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戰》:為了加入心目中的「酷酷集團」,你願意做什麼?

前圖紙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社群網戰》:為了加入心目中的「酷酷集團」,你願意做什麼?〉2024-05-26

 

  看了《社群網戰》。大衛.芬奇導演,以祖克柏創立Facebook和與之相關的兩起訴訟為藍本拍攝的類傳記劇情片。就像《史帝夫賈伯斯》一樣,這部作品不是一部「寫實的」、讓你更認識這個真實人物的「真傳記電影」,編劇有他明確想說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由這些真實存在的人物來搬演。時間序、心理動機都是調整過的,就像祖克柏與愛德華多最初約定的分帳比例,七比三的真實與虛構。只是七是真實還是三是真實,端看你聽信的是誰的版本的故事。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七宗罪》(我知道台灣的翻譯是《火線追緝令》,但我想多數人和我一樣不那麼喜歡這個片名)、《鬥陣俱樂部》、《戰慄空間》,我最早看的幾部大衛.芬奇的電影都還滿喜歡的,有些有趣的想法和呈現,而且故事的結構很漂亮(回頭一想,裡面我最喜歡的很可能是《戰慄空間》,因為我太喜歡裡面「堡壘戰結構」的來回轉換了)。但《致命遊戲》和《索命黃道帶》都讓我比較失望,尤其後者,結構零碎、情節和情緒都不夠充分。即便是原來就已經對「十二宮殺手」的故事有一定認識跟興趣的人,也很難覺得這是一部有趣的電影。

 

 

  從「結構零碎」這點來說,我認為《社群網戰》也有這個問題。為了要在第一時間就把故事的主線錨定下來,它以看似正敘的方式做開頭,從讓祖克柏一戰成名的FaceMash出現的緣由開始說起。然後才進如故事的主架構--「兩起訴訟」。也就是說,電影已經進展了15分鐘,我們才首次進入「現在」(故事的主時間線)。

 

  對我來說這是非常糟糕的選擇。15分鐘才第一次進入主時間線的後果比乍看之下來得更糟,因為觀眾並不會立即知道這是主時間線,只會在他又一次進入別的時間線時感到不適與出戲。它沒辦法很快地像《貧民百萬富翁》那樣讓我們清楚地知道不同時間線之間的主客關係,尤其,它又有兩場訴訟,那種感覺又更加地破碎與沒有核心。

 

  同時,故事安排了一個用以橋接劇情並讓祖克柏看起來還有一些人性的角色,但兩人的互動其實非常不明所以。我們不知道這個人為什麼能夠對從頭到尾看起來很混帳的祖克柏感到同理,也許她就單純是一個好人,但故事中一點也看不出來,而更像是一個工具人,被安排來說出最後不算太成功的「金句」。

 

 

  但另一方面,艾倫.索金的編劇實力確實出色。就和幾年後的《史帝夫賈柏斯》一樣,艾倫同樣在這部劇本裡面使用大量的、節奏緊密的對話來堆疊人物間的關係與張力。因為這兩部作品的主角都是分秒必爭的科技業,所以這種緊湊感雖然令人疲勞卻不會讓人感到突兀(當然第一場戲的對話還是讓人一上來就有些吃不消)。

 

  同時,故事的主軸也非常清晰。他想說的是:這是一個渴望被團體認可、渴望成為俱樂部成員的「缺愛少年」的故事。之所以Facebook(乃至於之後百花齊放的社群網站)能夠對年輕人以及更廣大群體充滿吸引力,因為這名有天賦的少年,做這一切的動力就像其他在大學中想要成為「兄弟會成員」、想要談一場戀愛的學生沒有本性上的不同。

 

 

  不過,很有趣也很令人唏噓的是,他的確成功地把「大學生的社交生活」搬到了網路上,成為了萬眾注目的焦點;建立了他自己的、布局全世界的「俱樂部」,成為了讓眾人得以成功交流的那顆技術上的樞紐。但他真的成為「兄弟會」、「酷酷集團」的一員了嗎?不,在這個故事裡,他甚至失去了他一直以來唯一的朋友。

 

  或許能夠被視為女主角的,祖克柏的前女友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事實:「你在漆黑的房間裡寫下充滿惡意的話語,因為現在憤怒的人都是這麼做」。在過去,我們確實是會有些內心漆黑的時刻,但在由祖克柏推展到全世界的這場「遊戲」之後,那些狠毒的話被發佈在網路上,從此便永遠記錄在那裡。

 

  在這個故事的主角身上,我們彷彿看到了所有心中只有執念的人的影子,也看到這樣的人的未來。這個人只想要成功、只想要成為他人注目的中心。他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甚至唯一聰明的那個人。他利用身邊信任他的人、也利用為了利益想和他共事的人。他一次又一次背叛別人,但最後,曾經欣賞過他或信任過他的人都不願再看他一眼。只能一個人孤零零地面對螢幕,那是他的舞台,也是為了執念放棄人性的人,最後唯一的棲身之地。





延伸閱讀:

〈抖音傷仲永:社群短影音時代中的孩子〉

〈致「新時代」(二):分數、社群與成為你自己〉

〈人是流變,或數位的存在〉

〈《逃出絕命鎮》:逃得出小鎮,逃不出整個社會〉

〈恐怖情人的浪漫化:作為極致案例的《星際過客》〉

〈蜘蛛人邁爾斯:屬於每個人的多元宇宙〉


24會員
33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