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團隊領袖,必須具備多重標準

一個好的團隊領袖,必須具備多重標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多重標準這個詞通常給人不好的觀感,不公平、不平等、不夠讓人信服而成為眾矢之的。但在職場上的評分標準與帶人準則,當只有唯一標準的時候,基本上只會讓團隊流動率不斷攀升、不斷的製造出更多的問題,這個標準就成為沒有意義的規範,往往只是主事者的一個自我防護罩罷了。

葛捷思曾經看過行銷部、資訊部、研發部用的KPI指標與績效評核居然是同一份,有可能是企業內部並沒有營運管理的專職人員,或者公司並不在意這一塊,而評核標準淪為老闆&主管操作個人觀點的工具。

每個部門的工作內容都有很大的差異,基本上無法用一個工具、一套標準去規範所有規則,以及人事升遷的評核。在這個體制之下評比、且留下的員工通常不具有市場競爭力,擁有的只是最基礎的能力,以及應付公司的特殊職能,避免跟大家不一樣,才能存活在共同體制之下。

專業差異化的管理是必備的條件,不同的績效目標與成果展現,不適用一體共識的標準,企業要有人才專業能力的判別機制,才能將績效與成果持續往上推升,形成良性競爭的環境。

企業人才培訓以及部門主管的養成計畫,通常會有更特殊的評核機制。這些人平時與大多數同仁沒有太多的直接交集,他們所接受的資訊以及工作內容往往由高層主管直接指派,導致有很多時間不在團隊內,也常會被其他同仁慣上特權之名,但實際上卻有不得不的壓力。

這些職位的養成,企業評核標準考驗的是這個職位的危機處理能力、企業資源的整合能力,同樣的目標方向,必須要有別於其他部門、其他同事的SOP處理程序,達到相同的目標甚至更好,而過程中的領導模式也成了企業觀察的參考指標。

最後評核升任與否,或是養成過程中發現不同的領導特質而調動單位,這都是企業人才培訓的結果,能做到這些,最後團隊往往都有加分的效果,有做,就會有收穫。最起碼,不適任的人也不會卡在不適合的位置上太久。

未來當你發現同事獲得類似的特權待遇,先把羨慕的眼光收起來,讓我們一起哀悼幾秒鐘,因為你看到的是特權待遇,但實際感受可能是職場地獄,角度不同、立場也不同,若真的換你上場了,也不見得真的開心得起來,因為責任更重了,當然,遮羞費也多了。

團隊紀律與個人傳承的不同,是管理團隊最大的核心目的差異。每個職位都有必須執行的重要性,越無法複製、越是具有價值的能力,倘若使用同一個標準,競爭力絕對無法跟多重標準的團隊一較高下。

管理是多面向的結果論,有好也有壞,在結果出來之前,很難斷論對與錯,不斷的修正調整比較符合現實的狀況,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avatar-img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的沙龍
153會員
272內容數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職場上,每個人也都是一路經歷各種考驗跟磨難,合理跟不合理,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能熬得過,才能達成成就。這些成就,會成為自己未來在職場上的判斷標準,誰真誠、誰有實力,又是誰唬爛、誰阿諛奉承,未來都很難逃出自己的觀察,看破不說破,是我們成為大人後的溫暖。
現在的職場環境,不太適合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若單一薪資收入夠高,或許可以孤注一擲,拚個幾年就閃人脫身。 愛把共體時艱、草創時期放在嘴邊的企業,或拿分潤股權的大餅來當員工努力的目標。還是先顧好自己,談到應得的薪酬,拿到該有的獎金。所謂的股權分配、激勵制度,通常都不會實現,抑或是被稀釋到很無感。
回頭看看自己在職場一路上的軌跡,想想,曾幾何時,被看好過? 年輕人爛草莓,抗壓性不足,有點成績了,不免得到只是運氣好矇到了的評價。 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面試、第一次到職、第一次換工作,每一個過程都歷歷在目,哪怕到現在過了快20年,都忘不了當初的心情,無論好與不好,都是永遠的記憶,我相信,你也是。
在職場上,每個人也都是一路經歷各種考驗跟磨難,合理跟不合理,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能熬得過,才能達成成就。這些成就,會成為自己未來在職場上的判斷標準,誰真誠、誰有實力,又是誰唬爛、誰阿諛奉承,未來都很難逃出自己的觀察,看破不說破,是我們成為大人後的溫暖。
現在的職場環境,不太適合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若單一薪資收入夠高,或許可以孤注一擲,拚個幾年就閃人脫身。 愛把共體時艱、草創時期放在嘴邊的企業,或拿分潤股權的大餅來當員工努力的目標。還是先顧好自己,談到應得的薪酬,拿到該有的獎金。所謂的股權分配、激勵制度,通常都不會實現,抑或是被稀釋到很無感。
回頭看看自己在職場一路上的軌跡,想想,曾幾何時,被看好過? 年輕人爛草莓,抗壓性不足,有點成績了,不免得到只是運氣好矇到了的評價。 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面試、第一次到職、第一次換工作,每一個過程都歷歷在目,哪怕到現在過了快20年,都忘不了當初的心情,無論好與不好,都是永遠的記憶,我相信,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