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大腦:55至65歲間才是人生的“智力巔峰”?!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我們常將「智力巔峰」與青春連結在一起。例如,頂尖運動員通常在20至35歲之間達到最佳體能表現。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的大腦也遵循類似的路徑,在20多歲時達到巔峰,然後開始漫長而緩慢的衰退。 

事實上,最重要的認知能力之一,「流動智力」確實在20歲左右達到頂峰。然而,這卻引發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悖論。如果我們的原始智力衰退得如此之早,那麼為什麼現實世界中人類的成就,如事業成功、每小時收入和職業聲望,往往要晚得多才能達到頂峰,通常在50到60歲之間呢? 

答案在於理解「智力」並非單一、不可分割的能力。 它是由不同技能組成的,這些技能的成熟、達到頂峰和衰退的時間軸各不相同。這次我們整合二篇2025年的最新研究,透過研究三種主要的智力類型:流動智力、固定智力(晶體智力)和情感智力(情商),我們可以更全面、更樂觀地了解成年人的認知功能[1][2]。 

1. 流動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大腦的原始處理能力

流動智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原始」智力。它是大腦的「機制」,這種能力涉及新穎的問題解決、抽象推理、處理速度和記憶廣度。它是你用來解決從未見過的難題、或即時調整思維的智力。

研究觀察20-65歲,通常是我們出社會的工作年齡,這種智力遵循「年輕時達到高峰,早期衰退」的理論。研究一致表明,流體能力在成年早期達到頂峰,大約在18-22歲。從25歲開始,流動智力開始逐漸穩定下降,直到成年晚期。 如「人類在中年達到巔峰」研究圖1A 所示,推理、記憶和處理速度從成年早期到65歲都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2. 固定智力(亦稱結晶智力)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大腦的“知識庫”

固定智力是心智的「實用性」,代表你的「知識庫」,透過教育和生活經驗所獲得的詞彙、常識和特定領域專業知識(如生物、金融知識)的累積。它是你一生中對流動智力投資的產物。 

研究觀察20-65歲,固定智力與流動智力的軌跡截然相反。這是個好消息,固定智力在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裡穩定提升。雖然你的處理速度可能正在減慢,但你的知識庫正在積極成長。正如同一項研究的圖1A所示,詞彙量等能力並非在20多歲時達到頂峰;它們會持續增長,在60多歲時達到頂峰,然後進入平台期。事實上,從20到70歲,一個人的詞彙量可以增加多達一個標準差。 

3. 情感智力/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社交認知技能

最後,還有基於能力的情緒智商。這不是一種性格特質,而是一種真正的認知能力:運用與情感相關的認知過程來引導和塑造環境的能力。它包括準確地辨識情緒、理解情緒成因、有效調節自身和他人情緒反應的能力。 

研究觀察20-65歲,情緒智商的發展路徑或許是最複雜的,呈現出明顯的「倒U型」曲線。

  • 上升期(25-40歲):與固定智力一樣,情緒智商似乎也受到知識累積和生活經驗的影響。日內瓦情緒能力測驗的研究發現,整體情緒智商從成年早期開始穩定成長,在40歲左右達到高峰。這一成長幅度龐大,相當於約9個情緒智商點。這個成長階段很可能是由職業和個人生活中的各種社交互動和情緒挑戰所推動的。
  • 平台期(40-60歲):在40歲左右達到高峰後,情商不會立即下降。相反,它在中年“基本穩定”,一直保持穩定到60歲出頭。
  • 下降期(60歲以上):在大約60歲後,情商總分開始出現「適度」或「逐漸」的下降。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獨特的發展軌跡可能是我們其他兩種智力之間「拉鋸戰」的結果。情緒智商的提升得益於我們不斷增長的固定智力(生活經驗),但最終的下降則受到我們不斷下降的流動智力的影響,而流動智力是高效實時處理複雜情感訊息所必需的。 

那麼,這對我們20歲到65歲之間的人生旅程意味著什麼?

從20歲到65歲,成年人的心智並非處於簡單的衰退狀態;而是一種「動態權衡」的狀態。雖然我們的原始處理速度(流動智力)確實會下降,但這種損失會被我們累積的知識(固定智力)以及複雜的情緒和社交技能(情感智力)的顯著提升所有力地抵消。[註:原始研究綜合16 個關鍵認知和人格相關維度]。

這些「務實」且基於經驗的能力在我們四、五十歲甚至六十歲時仍會持續發展或保持強勁。大約在55歲到60歲之間,可能代表著功能性能力的真正頂峰,一個「智力全人」的綜合性的巔峰(固定智力在60多歲時達到頂峰,然後進入平台期,至65歲法定退休年齡, 換句話說, 55~65歲成了我們的黃金十年?)。我們擁有三種智能的最佳融合:剩餘的足夠的流暢推理能力,結合深厚的固定知識和對人類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 

raw-image

一個必須駕馭複雜職業和人際關係的複合自我。這個自我,這種能力的協調,並非在25歲達到頂峰。它是在中年後期,大約55歲或60歲左右達到頂峰。我們過去一直擔心的是青春巔峰的不準確。55~60歲人的心智並非一片廢墟;它或許是第一次,一個完整的結構,準備好迎接人生最重要的工作? 

後記: 雖然這幾天中文媒體有很多相關報導了,不過小a還是忍不住找出原文,稍微作筆記一下~



[1] Gignac, G. E., & Zajenkowski, M. (2025). Humans peak in midlife: A combined cognitive and personality trait perspective. Intelligence, 113, 101961.

[2] Gignac, G. E., & Schlegel, K. (2025). Age and ability-base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vidence from the Geneva Emotional Competence Test. Intelligence, 111, 10193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H.科普(pScience)
133會員
347內容數
用知識點燃你的神經通路! A.H. 科普的每篇文章,刺激您大腦突觸的新舊連接,讓您對理解、思維、靈感和好奇,貪得無厭~
A.H.科普(pScience)的其他內容
2025/10/08
從前從前科學說,大腦依靠糖分運轉;它是一台需要葡萄糖的高能量機器。作為思考和行動的高效引擎,是葡萄糖的貪婪消耗者,需要持續的葡萄糖供應來維持其電活動。然而,2025年的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大腦的能量來源並非如此簡單。因此這次我們要聊的是一個關於雙面刃的脂肪故事。
Thumbnail
2025/10/08
從前從前科學說,大腦依靠糖分運轉;它是一台需要葡萄糖的高能量機器。作為思考和行動的高效引擎,是葡萄糖的貪婪消耗者,需要持續的葡萄糖供應來維持其電活動。然而,2025年的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大腦的能量來源並非如此簡單。因此這次我們要聊的是一個關於雙面刃的脂肪故事。
Thumbnail
2025/09/30
想想這個問題: 你在一個擁擠的大城市工作。然而你想要一棟漂亮寬敞的房子,讓你有喘息的空間,但唯一的方法就是住在郊區。所以現在你面臨一個權衡,用長程通勤換取一棟大房子,或是居住在小房子換取短程通勤? 通勤者的兩難:用睡眠交換空間,這是一個經典的難題。 
Thumbnail
2025/09/30
想想這個問題: 你在一個擁擠的大城市工作。然而你想要一棟漂亮寬敞的房子,讓你有喘息的空間,但唯一的方法就是住在郊區。所以現在你面臨一個權衡,用長程通勤換取一棟大房子,或是居住在小房子換取短程通勤? 通勤者的兩難:用睡眠交換空間,這是一個經典的難題。 
Thumbnail
2025/09/25
人們曾經認為多巴胺姑娘₯是學習和記憶的大老闆。這是有道理的:你會得到 獎勵,多巴胺飆升,然後你學到了一些東西,我們稱之為「聯想學習」: 刺激、反應、多巴胺。但這並非全部的故事,因為關鍵在於:多巴胺不是單獨發揮作用。她有一個競爭對手,亦敵亦友的血清素在大腦中和她一起在學習過程中拔河。
Thumbnail
2025/09/25
人們曾經認為多巴胺姑娘₯是學習和記憶的大老闆。這是有道理的:你會得到 獎勵,多巴胺飆升,然後你學到了一些東西,我們稱之為「聯想學習」: 刺激、反應、多巴胺。但這並非全部的故事,因為關鍵在於:多巴胺不是單獨發揮作用。她有一個競爭對手,亦敵亦友的血清素在大腦中和她一起在學習過程中拔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提供我們看待成長不一樣的視角,了解自己的最適合挑戰、成長過程中訓練與恢復的失衡,並提出一條長盛不衰的公式。
Thumbnail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提供我們看待成長不一樣的視角,了解自己的最適合挑戰、成長過程中訓練與恢復的失衡,並提出一條長盛不衰的公式。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統計學每個人的音樂品味大多在11歲~18歲開始成形,這階段大多都會陪伴自己一生 巔峰則在24~30歲這階段會有人生歷練的不同喜好 原因就是11~18歲是我們賀爾蒙分泌最旺盛時候,情緒也起伏大 學業的成就或失落 感情的成功或失敗等等 強烈的情緒才會觸發最濃厚的記憶點
Thumbnail
統計學每個人的音樂品味大多在11歲~18歲開始成形,這階段大多都會陪伴自己一生 巔峰則在24~30歲這階段會有人生歷練的不同喜好 原因就是11~18歲是我們賀爾蒙分泌最旺盛時候,情緒也起伏大 學業的成就或失落 感情的成功或失敗等等 強烈的情緒才會觸發最濃厚的記憶點
Thumbnail
小時候剛出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好奇,每天都有嶄新的事物可以學習,時間過得相當充實,同時體感時間相對的慢了不少。此時擁有著相對健康的身體,以及靈活吸收知識的頭腦,甚至是龐大的野心與夢想,但可能礙於普通人家庭,缺少了錢財,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有著家人的陪伴,但想要過自己想要自由的生活。 長大後,鑽研了
Thumbnail
小時候剛出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好奇,每天都有嶄新的事物可以學習,時間過得相當充實,同時體感時間相對的慢了不少。此時擁有著相對健康的身體,以及靈活吸收知識的頭腦,甚至是龐大的野心與夢想,但可能礙於普通人家庭,缺少了錢財,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有著家人的陪伴,但想要過自己想要自由的生活。 長大後,鑽研了
Thumbnail
人腦為生存而設計,生存就是保存能量。但成功需要消耗精力,做不舒服的事。 所以,與拖延作鬥爭,做錯選擇,不等於失敗。這表示你有正常功能的大腦。 然而,成功不正常,不是大多數人經歷的。 但如果你還是想成功,你需要重置大腦: 明確定義成功的意義 設定達成目標所需的步驟 強迫自己踏出舒適
Thumbnail
人腦為生存而設計,生存就是保存能量。但成功需要消耗精力,做不舒服的事。 所以,與拖延作鬥爭,做錯選擇,不等於失敗。這表示你有正常功能的大腦。 然而,成功不正常,不是大多數人經歷的。 但如果你還是想成功,你需要重置大腦: 明確定義成功的意義 設定達成目標所需的步驟 強迫自己踏出舒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