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農曆九月二十八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受戒,最重要的是發心和納受戒體。假若沒有得到戒體,則往後的修行,可說完全是妄修,因為沒有得到戒體,是沒有辦法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的。何以「戒體」那麼重要?因為「戒體」是戒法四門之一,依道宣律祖《行事鈔》卷三云:「今略指宗體行相,令後進者,興建有託。」又云:「但戒相多途,非唯一軼,心有分限,取之不同。若任境彰名,乃有無量。且據樞要,略標四種:一者戒法,二者戒體,三者戒行,四者戒相。」(
註)
靈芝律師的《資持記》云:
「欲達四科,先須略示。聖人制教名法。納法成業名體。依體起護名行。為行有儀名相。」(
註)故受戒時,納受戒體是非常重要的。「以戒為師」,在佛陀將要入涅槃時,佛陀的弟子-阿難尊者,提出四個問題請示說:「佛在世時依佛為師,佛滅度後,要依什麼為師?」佛對阿難尊者說:「以戒為師」,此為第一。
第二點問:「佛在世時大家依佛而住,佛滅度後,依何而住?」佛陀回答:「你們要依四念處為住」。我們要明白「四念處」,首要就是講觀察我們這個身軀,沒有一個清淨處。這個身體裡面的東西都是骯髒的,連心地種子也是不淨的。
第三點問:「對一些惡性比丘,佛住世時,佛會設法調伏他們;佛滅度後,要用什麼辦法對治他們?」佛陀教導我們說:「默然不共語,而擯之!」佛在世時到現在,佛教僧團已大大的不同。就像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分裂,社會團體有派別,連家庭有時也會分作好幾派。
比如一個家庭裡有四個人,有的選國民黨,有的選民進黨,有的選無黨派,也有的沒意見,你看即使小家庭也是會意見分歧的。故佛世迄今,佛教也從創始的根本佛教,原始佛教,演變成部派佛教及大乘佛教等。
第四點就是問:「佛滅度後,結集三藏教法時,在一切經經首,當安何字?」佛陀即答:當說信、聞、時、主 、處、眾六種成就,即開頭就是「如是我聞」等。這就是佛所說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瞭解,佛將要入涅槃,所付囑的也是告訴我們要「以戒為師」,沒有這個「戒」是沒有辦法續佛慧命的。所以我們雖然有念佛,若沒有持戒,也就變成一種雜念,不能得到一心不亂,那要往生極樂世界也就變得很困難了。
你們到戒場受戒,一切都要按照戒場的規定;不管是常住的執事,或者是過去自己的習氣、妄想,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夠得到清淨戒。
譬如講這次能夠去受戒,我們的心就是要念師長恩。今天假若沒有師長為我們簽名蓋章,就不可能來受戒。所以,時時刻刻心中要存有恭敬心,才能夠得到清淨戒。在戒場要用功,除了聽課,也要注意演禮的部份,在其他自修的時間,就各自用功,不得喧嘩、四處攀緣,否則絕對得不到清淨戒。我們在受戒期間,若是老老實實用功,龍天護法也會非常護持我們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功,就像現在有的人在戒場,習氣還是很重,假若你在戒場自己沒有收斂一點,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這樣子悠悠泛泛,空過月餘的寶貴戒場生活,未免也太可惜了。我們學佛要有智慧,要選擇如法的戒場,你們要瞭解這個關係。若是不瞭解,在受戒當中的這段期間,就沒有辦法得到清淨的戒體。
量某要多用功啦!用功才會沒有障礙,一定要很感恩你師父,排除萬難趕上這一次傳戒,讓你可以去受戒。這個時候去受戒,那以後學院開課的時候,你就可以參加聽課;要不然你若是延到明年才受戒,同學在聽課,你是不能參加的;所以有這樣殊勝的因緣,你一定要明白、感恩!我們能感恩,有恭敬心就會有法喜,那將來一定會有成就。
你們明天早上要出發以前,必須先向你們的師父告假,向佛、菩薩請假,回來記得還是要銷假。《毘尼日用》你們有沒有背誦起來?當我還是居士的時候,天天都這樣做;你們現在已經出家了,背誦《毘尼日用》,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
我當初到蓮因寺時,那天晚上回來我就開始背誦《毘尼日用》,就用這一本啊!隔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運用在生活上。時間過了二十多年,你看現在愈差愈遠,現在的出家人受持《毘尼日用》的這些咒語,可說是今不如昔!
要知道,我們天天都與眾生接觸,假若你沒有持這些咒語時時憶念隨行,你的福報就會在無形中消掉。所以你想要得到清淨,無論怎樣一定要背好《毘尼日用》,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舉手投足,起心動念,方可減少過失。(
註)
再者,講到住持,當住持就是在主持道場的一切事情,大小事都是要他處理的,所以排班或是繞佛,他都走在最後面,就是在照顧他們的住眾。為什麼會走在最後?也就是要負責這個因果啊!
那高僧大德他們為什麼不要當住持呢?講起來他們的戒行是清淨具足,什麼因果他們都知道,看到大眾根機不一,乾脆不當住持,有的半夜就跑了。像虛雲老和尚也不想當住持,所以道場重建好了,就簡單整理行李,半夜就跑了,跑到另一個地方,法號也改了。那現在時代不同了,住持轉不了信徒,多半被信徒給「轉」了。
其實,當住持的人,假若不照因果來決斷事情,無形中別人成就了,你反而墮落!墮落到無間地獄去。尤其是關於掛單,必須要講明確;目前若是有人要來掛單,大都是一天、兩天或三天,我都叫他回去!告訴他這裡沒有空的寮房,我絕對重質不重量。為什麼不重量?因為目前來掛單的僧眾,大多都是四處攀緣的雲遊僧,那會影響到整個僧團的精神。
假若你一生當中剃度兩位僧眾,其中有一個成就了,那就夠了,何必一定要有很多人呢?過去的祖師也是這樣,只要有一個人成就,那我們這個道場的付出,就都值得了。不必擔心,也不用擔憂住眾有多少人,一定要「以戒為師」,不應去貪取不該得的。
我希望你們光量寺,不用著急,住眾個個老老實實地修行,以修行為主,這才是最重要的。我曾跟教務主任淨界師講過,淨律學佛院,若你一年培養一個人才,十年就有十個人才,三十年以後,這道場就有三十個人才。假使這三十個人,都能夠同心合作,同一條心,不管你的教育方針,是要從行門著手,或是從解門深入,都會是圓滿的。對吧!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