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好還是新創好:「轉職」的第一份工作怎麼選?

更新於 2021/05/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photo◎Unsplash
近年台灣網路/軟體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網路開發」班畢業生的疑問也從「如何成功轉職工程師」變成「我該怎樣選擇 offer」。前陣子收到幾個學生有類似的疑問:
上週收到某大企業後端工程師的 offer,正在猶豫。當初找工作時設定的目標是新創公司。所以一開始的目標是「新創 A」或是「新創 B」。而昨天去參加 Yourator 所舉辦的新創就業博覽會,他們都覺得我很有機會。想請教校長,我該繼續面試或是直接去該大企業?畢業後第一份轉職的工作,該去大公司還是新創公司好?

轉職的第一份工作怎麼選?

轉職是個不容易的過程,但在現在的職涯中,其實越來越普遍。直到 10 多年前,大部分人對「工作」或是「職涯」的想像,就是在一個產業,甚至同一家公司,累積經驗與人脈,依照公司制度一步步地升遷。
但到今天,不管是產業的轉變,讓很多企業/職種慢慢地被淘汰,或是個人越來越有經濟空間尋找成長機會或更好的職涯進而「轉職」,雇主也對轉職者,相較過去越來越能接受。尤其像軟體工程師這種人才業界需求若渴,同時「能力比經驗重要」的職種,轉職者都比以往更有機會。
但要「轉職」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某些雇主、企業還是要求有「經驗」與「即戰力」。所以要選擇轉職時第一份工作,重點是如何找到一份 "good enough" 的工作。
“Good enough” 指的是,它不一定是市場上、甚至不一定是你能拿到最好的職缺,但它符合讓你能成功找到下一份工作的條件。以軟體工程師為例,這些條件包括:
  • 是在你喜歡或有興趣長期發展的產業,如:電商、教育、SaaS;
  • 有使用業界流行、具發展潛力的技術工具,如:React、Kubernetes、Golang;
  • 有開發不同類型專案的機會,如去接案公司;
  • 是有一定規模的新創,讓你更瞭解新創的工作環境與營運模式;
  • 有資深工程師帶領,甚至有完整的培訓機制;
  • 有清楚、現代化的軟體開發流程,如:agile development、CI/CD。
這些條件到底那個優先,就看你個人職涯規劃的方向與你自己需要的成長環境。但我認為有兩個是一定需要的:
  1. 主管與公司對你產出有專業要求,並能夠也願意清楚讓你知道這些要求背後的邏輯;
  2. 團隊有良好的溝通、價值觀與文化。
第一點,是因為在發展一個新的職涯時,你最需要知道的是,在這個領域的專業要求是什麼,水準要到哪裡。作為一個新人,你不可能替自己的能力定義目標;沒有目標,你連該努力的方向都沒有,更不要說要讓自己建立專業能力。
至於第二點,是因為人是會被環境影響的,如果在錯誤的環境建立了不好的觀念與價值觀,對你的職涯有長遠的傷害。你會以為:「哦!原來當工程師就是要 OOO 的哦!」就好像年輕時交了壞朋友,長大後不是不能改,但是會有一定的困難。對於一個轉職者來說,就是會花上更多的時間。
先說在前面,正如 AC 課程中的【求職篇 Launchpad】中提到,接下來所討論的「選擇」,是在拿到 offer 之後才考慮的事情。在拿到 offer 前,你的目的應該是多投履歷、累積面試的經驗,從中也更瞭解產業需求與自己的能力。

新創 vs. 大公司,職涯發展的下一步?

台灣近年新創發展蓬勃,又有像 Appier 與 91APP 這些新創公司成功出場,在日本與台灣上櫃。我也聽到越來越多同學在新創與大公司之間考量自己職涯發展的下一步。
從我在大企業、新創、到目前創業的經驗,我認為「新創 vs. 大公司」是假議題。因為不管是大公司或是新創,都有很棒或是很爛的版本。
大企業與新創,比較重要的是你如何評估你的環境。一般來說,新創很看創辦人的背景、個性與價值觀。因為一般新創裡所有的一切,都是創辦人定義的。企業的規則與文化,大部分反映創辦人自己的經驗與價值觀。所以要衡量一家新創是否適合自己,要盡量去認識這位創辦人與她/他和核心主管團隊的資訊。

這裡要多提醒一下:我就認識有些創辦人蠻會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他們在臉書等社交媒體的分享,或是被媒體報導的,是一種人格,但面對日常營運時,又是另一種人格。所以除了去翻查創辦人的資訊之外,也建議你與未來有機會協助的團隊聊聊公司的日常狀況,與你在網路上看到的,是否一致。
而在一個相對有規模與制度的大企業(雖然我也看過沒什麼制度的大企業),CEO 對你的直接影響就比較少,而更重要的是看你直屬的主管,或是更上一層的,要看他們是否有你想學習的地方、同時他們在企業組織裡的實力與影響力為何。
怎麼知道呢?就是在拿到 offer 之後,訪談你未來的主管以及同事。很多人在拿到 offer 之後就好高興,與家人以及朋友討論,但其實在這個階段,是企業需要 sell 你,而你也該把握這個機會去釐清你對這個新環境的疑問。
因此當 AC 學生拿到 offer 之後,如果選擇上有困難,我會建議他們約主管喝杯咖啡,或是電話上輕鬆討論一下,瞭解一下他們對自己職涯的看法,對公司的評價。讓自己在做重要決定前,有更多資訊。
事實上,你永遠無法確定你做的選擇是否正確,但你可以為你的選擇做更好的準備。

重點不在年資,在工作者的專業素養

先說,現在很多的職種,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經驗。
如行銷,不管是媒體環境、行銷科技、消費者的行為,都不斷在變。我個人認為行銷領域,重點是能力:學習新工具、新策略的能力、從數據理解客戶心態與行為的能力、定義與驗證假設的能力、甚至文案溝通的能力、整合不同媒體渠道的能力等。消費者的行為、媒體渠道的影響力、行銷工具的技術,都不斷在變。過去的所謂「經驗」,很多時候甚至是一個包袱。
而工程師是一個比較 mixed 的職種。一個工程師主要的工作,是使用技術解決問題。產品的問題與技術工具層出不窮,所以你會發現在軟體產業蠻多轉職者,這是因為他們有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能學習與使用新的技術工具。
但有些工程問題的確非常複雜,例如設計大流量的架構、或是優化產品的效能與速度。而不同的產品與應用,也有不同的技術關鍵——如影音串流 vs. 金流交易——如果過去有相關經驗,的確在企業能發揮很大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工程師的素養:程式碼是否簡潔,有效率;開發流程中是否能有效的與其他團隊配合;版本控制、文件化是否有做好,素養也的確需要一定時間累積。所以市場上資深工程師有其重要價值。重點不是他們的年資,而是他們解決問題的經驗,以及專業的素養。
所以如果你要轉職工程師,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前,多花時間打造專案,解決各種問題,並專注培養自己的技術素養,能讓雇主從你的作品、你的程式碼中清楚看到你的能力,你一定會得到你要的機會。(原文發表於 ALPHA Camp blog
|延伸閱讀|
※ 更多 ALPHA Camp:FBYTI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ernard C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常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茫然地跟隨人群的決定而做決定,往安全卻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路走,錯失了能夠發揮天分的機會。許多年輕人的迷惘都是源自於「不夠認識自己」,類似的恐慌在台灣年輕人身上似乎特別明顯。
「畢業感言」有很多不同的目的,所以內容可以根據你的目的去設計就好。當然,要避免太負面、有洩漏企業機密的訊息,但重要的,我認為是「時機」。
我們常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茫然地跟隨人群的決定而做決定,往安全卻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路走,錯失了能夠發揮天分的機會。許多年輕人的迷惘都是源自於「不夠認識自己」,類似的恐慌在台灣年輕人身上似乎特別明顯。
「畢業感言」有很多不同的目的,所以內容可以根據你的目的去設計就好。當然,要避免太負面、有洩漏企業機密的訊息,但重要的,我認為是「時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創造與漫想》的作者是亞馬遜公司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本人,這本書的前半部,收錄了 1997~2020 他在CEO任內親手寫給亞馬遜股東的24封股東信全文。後半部是貝佐斯的23篇演講稿、採訪稿,親述如何打造一人即公司的亞馬遜文化 這世界的確是創新者主宰的
Thumbnail
寫下《異鄉人》的卡繆在《反抗者》中認為,創作是唯一能反抗虛無、帶來改變、創造價值的行動。但在《大裂》裡,胡遷要寫的卻是創作的難以可能,以及當創作反抗現實時,常常陷入的無意義:反抗、創作完後,真的有什麼改變了嗎?
Thumbnail
方毅任突然要救十五年不聞不問的女兒,為什麼?去酒店謀生比自殺更殘酷!
Thumbnail
一家新創公司的前途看起來十分光明,很快的就獲得了創投的青睞,連續獲得了資金投入,有了資金之後,公司快速的擴張,一下就成長為超過百位員工的公司了,來找我們的時候,我們一開始聽起來也覺得發展的很順利,深聊之後才發現,他們公司卡在一個進退不得的位置。 原來好幾年過去了,雖然公司的規模不斷的成長,但是..
Thumbnail
這個真實故事讓我感動的不只是領導者的意念,也有同事間在艱苦時期團結的人性光輝。這位年薪上百萬的主管,以及安全名單的老員工,如果自私,他們可以不用為別人犧牲,在那個人人自危的時機與環境,願意跟大家一起少掉半個飯碗,願意慶幸還有半個飯碗,這樣的人性,就算在黑暗中,也會自然發光。
Thumbnail
作為創業公司,燒錢不是萬能的,但不燒錢是萬萬不能的。 可同樣是在燒錢,有的人把公司燒成了獨角獸,有的人把公司燒成了荒野裡無人問津的秸稈灰,如此天壤之別,歸根結底,還是得看創始人能否把控得住燒錢速度。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創造與漫想》的作者是亞馬遜公司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本人,這本書的前半部,收錄了 1997~2020 他在CEO任內親手寫給亞馬遜股東的24封股東信全文。後半部是貝佐斯的23篇演講稿、採訪稿,親述如何打造一人即公司的亞馬遜文化 這世界的確是創新者主宰的
Thumbnail
寫下《異鄉人》的卡繆在《反抗者》中認為,創作是唯一能反抗虛無、帶來改變、創造價值的行動。但在《大裂》裡,胡遷要寫的卻是創作的難以可能,以及當創作反抗現實時,常常陷入的無意義:反抗、創作完後,真的有什麼改變了嗎?
Thumbnail
方毅任突然要救十五年不聞不問的女兒,為什麼?去酒店謀生比自殺更殘酷!
Thumbnail
一家新創公司的前途看起來十分光明,很快的就獲得了創投的青睞,連續獲得了資金投入,有了資金之後,公司快速的擴張,一下就成長為超過百位員工的公司了,來找我們的時候,我們一開始聽起來也覺得發展的很順利,深聊之後才發現,他們公司卡在一個進退不得的位置。 原來好幾年過去了,雖然公司的規模不斷的成長,但是..
Thumbnail
這個真實故事讓我感動的不只是領導者的意念,也有同事間在艱苦時期團結的人性光輝。這位年薪上百萬的主管,以及安全名單的老員工,如果自私,他們可以不用為別人犧牲,在那個人人自危的時機與環境,願意跟大家一起少掉半個飯碗,願意慶幸還有半個飯碗,這樣的人性,就算在黑暗中,也會自然發光。
Thumbnail
作為創業公司,燒錢不是萬能的,但不燒錢是萬萬不能的。 可同樣是在燒錢,有的人把公司燒成了獨角獸,有的人把公司燒成了荒野裡無人問津的秸稈灰,如此天壤之別,歸根結底,還是得看創始人能否把控得住燒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