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見學生的思考?
隨著教育思維的改變,越來越多教師,想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思辨、討論與表達。但實作上,學生們常常不會積極發言,就算他們有不錯的想法也一樣。
所謂開箱文,就是因應這一情況所設計出來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提出討論問題後,讓學生先寫後講留記錄。這看似簡單好操作,但搭上一連串設計與技巧後,可以是支撐整個教學模式的核心。
每次上課都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課堂一開始,就發下空白紙(空白筆記本也行)並告訴學生:等等會有三到四個問題,需要他們在學習單上手寫回答,下課前教師會全部拍照留存,寫得好會加分,不寫也不會扣分,但務必記得寫上姓名。課程進行當中,可以隨時筆記或塗鴉,只要覺得有用、自己看了舒服就好。
課堂進行中,提出討論問題後,視情況給學生們2~4分鐘把答案寫下來。這時教師必須在學生座位之間穿梭觀察,一方面確認大家都理解問題,二方面選定等等要讓哪些同學回答,三方面關心一下好像沒在寫的人。盡量挑選一些不同答案,並問學生為什麼如此想、什麼原因讓他們這麼想。
課堂結束時,請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單拿來給教師拍照留存,拍完就可以離開。我自己習慣在最後請學生寫回饋問題,如果這樣做,務必預留充足的回答時間。當然,課後請花點時間認真看看學生們的回應,並建立學生名單、確實記錄加分狀況。
【優點】
• 鼓勵學生花點時間整理思緒,以給出更完整的回答。
• 快速看出哪些學生有想法、哪些沒有,以免點了好幾人,都講不出來或給相同答案。
• 促使學生更專心上課。大部分的學生,就算一開始就打算做自己的事(譬如背英文單字),只要大家都在寫問題,他多半也會跟著寫。
• 被點到的學生沒有理由不回答,畢竟他只需要唸出自己寫的東西。或是教師先複述其答案,再要求這位學生解釋。
• 明確告訴學生,所寫內容會作為評分或加分依據,平時的認真參與會有明確回報。
• 課後瀏覽學生的作答情況,可以判斷出哪些人比較專心、有興趣;同時也可以檢視,學生反應和教師預期有多少落差,以做為修改課程內容的參考。
• 在最重要的提問前,可以告訴學生:上次的學習單,大家都寫得不錯或有加到分,尤其是某某觀點讓人印象深刻,希望大家再接再勵。這一方面給學生「老師確實會認真看」的印象,二方面給學生一點點群眾壓力,「既然大家都認真寫那我也不好意思太偷懶」。
【適用與搭配條件】
• 針對習慣手寫多於口說的學生,中學生大多如此。
• 每個學生都要有紙、筆、桌子與充足光線。通常紙或空白筆記本,必須由教師準備。
• 需要搭配設計良好的提問。
• 需要主動解釋題目,盡量提供學生有利於作答的資訊。
【可能狀況與應對】
• 如果時間到了或大部分人都已停筆,有的學生在寫,告訴大家問答步驟要開始了,沒寫完的在其他同學回答時可以繼續。
• 如果有的學生不願意寫,或只寫幾個字,可以藉由詢問是否哪裡不舒服,來讓對方知道教師會盯他的回答狀況。
• 如果大部分學生看來有點疑惑、遲遲沒有下筆,或寫的內容很少,可能是他們沒有充分理解提問。這時可以再次解釋提問、換個角度敘述,或提供答案範例。
【其他變化】
• 可以用A4紙或筆記本來寫,最好是完全空白,不要有線條或把問題事先印好,因為有學生會塗鴉、加圖示或自制心智圖。
• 用筆記本的話,可鼓勵學生製作個性化筆記,如果做得好,期末可以提供小獎品。
• 可以應用在小組討論中,要求學生先寫出簡短想法,再輪流說或交換看。
• 我曾聽過有人在大學開課運用此法時,學生主動提出要回家寫得更完整,再拍照上傳給教師。這樣當然也可以,只是要先準備好Line群組或臉書社團等聯絡平台。
• 有了這個方法,平時成績就有了具體依據,可以考慮把平時成績的佔比提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