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民國八十八年四月九日(農曆二月二十三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與大家一起探討四個部分:第一信心、第二發願、第三力行、第四證入。首先打個比喻:「十圍大木,始於幼苗;百尺高臺,築於寸土;萬里行程,起自腳下;千秋大業,造自現在。」自古以來多少成功的人,多從勇猛精進中來,不會從因循觀望中出。這個道理,有誰可以解說一下?
學員答:
這個道理就是說,一棵長到十人可以圍起來的大樹,也是從一顆小種子,開始成長的;一個高臺的建築,也是從一片平地,開始建築起來的。我們能行萬里路,也是從腳下踏出第一步開始。而想要有一番大作為的人,必須要勇猛精進,不能因循怠惰,觀望推托,若能好好地努力精進,必能有所成就的。
院長開示:
你這樣解釋,那同樣在這塊土地上,所種的樹、種子都一樣,為什麼有的可以長成大樹?有的只能長成小樹?
學員答:
種子的成長,需要靠許多因緣條件的配合。成長不但要靠自己勤奮的吸收養分,更要靠法雨的滋潤,來莊嚴自己;若是不懂得吸取養分,或是因緣不具足,這顆種子就沒有辦法長得很好。大自然一切萬物的緣起法也都是一樣的,需要靠自己努力地吸收陽光、水分等,才能萌芽茁壯,長出繁茂的枝葉,來莊嚴自己、成就自己。
一棵樹木的成長過程,涵蓋了整個人生的哲理。
一個人為自己的生命奮鬥,就如同一棵樹,從種子幼苗開始成長,需具足種種的因緣條件,加上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萌芽茁壯、開花結果。
就如同我們人的成長,剛開始學習時,要虛心、謙卑恭敬地接受他人的指導,一個肯接受他人指導的人,
納法成業,第一成就的是自己的人生經驗,再加上自己不斷地學習、精進用功,於日常生活中,歷事練心、對境修行,人前人後至誠懇切地,勤修戒定慧,藉以昇華自己的生命,並且努力的懺悔業障、淨罪集資,積極地培福修德,用智慧來觀照自己、莊嚴生命,不是很殊勝嗎?
猶如樹木,以枝幹、樹葉來莊嚴自己,並以茂密的樹蔭供人乘涼,以求自利而後利他,布施一切、普潤眾生。所以,我們最初在修學佛法時,一定要虔誠恭敬,虛心納受,才能千秋大業起於現前一念計劃,阿彌陀佛!
院長問:
各位你們從客堂走到大寮拿菜,這樣走來走去,有發現什麼嗎?
學員答:
發現樹木,一直在成長,而且越長越茂盛。
院長開示:
在森林中的樹木,都朝著陽光的方向,向上發展;太陽西下,夕陽餘暉照在大殿圍牆的角落,照在那排矮矮的花叢中,那一根根的枝葉,都低垂下來,快要落入蓮花池裡了,而花朵也會一直向下伸展,所以我把枝葉折成L形再彎回來。
如道證法師的《
毛毛蟲變蝴蝶》,那麼人會變成什麼呢?人吃了食物之後,若是順從煩惱習氣的方向去發展,或是朝著貪瞋癡的方向去思惟,那麼人生會變成怎麼樣呢?大家學佛都很精進,那你們從學佛到現在,都沒有起過煩惱的人請舉手!
「
十圍大木,始於幼苗。」你們在修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哪個方向開始著手?一定要從基本功做起。
第一,要時常請教。請教善知識,請教老師,或請師父教導,要發勇猛精進的心,這樣學習才有資糧。譬如這棵樹苗,遇到下大雨的時候,誰來保護它?幼苗剛種下去,它是否能夠承受大雨的蹂躪,使自己更萌芽茁壯,而長出枝芽來,這都得靠自己拿出精進、勇猛的心。樹木不能沒有水,就像學習不能沒有師長的傳承教導,所謂:「
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但水若太多,樹的根部也會爛掉,猶如學習不能雜亂無序,是不是!
又如剛出家,若課程安排太多,學業過於繁重,你們承擔得起能不起煩惱;而真正地瞭解經中義理,並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嗎?尤其是弘揚佛法時,要真能融會貫通,並且運用自如、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信心(信)、發願(解)、力行(行)、證入(證)這四個部分,它的層次能夠圓滿具足一切,則學習佛法所涵蓋的範圍,因甚深廣大,就是不同於,學習其它世間法中的知識領域,而是能顯發我們的大心。
因萬法唯心,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多用心,要善用其心,對吧!不但要用心,還要用平等喜捨的心,才能荷擔如來這個大家業。
我們修學佛法,了斷生死是大事,這是非常重要的,但仍不離寸心而修,所謂「百尺高臺,築於寸土。」這是比喻生死高樓,必須要有次第地從地基一層一層地蓋上去,又如戒法
三皈依、五戒、菩薩戒等都有一定的次第。
再說:「萬里行程,起自腳下。」前腳落下,後腳馬上就要提起,才不會拖泥帶水。你若踩在爛泥巴上面,只有愈踩愈黏,愈陷愈深,這樣要行萬里路,怎麼有可能呢?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修行,步步都要清楚明白,當你前腳落下,後腳再提起時,是否有靈靈覺覺的體悟和覺察呢?
又說「千秋大業,造自現在。」春夏秋冬,分成四季,一年一個秋,一千年稱為千秋,千秋的大業,源自於現前當下的一念計劃。而那千秋所經營的事業,能一直延續至今,相信都有其殊勝的因緣;如果品質優良,價錢公道,適合日常所需的物品,才能永續千年。倘若營造的事業,不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那就很難永續經營,很難發展下去了。
同樣的道理,佛法是要令眾生離苦得樂的,我們要會說,也要會做,說得到做得到,才是真智慧,才能時時刻刻,利益眾生,利人利己。自古以來,多少有成就的祖師大德,都是刻苦耐勞,精勤實修,不為名利,只為了生死,為利益眾生而努力。
所以精進修行,處處都是為了斷煩惱、了生死,不貪著名利,常為社會人士之所稱讚。因為若能斷煩惱、了生死,才能真正利益眾生,幫助眾生也斷煩惱、了生死,大家要好好用功。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