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書《練習有風格》(仲間出版),第一章就打中我的要害,讓我反省了自己的行為。
它的標題是:避免因疏忽而導致的浪費。
在看這章之前,我其實有時覺得我老公真的很囉唆,不時重複說我什麼時候又忘記關燈,看到我拿東西或移動物品時不小心碰撞到椅子、桌子,又要唸一下。櫃子怎麼開、洗衣機蓋子怎麼關、桌子怎麼搬全都可以唸。
我時常覺得家中有任何東西稍有毀損、碰撞痕跡或是什麼異常好像通通都是我的錯。也讓我在他唸我這些事時變得情緒很敏感。我會抱怨是東西擺放位置不好、不順手之類的。甚至會氣憤地想說「到底是物品重要,還是我重要呀!」在心裡做出這種無謂的比較。
但這章的內容提醒了我:
「不要將屬於自己的責任推託給空間及物品,而是養成鎮定、細心與得宜的生活習慣,避免各種疏忽所造成的浪費。」
「連疏忽所導致的浪費,都不要浪費。」
我平時自詡稍微算是有環保意識,但是我對自己生活中的用品卻沒有珍惜、愛護之心,反而用一種隨性、輕忽的態度使用它們,沒有想到因為我的粗心造成的後果,可能要消耗掉更多時間、力氣、資源或金錢去彌補。
譬如因粗心而弄髒衣服,就需要額外的時間與體力去清潔,也需要使用更多的清潔劑與水。
因不良使用習慣弄壞的櫃子或抽屜,就要花額外的金錢、資源去修繕。
燒壞的鍋子要清洗或整個換掉。
粗心不但消耗更多我們的心力與時間,無形之間也浪費資源、污染環境。
其實一開始就可以避免掉這些麻煩跟浪費的呀。
作者認為一旦因疏忽而犯錯,就虛心自我檢視,並避免下一次重道覆轍。仔細思考後,努力讓之後的行為變得更簡潔有度。
我覺得重點是要「仔細思考」。除了知道到自己因粗心而出錯,意識到行為背後的原因更重要,譬如是因為過度疲憊而容易出錯,因為情緒煩躁而失誤,還是因為從小養成的不良習慣呢?如果是因為疲憊,那麼生活是否該有所調整。如果是情緒煩躁,那煩躁的來源是什麼呢?
讀完這章的內容後,我原本對老公的不耐煩的感覺就漸漸消彌了,意識到老公其實是擁有「愛惜物品」這樣很棒的優點的人。也比較不會因為他唸我而產生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夫妻之間的動力真的很奇妙,另一半原本會惹怒你的某種特質,從不同角度去想就變成值得珍惜的優點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