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千秋大業起於現前一念計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八年四月九日(農曆二月二十三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raw-image

今天與大家一起探討四個部分:第一信心、第二發願、第三力行、第四證入。首先打個比喻:「十圍大木,始於幼苗;百尺高臺,築於寸土;萬里行程,起自腳下;千秋大業,造自現在。」自古以來多少成功的人,多從勇猛精進中來,不會從因循觀望中出。這個道理,有誰可以解說一下?

學員答:

這個道理就是說,一棵長到十人可以圍起來的大樹,也是從一顆小種子,開始成長的;一個高臺的建築,也是從一片平地,開始建築起來的。我們能行萬里路,也是從腳下踏出第一步開始。而想要有一番大作為的人,必須要勇猛精進,不能因循怠惰,觀望推托,若能好好地努力精進,必能有所成就的。

院長開示:

你這樣解釋,那同樣在這塊土地上,所種的樹、種子都一樣,為什麼有的可以長成大樹?有的只能長成小樹?

學員答:

種子的成長,需要靠許多因緣條件的配合。成長不但要靠自己勤奮的吸收養分,更要靠法雨的滋潤,來莊嚴自己;若是不懂得吸取養分,或是因緣不具足,這顆種子就沒有辦法長得很好。大自然一切萬物的緣起法也都是一樣的,需要靠自己努力地吸收陽光、水分等,才能萌芽茁壯,長出繁茂的枝葉,來莊嚴自己、成就自己。

raw-image

一棵樹木的成長過程,涵蓋了整個人生的哲理。

一個人為自己的生命奮鬥,就如同一棵樹,從種子幼苗開始成長,需具足種種的因緣條件,加上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萌芽茁壯、開花結果。

就如同我們人的成長,剛開始學習時,要虛心、謙卑恭敬地接受他人的指導,一個肯接受他人指導的人,納法成業,第一成就的是自己的人生經驗,再加上自己不斷地學習、精進用功,於日常生活中,歷事練心、對境修行,人前人後至誠懇切地,勤修戒定慧,藉以昇華自己的生命,並且努力的懺悔業障、淨罪集資,積極地培福修德,用智慧來觀照自己、莊嚴生命,不是很殊勝嗎?

猶如樹木,以枝幹、樹葉來莊嚴自己,並以茂密的樹蔭供人乘涼,以求自利而後利他,布施一切、普潤眾生。所以,我們最初在修學佛法時,一定要虔誠恭敬,虛心納受,才能千秋大業起於現前一念計劃,阿彌陀佛!

道證法師行住坐臥都不忘念佛

道證法師行住坐臥都不忘念佛

院長問:

各位你們從客堂走到大寮拿菜,這樣走來走去,有發現什麼嗎?

學員答:

發現樹木,一直在成長,而且越長越茂盛。

院長開示:

在森林中的樹木,都朝著陽光的方向,向上發展;太陽西下,夕陽餘暉照在大殿圍牆的角落,照在那排矮矮的花叢中,那一根根的枝葉,都低垂下來,快要落入蓮花池裡了,而花朵也會一直向下伸展,所以我把枝葉折成L形再彎回來。

如道證法師的《毛毛蟲變蝴蝶》,那麼人會變成什麼呢?人吃了食物之後,若是順從煩惱習氣的方向去發展,或是朝著貪瞋癡的方向去思惟,那麼人生會變成怎麼樣呢?大家學佛都很精進,那你們從學佛到現在,都沒有起過煩惱的人請舉手!

十圍大木,始於幼苗。」你們在修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哪個方向開始著手?一定要從基本功做起。第一,要時常請教。請教善知識,請教老師,或請師父教導,要發勇猛精進的心,這樣學習才有資糧。譬如這棵樹苗,遇到下大雨的時候,誰來保護它?幼苗剛種下去,它是否能夠承受大雨的蹂躪,使自己更萌芽茁壯,而長出枝芽來,這都得靠自己拿出精進、勇猛的心。樹木不能沒有水,就像學習不能沒有師長的傳承教導,所謂:「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但水若太多,樹的根部也會爛掉,猶如學習不能雜亂無序,是不是!

raw-image

又如剛出家,若課程安排太多,學業過於繁重,你們承擔得起能不起煩惱;而真正地瞭解經中義理,並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嗎?尤其是弘揚佛法時,要真能融會貫通,並且運用自如、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信心(信)、發願(解)、力行(行)、證入(證)這四個部分,它的層次能夠圓滿具足一切,則學習佛法所涵蓋的範圍,因甚深廣大,就是不同於,學習其它世間法中的知識領域,而是能顯發我們的大心。

因萬法唯心,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多用心,要善用其心,對吧!不但要用心,還要用平等喜捨的心,才能荷擔如來這個大家業。

我們修學佛法,了斷生死是大事,這是非常重要的,但仍不離寸心而修,所謂「百尺高臺,築於寸土。」這是比喻生死高樓,必須要有次第地從地基一層一層地蓋上去,又如戒法三皈依、五戒、菩薩戒等都有一定的次第。

再說:「萬里行程,起自腳下。」前腳落下,後腳馬上就要提起,才不會拖泥帶水。你若踩在爛泥巴上面,只有愈踩愈黏,愈陷愈深,這樣要行萬里路,怎麼有可能呢?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修行,步步都要清楚明白,當你前腳落下,後腳再提起時,是否有靈靈覺覺的體悟和覺察呢?

raw-image

又說「千秋大業,造自現在。」春夏秋冬,分成四季,一年一個秋,一千年稱為千秋,千秋的大業,源自於現前當下的一念計劃。而那千秋所經營的事業,能一直延續至今,相信都有其殊勝的因緣;如果品質優良,價錢公道,適合日常所需的物品,才能永續千年。倘若營造的事業,不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那就很難永續經營,很難發展下去了。

同樣的道理,佛法是要令眾生離苦得樂的,我們要會說,也要會做,說得到做得到,才是真智慧,才能時時刻刻,利益眾生,利人利己。自古以來,多少有成就的祖師大德,都是刻苦耐勞,精勤實修,不為名利,只為了生死,為利益眾生而努力。

所以精進修行,處處都是為了斷煩惱、了生死,不貪著名利,常為社會人士之所稱讚。因為若能斷煩惱、了生死,才能真正利益眾生,幫助眾生也斷煩惱、了生死,大家要好好用功。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he Even-avatar-img
2021/05/26
生活佛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Before meeting you, I indulge in the past. After meeting you, I plan to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遇見你之前,我沉迷過往;遇見你以後,我盤算餘生。》
Thumbnail
《Before meeting you, I indulge in the past. After meeting you, I plan to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遇見你之前,我沉迷過往;遇見你以後,我盤算餘生。》
Thumbnail
每天看著花草樹木,這一顆長了新的嫩芽,那一棵又開出新的花朵,總是在充滿著驚喜的心情開始一天的腳步。 一棵松葉牡丹的生命週期,跟一顆蘋果樹的生命週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與神的關係和生命成長的週期,也各不相同...
Thumbnail
每天看著花草樹木,這一顆長了新的嫩芽,那一棵又開出新的花朵,總是在充滿著驚喜的心情開始一天的腳步。 一棵松葉牡丹的生命週期,跟一顆蘋果樹的生命週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與神的關係和生命成長的週期,也各不相同...
Thumbnail
靜止正確,將慢慢細膩起來 每一次閉上雙眼,練習讓心靜止下來,內心的純淨將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 內心將被精雕細琢、洗刷過濾,逐漸清澈透明,定力也隨之俱增,逐漸穩固。 就如同白蟻慢慢挖土,逐漸堆積成蟻垤, 或是我們每天灌溉樹木,樹木一天天成長。 雖然我們往往觀察不出來樹木每天長高了幾公分,
Thumbnail
靜止正確,將慢慢細膩起來 每一次閉上雙眼,練習讓心靜止下來,內心的純淨將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 內心將被精雕細琢、洗刷過濾,逐漸清澈透明,定力也隨之俱增,逐漸穩固。 就如同白蟻慢慢挖土,逐漸堆積成蟻垤, 或是我們每天灌溉樹木,樹木一天天成長。 雖然我們往往觀察不出來樹木每天長高了幾公分,
Thumbnail
向大樹學五堂課:歸零、根基、時間、向上、向陽
Thumbnail
向大樹學五堂課:歸零、根基、時間、向上、向陽
Thumbnail
就像我們人,剛開始要很謙恭的接受人家的輔導,加上自己不斷精進用功,人前人後,至誠懇切、精進不懈地,昇華自己的生命,努力的淨罪集資,培福修德,用正觀智慧來莊嚴自己。 像樹木,以枝幹、樹葉來莊嚴自己,並以茂密的樹蔭讓人乘涼,先能自利,而後才能利人,才能布施普潤眾生。所以,在最初修學佛法的人,要虔誠恭敬,
Thumbnail
就像我們人,剛開始要很謙恭的接受人家的輔導,加上自己不斷精進用功,人前人後,至誠懇切、精進不懈地,昇華自己的生命,努力的淨罪集資,培福修德,用正觀智慧來莊嚴自己。 像樹木,以枝幹、樹葉來莊嚴自己,並以茂密的樹蔭讓人乘涼,先能自利,而後才能利人,才能布施普潤眾生。所以,在最初修學佛法的人,要虔誠恭敬,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有生老病死,年輕時期,能力強,記憶力好,一定要用心經營人生,努力打拼事業,要勇敢面對前方的種種考驗,要積極利益眾生。猶如太陽初東昇時,可盡情地發光、發熱,若待日落西山,要努力也有限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有生老病死,年輕時期,能力強,記憶力好,一定要用心經營人生,努力打拼事業,要勇敢面對前方的種種考驗,要積極利益眾生。猶如太陽初東昇時,可盡情地發光、發熱,若待日落西山,要努力也有限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因緣際會之下,長輩家中在修剪樹木,許多人都來幫忙,自己也沒有修剪樹木的經驗,長輩只是說:「注意不要一次修剪太多,這樣事後會不好補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因緣際會之下,長輩家中在修剪樹木,許多人都來幫忙,自己也沒有修剪樹木的經驗,長輩只是說:「注意不要一次修剪太多,這樣事後會不好補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近期生活中的發現的禪機與大家分享和共勉:   故事一   近期剛好有機緣,與師兄姐們一同去務農,上山採桂竹筍,平時看見的桂竹筍,大多是別人已經處理好的成品,這次親自體驗採桂竹筍,真的是人生頭一遭。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近期生活中的發現的禪機與大家分享和共勉:   故事一   近期剛好有機緣,與師兄姐們一同去務農,上山採桂竹筍,平時看見的桂竹筍,大多是別人已經處理好的成品,這次親自體驗採桂竹筍,真的是人生頭一遭。  
Thumbnail
生命的歷程來到這裡,無論世間的變化,無論世界的聲音,無論萬物的一切; 請真心面對自己,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看清自己、放下自圓其說,這世界本來就只有你自己,藉著這次,給自己一個機會,轉化調整。來得及,都有用,都可以;此刻此時,即可立下成己。
Thumbnail
生命的歷程來到這裡,無論世間的變化,無論世界的聲音,無論萬物的一切; 請真心面對自己,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看清自己、放下自圓其說,這世界本來就只有你自己,藉著這次,給自己一個機會,轉化調整。來得及,都有用,都可以;此刻此時,即可立下成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