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使用者優先 | 友善的介面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軟體設計的世界裡,程式設計師往往沉浸在功能的堆疊、資料的正確性與邏輯的嚴謹性之中。然而,對於最終的使用者來說,他們真正關心的並不是系統背後運行了多少演算法、資料庫查詢多麼高效,而是操作是否「直覺」、流程是否「順暢」。這也是為什麼「使用者優先」的設計思維會逐漸成為今日軟體開發的核心理念。

一、ERP系統的啟發:專屬於角色的介面

在許多大型企業所使用的 ERP 系統中,有一個共同特徵值得注意:介面可以依照使用者角色進行客製化

  • 對於業務人員來說,進入系統後第一眼看到的應該是客戶名單、銷售報表、訂單進度等,因為這些才是他們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務。
  • 對財務人員而言,他們更需要的是應收帳款、現金流、結帳狀態,而不必翻閱業務相關的冗餘資訊。

這種角色導向的設計,使每位使用者進入系統時,就能直接對應到自己的工作需求,避免額外的點擊與搜尋。換句話說,ERP 不只是「功能齊全」,而是「使用友善」──能夠讓不同角色的人,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最重要的事。

這種概念非常值得其他平台借鏡。

二、方格子的案例:多餘的「過渡頁面」

以創作者平台「方格子」為例,當使用者登入並想要創作時,會遇到一個特定的流程:

  1. 先檢查是否為會員。若不是(就請立即註冊) (要等2~3,轉2)
  2. 通過會員檢查後,再進到「開始創作」的頁面。
  3. 最後才真正進入編輯器,開始創作文章。
raw-image

表面上,這樣的流程很完整,確保了身分驗證、使用規範的檢查。然而,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來看,這中間的第二步驟其實顯得有些「多餘」。因為使用者點擊「創作」時,系統完全可以直接在背景完成檢查:若是會員,直接帶入編輯器;若不是會員,則彈跳提示要求先升級或加入會員。

目前的設計卻讓創作者每一次都必須多點一下、再多等待一個頁面載入。雖然只是短短一秒鐘,但長期累積起來,會帶來明顯的「不流暢感」。這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如果每天打開冰箱都必須先回答一個「你是屋主嗎?」的提示視窗,久而久之會令人心煩。

這樣的例子揭示了一個關鍵問題:程式設計師常常以系統邏輯為出發點,而忽略了使用者體驗的直覺性

三、使用者優先:減法設計的哲學

設計一個介面,並不是把所有可能的流程都「完整保留」,而是要敢於刪除、敢於簡化,讓使用者能夠用最少的步驟完成任務。這種思維有時候被稱為「減法設計」。

例如:

  • Google 的首頁只有一個搜尋框,沒有複雜的入口頁。
  • Apple 在 iPhone 的設計中,許多設定默默自動完成,不需要使用者額外操心。
  • Uber 打開 App 的當下,地圖與定位已經顯示,使用者只要輸入目的地就能直接叫車。

這些成功案例背後,都是一種相同的信念: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將使用者直接帶到目標動作

相比之下,當一個平台需要使用者「多走一小步」,哪怕只是點擊一次按鈕,對習慣快速操作的人來說,都可能成為一種摩擦,甚至導致放棄。

四、為什麼開發者容易忽略這一點?

  1. 工程思維優先 工程師會先思考系統邏輯,例如「必須確認會員資格」→「會員才能創作」→「所以設一個檢查頁面」。但這種「直線邏輯」忽略了,檢查可以隱藏在背景,並不一定要轉化成一個「可見的操作」。
  2. 安全性考量 有時候開發者會擔心省略步驟可能帶來風險,因此寧可讓使用者多點一次,也要讓流程顯得「保險」。但這種想法若沒有經過 UX 設計師的調和,就會造成過度冗長的操作。
  3. 缺乏同理心 許多系統設計師本身是熟悉流程的「專家使用者」,他們每天操作數十次,覺得這些步驟理所當然,卻忘記了一般使用者並不熟悉,也沒有耐心。

五、如何實踐「友善介面」?

要讓程式設計真正做到「使用者優先」,有幾個方向值得參考:

  • 縮短路徑:從點擊到達成目標的步驟愈少愈好。
  • 隱藏不必要的流程:該由系統自動完成的檢查,就不要要求使用者手動操作。
  • 強調角色導向:根據不同使用者身分,預設不同的首頁或操作入口。
  • 提供即時回饋:使用者若因資格不足或權限不符,立刻彈出提示,而不是讓他繞一圈後才發現。
  • 測試與觀察:透過 A/B 測試、使用者行為分析,確認是否有人因流程過於繁瑣而中途放棄。

六、結語:友善介面,是一種尊重

當我們談「友善介面」時,本質上是一種對使用者時間與耐心的尊重。對創作者而言,他們希望打開平台就能立刻進入靈感的流動,而不是被卡在無謂的頁面裡。對企業而言,使用者的流失往往不是因為功能不足,而是因為「麻煩」。

因此,程式設計不只是技術的堆疊,更是一種人性的藝術。當系統設計師願意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刪去多餘的步驟、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軟體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未來的軟體競爭,將不僅是功能的比較,更是體驗的比拚。能夠讓使用者感覺「自然」與「順暢」的介面,才會在茫茫的數位海洋中脫穎而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37會員
5.0K內容數
這裡就是一個小報社,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歡迎閱讀。。。謝謝。。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9/30
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方格子的後台編輯文章,明明只發表過一次,卻突然發現同一篇文章「重複出現兩次」。第一反應當然是以為自己搞錯,把其中一篇刪掉、重新寫一次。結果怪事又發生了:文章不是消失、就是再度出現,完全搞不清楚到底是系統問題,還是自己眼花。別急,這其實不是你一個人的錯,也不是「靈異事件」,
Thumbnail
2025/09/30
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方格子的後台編輯文章,明明只發表過一次,卻突然發現同一篇文章「重複出現兩次」。第一反應當然是以為自己搞錯,把其中一篇刪掉、重新寫一次。結果怪事又發生了:文章不是消失、就是再度出現,完全搞不清楚到底是系統問題,還是自己眼花。別急,這其實不是你一個人的錯,也不是「靈異事件」,
Thumbnail
2025/09/22
9 月 16 日,我的文章有九篇同時入選「即時精選」。這原本是一個值得開心的事情,因為照理說被平台推送、被選中,就代表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曝光。然而,三天後回頭檢視數據,卻得到了一組耐人尋味的點閱數字: 36、31、2500、107、14、14、20、28、354。單純看這組數字,會覺得分布很奇怪
Thumbnail
2025/09/22
9 月 16 日,我的文章有九篇同時入選「即時精選」。這原本是一個值得開心的事情,因為照理說被平台推送、被選中,就代表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曝光。然而,三天後回頭檢視數據,卻得到了一組耐人尋味的點閱數字: 36、31、2500、107、14、14、20、28、354。單純看這組數字,會覺得分布很奇怪
Thumbnail
2025/09/21
近來有人提出「寫作品牌」這個概念,對我而言,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早在許多年以前,真正懂得經營創作的人就已經在實踐,只是做的人不多、懂的人更少。絕大部分的作者仍停留在「作品」與「靈感」的層次,卻沒有意識到,寫作其實也能是一種品牌經營。 如果我們把「寫作品牌」的進程拆開來看,它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Thumbnail
2025/09/21
近來有人提出「寫作品牌」這個概念,對我而言,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早在許多年以前,真正懂得經營創作的人就已經在實踐,只是做的人不多、懂的人更少。絕大部分的作者仍停留在「作品」與「靈感」的層次,卻沒有意識到,寫作其實也能是一種品牌經營。 如果我們把「寫作品牌」的進程拆開來看,它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觀察者模式透過主題訂閱/訊息通知的機制,極度增強系統的可擴展性、靈活性以及降低組件間的耦合度。概念直觀簡單,是非常實用的設計模式。
Thumbnail
觀察者模式透過主題訂閱/訊息通知的機制,極度增強系統的可擴展性、靈活性以及降低組件間的耦合度。概念直觀簡單,是非常實用的設計模式。
Thumbnail
軟體系統的發展歷程大多相似,首重解決基本需求、提供操作介面,進而提升安全性、擴充功能、優化操作。
Thumbnail
軟體系統的發展歷程大多相似,首重解決基本需求、提供操作介面,進而提升安全性、擴充功能、優化操作。
Thumbnail
Heuristic 啟發式設計是用戶體驗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涉及了許多與真實世界匹配、用戶控制、一致性和準則等方面,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解釋了這些原則的重要性。本文還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視覺系統狀態和系統與真實世界匹配的例子,同時附帶了一些相關的教程和資料來源。
Thumbnail
Heuristic 啟發式設計是用戶體驗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涉及了許多與真實世界匹配、用戶控制、一致性和準則等方面,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解釋了這些原則的重要性。本文還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視覺系統狀態和系統與真實世界匹配的例子,同時附帶了一些相關的教程和資料來源。
Thumbnail
列出一套完整的程式 程式設計有許多種方法,不過通常會先列出清單的再逐一執行,這樣會加快程式設計的速度。設計通常會採取順推的辦法。所以順推的程式設計方式就是經歷觀念溝通、系統分析、資料統合、權限管理、頻率與時間、後台管理、畫面設計等等階段後,將框架設計完了以後,先列出一套完整的程式,將所有使用者都確
Thumbnail
列出一套完整的程式 程式設計有許多種方法,不過通常會先列出清單的再逐一執行,這樣會加快程式設計的速度。設計通常會採取順推的辦法。所以順推的程式設計方式就是經歷觀念溝通、系統分析、資料統合、權限管理、頻率與時間、後台管理、畫面設計等等階段後,將框架設計完了以後,先列出一套完整的程式,將所有使用者都確
Thumbnail
程式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介面是使用者與程式互動的媒介,因此介面的設計會影響使用者的體驗和感受。一個清晰明白、易懂的介面,可以讓使用者輕鬆地使用程式,並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 需要與程式設計師密切溝通 設計師需要了解程式的功能和需求,並根據使用者的習慣和需求進行設計。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之間的溝
Thumbnail
程式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介面是使用者與程式互動的媒介,因此介面的設計會影響使用者的體驗和感受。一個清晰明白、易懂的介面,可以讓使用者輕鬆地使用程式,並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 需要與程式設計師密切溝通 設計師需要了解程式的功能和需求,並根據使用者的習慣和需求進行設計。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之間的溝
Thumbnail
確保沒有遺漏或錯誤 程式的完整資訊資料對於程式設計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只有透過完整的資訊,我們才能確保在程式設計中沒有任何遺漏或錯誤。最終,後台管理扮演著管理系統中所有動作和行為是否符合特定標準的重要角色。 採取不符合預期的行動 這種符合性的重要性在於,當我們設計程式時,希望使用者按照預期的方式
Thumbnail
確保沒有遺漏或錯誤 程式的完整資訊資料對於程式設計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只有透過完整的資訊,我們才能確保在程式設計中沒有任何遺漏或錯誤。最終,後台管理扮演著管理系統中所有動作和行為是否符合特定標準的重要角色。 採取不符合預期的行動 這種符合性的重要性在於,當我們設計程式時,希望使用者按照預期的方式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領域,產品思維不僅是設計師的一項附加技能樹,而是成為塑造成功產品的核心因素。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領域,產品思維不僅是設計師的一項附加技能樹,而是成為塑造成功產品的核心因素。
Thumbnail
資料的統合 在程式設計中,其他人通常關心是否注意到執行的細節。作為程式設計師,主要應該關心的是程式的表現,但往往忽略了很多細節,這些細節可以決定程式的好壞。程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料的統合,也就是資料是否被正規化。 不同類型的資料在系統中呈現一致 正規化可能對一些人來說聽起來很抽象,有些人
Thumbnail
資料的統合 在程式設計中,其他人通常關心是否注意到執行的細節。作為程式設計師,主要應該關心的是程式的表現,但往往忽略了很多細節,這些細節可以決定程式的好壞。程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料的統合,也就是資料是否被正規化。 不同類型的資料在系統中呈現一致 正規化可能對一些人來說聽起來很抽象,有些人
Thumbnail
系統的分析與規劃 在談到程式設計時,首要的是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規劃。程式設計的起點通常是系統分析與規劃,這涉及到如何分析和設計系統的大原則和方向。為了達到預期效果,重要的是擁有對產業的清晰邏輯認識和深入了解。 進行深入了解 若要進行系統分析,必須對企業的設計和程式設計的對象進行深入了解,以充分理
Thumbnail
系統的分析與規劃 在談到程式設計時,首要的是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規劃。程式設計的起點通常是系統分析與規劃,這涉及到如何分析和設計系統的大原則和方向。為了達到預期效果,重要的是擁有對產業的清晰邏輯認識和深入了解。 進行深入了解 若要進行系統分析,必須對企業的設計和程式設計的對象進行深入了解,以充分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