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真實拍攝的電影比起來,動畫是一種完全無中生有的藝術,但是它的想像完全沒有邊界。 每年全球票房的排行榜上,動畫電影經常名列前茅,這其實是因為好萊塢擅長生產適合闔家觀賞的卡通片——然而動畫電影的能耐遠遠不止如此,它有著比真人電影來得更強大的能量。 從早期迪士尼的經典手繪風,到如今皮克斯的 3D 電腦繪圖,再到停格動畫、動態捕捉模擬、真實與虛幻的混合等,乃至於長期耕耘嚴肅戰爭/科幻等等議題的日本動畫大師們,這些技術與人才,攜手譜成了一片屬於動畫的巨大宇宙。 每年全球票房的排行榜上,動畫電影經常名列前茅,這其實是因為好萊塢擅長生產適合闔家觀賞的卡通片——然而動畫電影的能耐遠遠不止如此,它有著比真人電影來得更強大的能量。 影響兩位講者童年的動畫 硯拓:這隻兔寶寶短片是大約 70 年前的動畫,已經將電影所無法拍出的各式各樣瘋狂而奇幻的東西、角色、喜感做了這樣的呈現。 香功堂主:《威探闖通關》是 1988 年由小說改編的作品,電影裡將卡通跟真人設定為可以同時存在的東西,當時入圍了七項奧斯卡獎,獲得了四項,包含最佳剪輯、音效剪接、視覺效果及特別成就獎,是目前為止這種真人和動畫合作的電影中獲得最多奧斯卡獎的一部片,同時也是美國當年的年度票房亞軍。 電影裡的「動畫城」可以看到不同片廠的角色聚集在一起,像是迪士尼的唐老鴨跟華納兄弟的達菲鴨一起彈鋼琴較勁,或是米老鼠跟兔寶寶出現在同一個場景裡,《威探闖通關》有點像是八零年代的《一級玩家》,它滿足了一件事:讓人好像真的進入了動畫世界裡。 事實上,真人和動畫第一次同時出現在螢幕上並不是《威探闖通關》,早在 1940 年代華納兄弟的一支短片《達菲鴨與豬小弟》就已經出現。1944 年動畫長片《三騎士》裡頭有唐老鴨跟真人美女一起唱歌跳舞,同一年很會跳舞的金凱利也跟傑利鼠一起在舞台上跳舞。到了 1964 年迪士尼推出《歡樂滿人間》,有大概十分鐘左右的段落是真人和動畫合作的片段。真人和動畫同時出現的確耗資會比較少,但是在拍攝時必須要去試想如何做動作、作畫時如何才能將人物嵌進去,設計與拍攝前期必須要做非常多功課,《威探闖通關》便是技術面非常繁複的作品,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原來動畫人物能夠真實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影響人生的動畫 在分享完兩部和童年有關的作品後,硯拓和香功堂主接著分享在他們人生裡很重要的動畫電影。 硯拓:讓我真正迷上動畫的電影無疑是《獅子王》,不論是音樂、角色、畫面,都令人印象深刻。而不管是什麼場合,我一定會提到,並且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動畫作品,便是《千年女優》。 2000 年之後,《超人特攻隊》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皮克斯的作品裡我最喜歡的一部。在這個被超級英雄洗版的年代,回頭思考《超人特攻隊》這個作品,它早在英雄熱潮掀起前,就講了一個關於超級英雄核心非常好的故事,單就故事面,在這二十年來的所有超級英雄電影裡,《超人特攻隊》肯定名列前茅。 香功堂主:對於 2D 動畫來說,一秒畫的張數越多,人物的動作就越細膩真實,第一次看到《小美人魚》時非常驚豔,沒有想到人物的動作可以畫得這麼細緻,原來動畫可以精緻到這種程度。《小美人魚》的音樂也非常好,〈Under The Sea〉當年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最佳歌曲。 《小美人魚》算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女性角色都比較被動,總是在等待王子的救援,但在《小美人魚》裡,艾莉兒會跟她的父親衝撞,她是一個叛逆的女孩,會想要去追求自己的東西。雖然電影裡仍不乏迪士尼一些舊有的公式,譬如和王子見了一次面後就愛上對方,到最後也避免不了等待王子的救援,但是無論如何這部作品從音樂、畫面,到劇情節奏的編排,多年後重看依然覺得非常優秀。這部片曾經傳過要找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執導拍真人版,當時看到消息非常興奮,只是很可惜後來證實這只是一個傳言。 我選的第二部片是湯淺政明的作品,他最有名的作品應該是《蠟筆小新》,他是《蠟筆小新》電視卡通的作畫監督、造型設計跟原畫。我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是 2004 年的《心靈遊戲》,當年擊敗宮崎駿《霍爾的移動城堡》獲得該年度日本文化廳多媒體藝術祭動畫大賞。他的作品簡而言之就是非常地「ㄎㄧㄤ」,《心靈遊戲》我只有在金馬影展看過那麼一次,但是印象卻深刻到現在。故事講述一個 20 歲的男主角喜歡上一個女孩,想要跟女孩告白,約了女孩到燒肉店去,沒想到遇上黑道,最後被黑道打死,而且死相悽慘。男主角上了天堂之後非常生氣,他不甘心這麼年輕就如此窩囊地死掉,所以他想盡辦法要回到人間。總之整部片非常天馬行空,有很多很有趣的畫面,你不禁會想,湯淺政明的腦袋到底裝了什麼東西? 隔了這麼多年我一直都沒有再看他的作品,直到去年他有兩部片在台灣上映,一部是《宣告黎明的露之歌》,跟《崖上的波妞》很像,我很喜歡但也難掩失望,因為對我來說他的東西應該要非常地「放」。另一部是《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這部就非常非常喜歡。湯淺政明的作品你只要能夠撐過前面半小時,就會覺得他的電影很好看。這部電影講愛情、講成長都很有意思,但是我覺得最好玩的應該是講「時間」這件事情。電影裡有許多時鐘的象徵,牆面上掛著時鐘、手上戴著手錶。裏頭有一位老先生的時鐘轉得非常快,女主角是個高中生,老先生看著女主角的手錶說:啊,真羨慕妳,妳的錶走得很慢。當你年紀不一樣的時候,對時間的概念也是不一樣的,老的時候你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年輕的時候卻覺得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他用了一種很簡單的方式傳遞了這個道理。 我很榮幸我正好處在皮克斯的年代,所以皮克斯的每部片我都是在電影院看的。1995 年的《玩具總動員》是第一部全 3D 的動畫電影,當時我在看的時候不斷在想,這怎麼可能是完全用電腦動畫做出來的作品?室內景是虛擬的就算了,就連室外也是假的。當然經過這麼多年再回去重看第一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會發現以前覺得很逼真的東西還是有它不真的地方,例如葉子,但是無論如何,《玩具總動員》依舊是影響我很深的一部片。 動畫形式——以迪士尼動畫發展為例 香功堂主:迪士尼最早是在 1923 年的時候由華特.迪士尼跟他的哥哥合創的一個兄弟工作室,在 1928 年的時候他們創造了米老鼠這個角色。1923 年到 1928 年之間有一個版權上的問題,讓他們注意到了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為了防止財產權被拿走,米老鼠其實是秘密創造出來的角色。1928 年的尾聲他們推出了第一部有聲的動畫電影《蒸汽船威利》,米老鼠開船吹著口哨的動畫片段就是從這裡出來的。 《白雪公主》是迪士尼的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它的成功也奠定了公主系列的一個雛形。片中有很多現在看來,不合時宜的東西,例如王子只是在樓下唱歌而已,白雪公主就覺得我好喜歡這個男生,然後就跟他在一起了,愛情來得非常快。1940 年迪士尼推出《木偶奇遇記》和《幻想曲》,就開始進入它們的高峰期,1941 年有《小飛象》,1942 年有《小鹿斑比》,一直到 1950 年《仙履奇緣》,1955 年《小姐與流氓》,1959 年《睡美人》……等,1964 年《歡樂滿人間》把迪士尼推上了巔峰。 比較可惜的是,華特.迪士尼在 1966 過世之後,動畫電影的票房就沒有以往強悍,逐漸走下坡。1980 年推出了第一部用電腦拍攝的電影《電子世界爭霸戰》,這部片在前幾年有拍了一部續集電影《創:光速戰記》。《電子世界爭霸戰》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然是非常地退流行,但當時是一個創舉,可惜這部片的票房並沒有很好。《威探闖通關》有讓迪士尼稍微振作了一下,到了 1989 年的《小美人魚》給迪士尼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小美人魚》之後迪士尼就開始進入它的第二波動畫高峰期,最有名的就是 1991 年的《美女與野獸》,之後還有《阿拉丁》,《獅子王》更是到了一個巔峰。迪士尼其實有很多非白人的王子公主系列,為了拓展觀眾群他們慢慢地在做一些嘗試。但是這個時間點皮克斯出來了,大家現在看皮克斯是隸屬於迪士尼的一個部分,但其實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只是一個合作關係,一直到 2006 年皮克斯才被迪士尼併購,賈伯斯還一度成為掌握皮克斯最多股權的股東。 迪士尼的動畫到了 1995 年後走下坡,2000 年之後動畫慢慢就沒那麼流行了,所以他們開始創造屬於他們的 3D 動畫電影,像是《恐龍》、《冰雪奇緣》,逐漸摸索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後來其他電影公司在千禧年左右也慢慢投入這塊領域。 迪士尼卡通對其他片廠的影響 夢工廠在 1999 年創立,他們的動畫部門一開始有一點跟皮克斯較勁的意味,一直在鬧雙胞。他們的第一部動畫電影是《小蟻雄兵》,同一時間皮克斯推出了《蟲蟲危機》。《小蟻雄兵》和《蟲蟲危機》其實都是好看的作品,但這兩間公司最大的差別便是夢工廠的人物設定相較之下不太美觀。但是夢工廠也不斷在發展他們自己的東西,《史瑞克》承接了迪士尼的東西,它的精神來自於迪士尼,但是又顛覆了迪士尼。有趣的是,迪士尼因為《史瑞克》的成功,也開始顛覆他們自己的東西,像是《曼哈頓奇緣》,看完《白雪公主》之後再去看《曼哈頓奇緣》,就會知道為什麼艾美.亞當斯在裡面的表演那麼厲害,因為她完完全全地複製了白雪公主講話的態度和動作。 電影這種東西是相互影響的,迪士尼影響了皮克斯,皮克斯再影響夢工廠,夢工廠又回過頭來影響迪士尼。 台灣動畫電影 硯拓:去年底今年初,當《幸福路上》成為讓眾人非常驚艷的台灣動畫電影之時,回頭看《魔法阿嬤》已經是 1998 年,整整 20 年前的作品了。裏頭可以看到那個年代,台灣的動畫師們非常努力地想要取經迪士尼動畫裡的奇幻和場景,再融入本土的民俗文化元素。 3D 動畫電影 從《玩具總動員》和《蟲蟲危機》,作為一個對動畫有研究的人就可以發現,皮克斯一邊在畫新的故事,一邊在突破過去動畫電影所無法畫出來的效果。為什麼《玩具總動員》要選擇「玩具」?因為塑膠是最容易畫的。幾年之後他們有了開發團隊,開始挑戰比較難畫的東西,比如《怪獸電力公司》毛怪身上的毛,毛對動畫來說是非常難的,還有裡頭小女孩阿布身上的衣服,衣服飄動的感覺在前面幾部作品裡是看不到的。到了《海底總動員》皮克斯開始挑戰「水」,「水」這件事情對動畫技術來說也是一場噩夢,畫完水之後到了《超人特攻隊》,皮克斯才第一次真的挑戰「人類角色」,即使你會覺得裡面的人物長得很卡通,但是走路的樣子,以及行走時身上肌肉會如何跟著擺動,這對當時全世界所有用電腦畫動畫的人來說都是最大的困難。他們當時為了畫這幾個人物,就跟真的人一樣,先有骨架,再貼上一層肌肉,再貼上一層脂肪、皮膚等等,然後我們才有辦法看到沒有那麼奇怪的「人的樣子」。如果你現在覺得在真人電影裡面那些動畫角色,比如《毀滅大作戰》裡的大猩猩 ,已經可以在真人場景裡做出一個動畫角色到讓人完全看不出真假之分,追本溯源,跟皮克斯當年研發部門的努力有絕對密切的關係。 除此之外,皮克斯真正優秀的還有他們的故事,會讓你在進戲院前驚訝於怎麼會有人拿這種題材來說故事,在看了電影的前幾幕之後,又察覺他們完全跳脫公式,跳往另一個方向去告訴你一些人生道理,不論是關於家庭、成長,還是叛離父母、找到內心自我…… 恐怖谷效應與動態捕捉 當所有的 3D 動畫電影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越往真實靠近之後,就會碰到「恐怖谷效應」。這指的是人對一個趨近真人的角色,逼真度越高,好感度也會隨之升高。但逼真到某個程度時,好感度會劇烈地掉下來,因為已經太像人了,但又不是人,人眼會主動察覺到詭異之處,像是日本動畫《太空戰士:夢境實錄》,或是真人捕捉動畫《貝武夫:北海的詛咒》,都一種皮笑肉不笑的僵硬感。但是一個技術的出現幫助虛擬人物跨過了恐怖谷,那就是「動態捕捉」,這件事情完全改變了在真人電影裡想要畫動畫時所採取的模式。所有的動畫人物要能夠栩栩如生已經不只是 motion capture,而是 performance capture,來賦予角色更像人的東西,所以演員的價值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停格動畫 停格動畫有點像是偶動畫,在真實世界裡捏出人偶來,再一個個讓每一格畫面的動作、表情都不一樣,並用攝影機拍下來。 香功堂主:提姆.波頓的《地獄新娘》,可以看到不只是天馬行空而已,而是一個黑色喜劇頑童導演如何用偶動畫在作品裡創造出另外一個異想世界。魏斯.安德森的《超級狐狸先生》、《犬之島》,他對美術近乎瘋狂的偏執放在偶動畫上,就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事情。楊.斯凡克梅耶的作品較小眾,他的電影有個特色,他會把聲音放很大,造成一種奇怪、詭異、突兀的感覺,並且讓無生命的東西變得有生命。 另一部停格動畫作品《怪怪箱》裡有兩個角色,他們會不斷問自己:我們到底是反派還是好人?他們在電影一開始是反派,但是到了尾聲變成好人,他們在聊天的時候說著:會不會其實他們認為的宇宙就只有這麼大的一個方塊?是不是有一個不知名的巨人在背後操作著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這一幕很有趣地提到了「存在」,一方面告訴大家停格動畫是什麼,一方面又透過偶劇,重新回歸作為一名創作者,在控制人偶的時候,有沒有思考自身存在的價值? 返璞歸真的動畫 硯拓:雖然我們想得到許多在美術上非常先進,或是在電腦動畫的技術上非常吸引人的作品,但是到了某個階段之後,一些手繪的東西譬如水彩畫、水墨畫,回頭看反而能得到更深的感動,這樣的動畫質感,用一種簡單的表達方式傳遞出了很強烈的情感。 動畫有辦法比真人電影更厲害嗎? 動畫短片 kiwi! 雖然不細緻,但是很明確地表達出一個動畫角色可以辦得到,並且在真人電影裡很難看得到的東西。 而提到故事面,就必須回頭再說皮克斯。就像前面說的,皮克斯的作品之所以厲害,不單只是因為動畫畫得很逼真,或是想故事的時候想得非常好,而是這個團隊不斷運用虛擬世界的特質,來畫出真人電影裡不可能看到的各式各樣的設定。《腦筋急轉彎》直接把人的內心畫成一個像樂園一樣的地方,把想像世界畫出來這件事其實是皮克斯這個團隊存在的最重要價值。 香功堂主:日本有許多動畫改編的真人演出作品,這些作品某種程度上一直都會有些尷尬,也是一種恐怖谷理論,日本演員為了讓自己的表演像漫畫一樣,他們必須在瞬間做出很誇張的表情和動作,而我們越是熟悉漫畫,越覺得真人演出有距離感。 日本動畫大師——新海誠、大友克洋、押井守、今敏、細田守 新海誠的東西看似真實,我們可以用他的電影畫面按圖索驥出真實世界裡的場景,但事實上,他的東西一點都不寫實,儘管他的作品可以完全根基在現實上。 大友克洋導演最厲害的地方大概就是他的分鏡,光是看漫畫便能體會到一種電影感。電影擷取了漫畫裡最有電影感的部分,東京毀滅的場景做得很厲害。《阿基拉》也影響了後續許多作品,包括《創:光速戰記》、《一級玩家》、《超能失控》。 日本擁有賽博龐克特色的作者們,還有一位一定要提到的是押井守,1995 年的《攻殼機動隊》用 2D 動畫畫出了讓人非常血脈賁張的恐懼感。 日本這些所謂的成人動畫,對全世界不管是科幻還是電影的發展都影響深遠,尤其今敏更是一個不可不提的作者,他的作品裡面看到的是動畫最徹底的可能性。 細田守則是近年不可忽視的一位兼具商業動畫魅力以及好的動畫故事的一位作者。 給大人看的動畫 所謂給大人看的動畫,雖然是動畫片,但是目標是想要用動畫這個名字來講出一個不只是成熟而已,而且帶有人生重量的故事,例如《茉莉人生》、《幸福路上》。 一個電影工業發不發達,從它的類型多不多就能夠看出。日本動畫工業的發達,從他們居然能推出像《悲傷的貝拉朵娜》這樣的作品就能得見。這部作品一點也不商業,甚至有很多是靜態的畫面、水彩的畫面、普普藝術等等,形式非常豐富。我們必須要先知道動畫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有可能在這樣的程度上進一步產出動畫的另一種可能性,《悲傷的貝拉朵娜》就是那一種可能性。大人看的時候都不一定能看得懂,但是當你真的喜歡上這部片子的時候你會驚豔,會想要去拆解這部片子、想要理解創作者究竟想說些什麼。 宮崎駿 [ MV ] On Your Mark 硯拓:動畫電影這個題目,怎麼可能不提到宮崎駿。宮崎駿的作品,即使是 30 年前的《龍貓》,不分國籍和年齡層,幾乎沒有人沒看過。像這樣創作的永恆價值以及穿越世代的精神成長,大概是宮崎駿留給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一個面向。 〈On Your Mark〉是恰克與飛鳥樂團在 1994 年的一支 MV,大概是介於宮崎駿畫《紅豬》與《魔法公主》之間的時間。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可以看到宮崎駿他所在乎的所有東西通通都放在裡面了。他對於機器以及巨大車子的偏執,對於戰爭,對於人與人之間因為不同立場而落入光明與黑暗的模糊邊界,以及對於未來世界/反烏托邦世界之討論,核能、少女、飛行…… 宮崎駿截至目前為止的十部長片作品裡,每一部片各自是一個世界,各自擁有完全不同的宇宙,但同時有著同樣的關懷,他的作品裡都有著一顆很善良的心。不只在動畫這件事情上,在「看電影」這件事情上,宮崎駿都是一個具有影響力和重要性的創作者。 高畑勳 《輝耀姬物語》是一部很神奇的作品,從甜美童話突然間掉入巨大哀傷的這件事情帶給人的震撼很大,而給人震撼更大的是這部片的片尾曲,它成功做到了一部電影在結束之後,用音樂將故事的餘味轉為觀眾內心的昇華感這件事。 【釀電影】2018年 5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在戲院裡閱讀一生》專題 x 2018 台北文學.閱影展 〈《搖滾啟示錄》:巴布.迪倫的斜槓人生與文學傳承〉by 希米露 〈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不道德電影隨筆〉by 鄧九雲 《釀影評》專欄 〈《厭世媽咪日記》:媽咪最大的犧牲,是世界還是自己?〉by 雀雀 〈《厭世媽咪日記》:美人魚的藍色夢想與現實的身心崩裂〉by 希米露 【釀酒師】人物專訪系列 〈釀酒師 2 號|離開時空膠囊——專訪《尋愛偵探阿洛伊斯》導演托比亞斯.諾雷〉by 張硯拓 【在故事裡投影美好的光】講座側記 〈動畫:超越電影的巨大宇宙〉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