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到低潮或寂寞,讀讀王炳南的十秋詞,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情感其實有人與你共同分擔。
(藏品/吳鐘靈、吳鐘熊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又是秋季,一年中最豐收也最蕭瑟,最期待也最落寞,日照漸短,心緒卻漸長的季節,在這樣的季節裡,由於氣溫變化劇烈、工作或學業進入收尾階段,我們對周遭環境的感受往往變得敏銳而容易波動,甚至想起那些深埋心底的故事。如果你感到低潮或寂寞,不如和臺南古典詩人王炳南一起,翻開他所創作的十秋詞,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情感其實有人與你共同分擔。
自號「北嶼釣客」的王炳南,一如其自許般的低調,對於描述自己的文字留存有限。
(藏品/吳鐘靈、吳鐘熊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回顧島嶼臺灣的開發歷史,臺南是最早的起點。從明代到清代,「神仙府」臺南積累了充沛的文化能量,誕生了施瓊芳、施士洁進士父子,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書院與古典詩社。即便政治物換星移,進入日治時期,這股能量也依舊蓄勢薄發。1906年「南社」成立,臺南雄厚的文化資本一時間凝聚起來,不僅有前清舉人蔡國琳擔任社長,更有當地富紳開放園林供南社聚會,20多歲的王炳南雖然大多活動於北門、將軍一帶,卻透過南社與詩友們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其中又與吳新榮的父親吳萱草、同宗族人王大俊等人交往甚密。
自號「北嶼釣客」的王炳南,一如其自許般的低調,對於描述自己的文字留存有限,使得如今的我們單單要確認他是土生土長的臺南北門嶼人,或是受邀渡臺為師才落地生根,就有著不同的論據與說法。他生命中頗具爭議的事件,可說是「還鄉吟風波」。事發在1911年某天,《臺灣日日新報》刊出北嶼釣客的〈還鄉吟〉與諷刺某文人性格狡猾,略識之無,卻自詡為文豪的八卦消息。王炳南很確定自己沒有投稿,加上對於該八卦消息的解讀,懷疑這是意圖抹黑自己的訊息,立刻投書《臺灣日日新報》予以指正,並將矛頭指向好友王大俊等人,雙方輪流投書,儼然變成互揭私隱的混戰,《臺灣日日新報》不堪其擾,出面仲裁,決定不再刊登相關投書,加上吳萱草的居中調停,這場風波方告一段落。王炳南、吳萱草、王大俊三人不僅於1912年共同成立嶼江吟社,1914年王炳南更與王大俊攜手共組蘆溪吟社。這類地方小型詩社的組成,讓臺南古典詩社、詩人如星辰般,點點深耕起交際圈,同時也帶動了各地區的漢學教育、創作風潮。
從「還鄉吟風波」事件可知,對王炳南來說,詩歌創作是一件非常私人、慎重的事。他在1922年自編作品集《北嶼釣客吟草》,收錄300多首詩作,多為描寫臺南附近的漁村風景、同友人出遊的風光,以及季節景物和心情,不收錄應酬唱和的擊缽吟。他認為只有直面自己心靈與感受的作品,才是值得留存的好作品。此外他更細細抄錄了諸多詩友,如蔡國琳、趙雲石、羅秀惠、陳瘦雲、林湘沅、三屋清陰等人的指教評論,定調了王炳南「筆情淡宕」、「瀟灑出塵」、「清而有味」的寫作特色。
秋天似乎是詩人靈光閃耀的季節,從白日到黑夜,從天晴到雨落,從大雁到秋柳,都值得細細品味。在作品集中共有秋詞兩組,每組十首,其中〈秋柳〉詩寫道:「風流無復舊丰姿,瘦影毿毿蘸水湄。一笛西風無限恨,蕭蕭古渡夕陽時。」把原本最常出現在春天詩作的碧綠楊柳,描繪成在秋天傍晚獨立渡頭,任憑細葉長垂水中的蕭瑟景貌。〈秋夜〉詩則寫道:「西來灝氣不禁清,月影搖涼無限情。萬感襲人眠不得,壁蟲時作不平鳴。」把秋天的夜晚,涼風襲來,月影搖曳,詩人正因為內心百感交集而無法入眠,卻嗔怪壁虎湊熱鬧的焦慮表現得細緻入微。
讀〈秋聲〉時,彷彿隨著更漏、蟲鳴、被風捲起的梧桐葉與階梯的摩擦,風雨瀟瀟交織等大自然無意的諸聲交響,勾引出心中深埋的愁緒。
(藏品/吳鐘靈、吳鐘熊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但其實我們都明白,秋聲本無意,愁人倍感之,當詩人寫下「十年事業今何在,一把空餘吟骨寒」、「離懷抑鬱難消遣,空誦伊人秋水詩」(〈秋夜雜感〉)的夜晚,聽見〈秋聲〉裡:「月淡星疏漏幾更,滿階梧葉亂蟲鳴。秋風秋雨無情思,聽入愁人盡怨聲。」我們彷彿也隨著更漏、蟲鳴、被風捲起的梧桐葉與階梯的摩擦,風雨瀟瀟交織等大自然無意的諸聲交響,被勾引出了心中深埋的愁緒。
如今我們抵達臺南,前往北門、將軍一帶的漁港鹽鄉,可能都已經難見秋柳、蘆花一類的植物;夜生活精彩無比的日子中,也不一定能再聽見郊外的蟲鳴、水聲這些細微的聲音,但每每在突然撲面而來的秋風裡,在忽然發現月圓的剎那間,我們還是會想起年少時錯過的那個人、遺憾的那件事,憂愁與懊惱仍然會在某些時刻悄悄讓人心碎。在這樣的時刻與王炳南一起讀讀十秋詞,或許能緩解一些孤單吧。
★作家小傳
王炳南(1883-1952),名清閩,字炳南,別號北嶼釣客,乃是鹽分地帶著名的古典詩人和教育家,曾參與主編《三六九小報》,與「南社」諸名家頗有交流。
★參考閱讀
- 王雅儀〈創作或抄錄?——《窗下唾餘編》手稿再探〉,《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 8 期,(2016.08),頁1-19。
- 吳東晟〈鹽分地帶的傳統詩社〉,《2011鹽分地帶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1.09),頁185-214。
- 王炳南,《北嶼釣客吟草》,(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07)
★觀測員簡介
徐淑賢 花蓮人,國立清華大學臺文所博士候選人。曾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 1930–1940 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