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腦力工作者來說,沒辦法用「量」來衡量的工作真的太多,所以照顧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是照顧自己的工作效率。
「想不出來」其實是你處理出最佳方案的必要時間
有時候坐在電腦前面好幾個小時,但回想起來花了一整個晚上,進度不如預期,我們常常會因為這樣被罪惡感侵襲。
尤其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很難固定拿得出什麼進度,比如說要發展一個新的企畫、想一個新的大綱或構圖的時候,絕對沒有說花幾個小時用力想就一定能有好方案。
儘管我們可能是熟手,可能知道思考就是會經歷一個過程,可是在這中間那種情緒上的負擔還是很重。
而這種不確定感很容易讓人焦慮,然後焦慮就讓人很容易一直怪自己,變成這種循環:想不出來→進度不一定OK→焦躁→更加想不出來……
我們當然不想花時間在這種內耗上,而且負面情緒其實會讓腦力工作的過程效率更差,可是難道我們沒有按部就班做好嗎?
就是因為現在手邊的方案「不夠吸引人」、「不夠達到自己的標準」,所以才不能隨隨便便拿出去用啊。
最後檢討起來,我才意識到,這些腦力工作過程中的謹慎和「卡住」,反而是非常重要的!
這代表了你經過各種判斷擋下很多不可行的念頭,並且從還不錯的選項中組合出目前的最佳方案,這怎麼可能是容易的事呢?會卡住才是正常的啊。
盡量減少內耗才是重點
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避免讓腦力工作過程的「卡住」,而是盡量減少在過程中不小心怪自己的心情。
畢竟外界的催促我們可能一時沒辦法控制,但至少不要怪自己,也會讓我們稍微輕鬆一點。
那有什麼辦法,可以緩和這件事情呢?
如果你需要放鬆,可以做3件事
保留你的工作記錄
雖然平常創作的時候,不一定會留下每一個蒐集資料的過程,但至少每個階段完成度有多少還是大略抓得出來的,只是這些被視為過程而不是作品本身的東西,常常會隨著每天寫的待辦清單一起全部劃掉之後就扔了。
如果你喜歡清爽的話,這個習慣應該很棒,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比較容易回過神來以為自己「什麼都沒做」,也許你下次可以試試保留那些「已經完成的部分」,比如說把那些待辦清單丟到「已完成的任務區」裡(實體的或線上的都可以,反正用你喜歡的管理方式才是最好的),然後每當一段時間開始焦躁時就稍微看一下。
如果我們可以拿出證據向自己證明,其實我們的進度是OK的、是夠的,那在情緒的不舒服上面就可以減緩許多。
準備一份備忘清單
腦力工作很難一次做到完美的,所以在工作前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準備一份清單,決定草稿階段要注重什麼東西,然後第二次修稿要注重什麼,再到最後一次的時候希望達成什麼樣的水準。
把這些拆分在不同的階段裡面,直接用來提醒自己,就可以避免因為想要追求完美或是想讓東西更好,一直卡在原地的情況。
每隔固定時間都停下來休息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洗澡時冒出超棒靈感的經驗?在放鬆跟緊張之間轉換的時候是最容易突破瓶頸的狀態。
當你已經花很多力氣醞釀,抽空休息能讓原本完全專注在特定範圍的注意力得到放鬆,反而可以想出更有創造性的提案。
雖然我們都很想馬上把一個東西做完,但是其實稍微休息一下對效率反而是好的。
放過自己很難,但放過自己後真的會做得更好
從事腦力工作很奇妙的地方是,需要這樣產出的東西,在「好壞」的判斷上都有很多不確定性。
總是會有些「不知道為什麼被KOL轉了結果爆紅的貼文」或者「明明是湊數卻意外讓公司賞識的提案」,但關係到這些東西的因素太多了,都可遇不可求。
那我們能怎麼辦?
除了盡量去做讓自己覺得「做到這樣可以了」之外,應該就是想辦法放鬆、不讓緊張的心情影響自己的表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