「老化」與「病」區隔。

  雖然現代「抗老化科學」與「延壽醫學」正在挑戰這一觀點。

  所以,「老化不是病」的觀點,究其原因,乃人性關懷的體貼所致,也是基於社會維護與安全倫理的考量。

  「老化不是病」的傳統觀點,既是醫學分類的實用選擇,也是文化與哲學的深層智慧。它讓人類能以比較平和的態度,面對身體的衰退與生命的終點;同時避免社會因病理化老化而陷入焦慮與資源困境。

  但這是過去的傳統觀點。

  隨著現代科學的進展,特別是延緩老化與再生醫學的發展,這一觀點正受到挑戰。未來,我們或許需要在傳統智慧與科學創新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既承認老化的自然性,也探索改善它的可能性。


(待下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資訊站】-認識、確立、實現自我靈魂的升級旅程。
28會員
641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9/24
之前是從微觀、中觀與宏觀三個觀察層次的論證。 這篇是從五個資訊流層級來證明老化的疾病本質:
Thumbnail
2025/09/24
之前是從微觀、中觀與宏觀三個觀察層次的論證。 這篇是從五個資訊流層級來證明老化的疾病本質:
Thumbnail
2025/09/23
「老化」(Aging)完全可以被視為一種「病」。它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所有慢性病的根源,是一種最根本的、慢性的、系統性的、最終致命的「資訊流失症」。
Thumbnail
2025/09/23
「老化」(Aging)完全可以被視為一種「病」。它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所有慢性病的根源,是一種最根本的、慢性的、系統性的、最終致命的「資訊流失症」。
Thumbnail
2025/09/22
從量子科學的微觀領域探究,「病的本質是資訊流」這個命題不僅依然成立,而且變得更加深刻與普適。 先前看似的「侷限」——物理損傷與資源匱乏——其實是因為我們站在古典物理的視角,將物質與資訊割裂開來看。一旦我們下沉到量子層面,物質本身就消解為資訊的一種表現形式。
Thumbnail
2025/09/22
從量子科學的微觀領域探究,「病的本質是資訊流」這個命題不僅依然成立,而且變得更加深刻與普適。 先前看似的「侷限」——物理損傷與資源匱乏——其實是因為我們站在古典物理的視角,將物質與資訊割裂開來看。一旦我們下沉到量子層面,物質本身就消解為資訊的一種表現形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你是年過50的女性嗎?不只感受到體力不如以往,肌膚更加快老化嗎?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50歲女性常見的肌膚問題及改善方法吧!
Thumbnail
你是年過50的女性嗎?不只感受到體力不如以往,肌膚更加快老化嗎?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50歲女性常見的肌膚問題及改善方法吧!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提出了「活躍老化」的觀念,並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在當今,活躍老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成為全球性社會運動,更是目前各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核心價值和目標。臺灣預計在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依據內政部調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提出了「活躍老化」的觀念,並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在當今,活躍老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成為全球性社會運動,更是目前各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核心價值和目標。臺灣預計在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依據內政部調
Thumbnail
老化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但要如何知道自己正在老化當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四個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以及可以解決的方法,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嘍!
Thumbnail
老化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但要如何知道自己正在老化當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四個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以及可以解決的方法,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嘍!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你正在發炎嗎? 身體內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是由小的炎症不知不覺發展起來的。
Thumbnail
★你正在發炎嗎? 身體內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是由小的炎症不知不覺發展起來的。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