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
先別問這麼多,先告訴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吧。
不知是不是鳳凰花開的日子將近,外加上我很常轉換跑道的關係,最近特別多朋友向我詢問關於「求職」的相關問題。
最多人問的就是這一題了—「該去大公司還是新創?」
每次被問到這題我都會白眼無限,覺得對方怎麼會問這麼空泛的問題。但說老實話,剛畢業的我也很常到處問學長姐跟長輩這一題,只希望求一個標準答案,好讓我在暈頭轉向找工作之際可以心安一些。這樣的心態我稱為台灣傳統教育的遺毒,從小到大都在努力寫考卷拿分數的我們,從來都是在背答案,很少有時間反思到底自己想要什麼,很難有機會發現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不像考卷這麼好答、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那到底這一題該怎麼回答才好呢?對我來說,這一題是假的,也不該到處問人,真的該問的是你自己才對,真的該問的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為什麼會問「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因為我認為如果你不知道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永遠不會真正的快樂,無法得到滿足,容易陷入每天都是負能量的無限迴圈中。而這一題得搭配《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 破壞式創新 大師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所談到的人生三個重大問題:
1. 如何使工作生涯成功、快樂?(快樂)
2. 如何讓自己與配偶、兒女、朋友的關係成為快樂的泉源?(平衡)
3. 如何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正直)
我覺得在個人生涯規劃時,除了要回答「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外,也需要不斷詢問自己以上這三個問題,因為,只有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但這時候問題又來了,所以要怎樣才有辦法答「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一題呢?在這邊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很常用的方法:刪去法、把自己當成一個創業項目。
1. 刪去法:
身為台灣傳統教育一路念上的我,真要說自己的興趣是什麼還真的很困難,剛畢業時我無法明確說出我的興趣是什麼,只知道自己最不想要什麼。於是我把職缺表拿出來,一一檢視是不是我不喜歡的,不喜歡的就刪掉,刪到最後會發現,原來還有蠻多工作是我可以去嘗試的,原來我還有機會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2. 把自己當成一個創業項目:
我非常喜歡 LinkedIn 創辦人 Reid Hoffman 在《The Startup Of You》一書提到「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隨時都在改」這件事,非常認同過去電扶梯式的職業生涯不復存在,現在是個人時代、是 Slash 時代、是創業家時代,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我們更要保持創業家的精神,以因應各種無法預期的狀況。
於是我套用《Business Model Canvas》這本書的理論,想辦法將自己的人生變成一張商業模式圖,開始回答我的創業願景是什麼、價值主張是什麼、要做出什麼樣的服務、可以怎麼獲利、擁有哪些資源等許多問題,愈回答愈發現自己若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需要訂定更明確的目標與計畫,並且快速嘗試、快速失敗,盡可能從失敗中學習,才有機會成功地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做完這兩個步驟,「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題答案也呼之欲出,我自己的答案是「我想成為一個幸福的創業家與投資人,創立可以幫助社會的公司,投資可以幫助窮人家的孩子唸書的基金會」,這個目標有點遠大,但我很確定這是我想成為的人,也一直努力朝這目標邁進中。
所以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先別問這麼多,先告訴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吧。
但若心中還是很想知道到底該去哪間公司,我建議「列張表」排一下自己心中的優先順序,看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薪資還是其他因素,作成表分析一下其實答案就很明顯了,我覺得不是看要去大公司還是新創,而是自己想加入怎樣的環境與團隊說。
「一個人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絕不是通過思考,而是通過實踐。」— 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