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將內容創作再進一步延伸,發布到社群媒體上,也就是在經營社群行銷。那麼對於公司的營運管理方面,發展社群行銷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以下將從企業內部及外部兩個面向剖析。
謝銘元
2008年起陸續創辦「法意PHIGROUP資產管理」、「iFit愛瘦身」、「moneybar財經社群網站」、「ECFIT雲端 CRM」等四家企業。 從管理資金逾50億台幣的財經投資領域、到年營收破億的虛實零售業態,再到財經教育與雲端 CRM 服務,以不合常理的跨界彰顯獨到的商業思維見解與執行力。著有《善敗:iFit新零售實戰》一書。
企業內部:不要把社群經營當作一件小事
1. 任用專才、組織團隊
企業若要成功發展社群行銷,絕對需要好好建構你的團隊,而不是隨意找一個人負責。
對於新創公司來說,可能一開始難以將足夠的人力投注在社群上,但是經營者絕對要有建構團隊的思維──現在或許只有一個人,但未來一定要逐步打造社群行銷的專屬團隊。
粉絲團相當於「公司的發言人」,上面發布的訊息等同代表企業。
同時,選用專業人才也相當重要,必須以公關的高度來看待社群經營這件事。粉絲團就相當於「公司的發言人」,在粉絲團上面發布的訊息等同代表企業;既然代表企業,又怎麼能隨便請一個不熟悉社群的小職員或外包人員(大預算專業公關團隊例外)來經營社群媒體?
如果沒有這樣的觀念,反而會導致社群經營的危機;以現今的社會風氣,如果在社群媒體上面留下許多負評,很可能會造成大量消費者流失。
在選人方面,建議交給年輕同仁負責,他們能夠更快速地掌握社群媒體的脈動;此外更重要的是,也必須了解公司經營方針、熟悉產品的大小事,才能正確傳達公司的理念。
2. 由上到下、快速應變
如同第一點所說的,社群媒體即代表企業,因此社群經營應該是「由上到下」,而非「由下到上」。
例如消費者在社群媒體上反應「請問今天貨到了沒」、或者「為什麼產品裡面有怪東西」,如果今天只是一個小小的職員,他可能就沒有這個權限立即回應客戶,也沒辦法快速與客服或商品部門溝通。
當應變速度不夠快,消費者的需求無法及時得到回應,很快就會轉移尋求其他企業。
所以企業要做好社群行銷,一定要有一個人具有跨部門的權限,或者組一個小團隊,團隊內包含各部門的成員,才能快速應對社群上的種種問題和突發事件;這絕對不是隨便找一個外包或工讀生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3. 監控數據、勿陷迷思
許多人對數據仍抱持著錯誤觀念,比方說單純看粉絲數、或是廣告的點閱率等等,但其實真正要看的是「粉絲的活動率」和「實際的購買轉換率」。
你可能找了一個非常有名氣的人宣傳,文章點閱率相當高,也累積許多的粉絲,但新增的粉絲若不是你的客群,最後還是不會下單購買你的產品。
看待數據不要流於傳統的想法,千萬要破除「量大就好」的迷思。
另外,看待數據也不要流於傳統的想法,千萬要破除「量大就好」的迷思;粉絲數並不一定愈多愈好,重點在於擁有多少「活躍」的粉絲。用心寫一篇文章、好好推廣,或者辦一個互動率高的活動,效果也絕對遠超過隨便發布30篇文章。
現今的社群行銷已經不能單純只注重「量」,質和量一定要並重,如果一直發布沒有內容的廣告,沒多久消費者就會膩,當然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成效。
4. 重視無形、尊重創作
重視無形指的是重視「無形的價值」,例如社群經營的內容、口碑等等。相信大家在看許多Facebook或Instagram上的商品圖片時,都能理解用專業的攝影機和用手機拍出來的成果,帶給消費者的感受絕對不同。
當消費者能夠體會你的用心和商品質感,才感覺得到你是重視他的,他也才會開始信任你、願意跟你購買產品;所以看不見的、無形的東西往往才是商品致勝的關鍵。
而尊重創作的基本,就是不要盜取別人的圖文。內容創作需要花費許多心力,相反地,盜用只要存檔上傳非常輕鬆,但這樣做不只是不尊重別人創作的心血,也把自己置於非常大的法律風險中;而法律風險必須負擔的錢,一定遠超過當初為了節省創作費用所省下的錢。
希望大家都要尊重智慧財產權,社群媒體的內容,不是別人放了就可以隨意取用。
企業外部:注重消費者與供應商
另一方面,對於企業外部而言,要成功發展社群經營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專注於核心主題
社群電商很重要的一個成功關鍵就是「專注」。必須針對一個點去深入了解、經營,千萬不要想做瘦身、又同時想做美白保溼等等。
什麼主題都想做,就很容易失焦,反而往往兩邊的消費者都得不到、各主題也容易做得不夠到位,沒辦法打動客戶們的心。
2. 持續雙向溝通
回歸到社群的本質,也就是人與人的互動。要經營好社群,就需要不斷傾聽消費者的意見,並且持續改善,良好的雙向溝通才能促使品牌更加進步。
3. 與供應商緊密合作
台灣社群電商的特性大多「小而美」,所以產品力一定要非常好。這時候就一定要和供應商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雙劍合璧勝過單打獨鬥,唯有雙方互信,才能與市場上的產品創造出區隔。
4. 快速推陳出新
現今消費者容易喜新厭舊,產品週期相對縮短許多,因此廠商需要具備快速改變的能力,因應時令與趨勢推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消費者才會更願意追隨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