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霸的老師是夏侯勝。
夏侯勝不是夏侯嬰的後代,他們家是魯國出來的。
跟夏侯嬰發家的沛縣不到天南地北遠,但也還真是沒什麼關係。
先考一個古,夏侯這個姓氏挺清楚的,跟公孫有87%像,原本就是商代讓夏后朝遺留下來的貴族有安身立命之所。
夏朝的侯。
流浪的那一支則叫作匈奴XD
周武王時,夏侯被封至杞國,杞人憂天那個國家。
杞國被楚國滅亡,其中一個公子逃到魯國,被魯悼公收留。
所以魯國夏侯氏,其實也算是周朝古貴族之一。
傳到漢武帝的時候,夏侯家有個儒家大學者,夏侯始昌……都在魯國了,你要學英文也是很難。
漢初的儒家,撇開公孫弘這種文學儒,真正的明儒其實是「陰陽儒」。
他們不但要精通孔子的學說,同時也擅長陰陽五行之術。
比方像董仲舒的主修就是求雨。
夏侯始昌的主修則是「預言」。
後來他擔任了李夫人之子,昌邑王的太傅。
夏侯勝只是始昌的族子,小時候爸爸就死了,於是跟著夏侯始昌求學。
因為學得很好,所以就成為了昌邑王劉賀的光祿大夫。
也毫不意外的跟著劉賀,前往長安城接替漢昭帝的皇帝大位。
王吉傳中說,劉賀的兩百多名隨侍人員,除了他自己跟龔遂之外的人,都「下獄誅」。
叫作都殺光了的意思。
夏侯勝的故事如果只有這麼一點點,有毛好說?
原來,早在霍光發動廢帝之前,夏侯勝跟另一個侍中:傅嘉數就因為太過囉嗦,被劉賀給關了起來。
這也是霍光開出來,劉賀的罪名之一。
既然事前已經被關,那事發就不用處罰這兩個人「沒有規勸劉賀」了。
卻說當時夏侯勝被關,負責的官員還是來稟報了霍光。
霍光樂得抓劉賀小辮子,便下令要人留夏侯勝一命,順便問問:「劉賀為什麼要把他抓起來?」
「這個人跟皇上說,最近天氣一直很陰,但是卻不下雨,這是有臣子要謀反的預兆,請皇上不要隨意外出。」
聽到這回答,霍光差點沒嚇尿。
當時他正在謀畫罷黜劉賀,事情應該只有他自己跟張安世知道。
霍光自己沒說,那一定就是張安世洩漏的囉?
一問之下,張安世也說,屁啦我才沒有。
兩大巨頭想不通,就把夏侯勝召來盤問。
夏侯勝說:「洪範傳曰『皇之不極,厥罰常陰,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惡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謀。」
要知道,霍光本人是漢武帝末年跟漢昭帝初年,負責查核巫蠱之禍後續的主要官員之一。
那些裝神弄鬼的套路,他看得多了,沒在信。
可夏侯勝這樣引經據典的預言,而且還真的算中,不得不讓兩人有些敬畏。
等到廢除劉賀之後,漢昭帝並沒有遺詔說,霍光應該輔政。
按照漢代傳統,此時政權歸屬應是上官皇太后所有。
霍光就跟自己的這個外孫女說,陰陽經術很厲害,我們應該要重視。
這裡有個夏侯勝挺不錯的,請太后重用。
就這樣,夏侯勝不但避過了劉賀無道之災,還搖身一變成了朝廷官員:長信少府,賜爵關內侯。
這是本始元年定策封侯的詔令
由於漢宣帝是衛太子系,並非漢昭帝系,所以他就要把正統導回漢武帝身上。
這邊有個重點是,漢宣帝一朝詔書所言先帝,跟一般專指前任,或泛指古代不同,他指的幾乎都是漢武帝。
其中的趣味之處,可細細品之。
本始元年六月,漢宣帝先是為自己的爺爺衛太子加諡為「戾」,故後世也稱戾太子。
但我們都知道,霍光才是真老大。
所以漢宣帝這一詔,就遭到了阻攔。
有司奏請:「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後,承祖宗之祀,制禮不踰閑。」
簡單說,衛太子劉據可諡,但不應入宗廟。
班固寫得很客氣,八年後,有司才又說應以天子之禮祭祀衛太子。
本始元年的八年後是啥?
大司馬霍禹謀反被誅,霍氏剿滅。
而被擋了一次的漢宣帝,在一年後又試圖下詔。
這次的主題是,我曾爺爺漢武帝功蓋三分國……錯頻,是功勞直追高祖劉邦,應該也要有尊號(廟號),請大家討論討論。
這一詔下來之前,大司農田延年剛自殺。
聰明的人都知道,朝廷裡的風向正在轉變。
朝廷大議一開,87%的參與者(大議參加不限官員,博士也可加入)都投了贊成票。
但夏侯勝就舉牌反對了。
「漢武帝功勞很大沒錯,但是他殺戮重,又勞民傷財,天災也沒少過。這樣的成績要立廟號,制定自己的主題曲,我覺得不行。」
大家就說:「這詔書耶。」
夏侯勝一挺胸:「詔書了不起?當臣子的就是應該要說正確的話,曲意奉承在家為不孝,對君為不忠。老子說出口的話不能收,請照實記錄。」
然後丞相蔡義跟御史大夫田廣明就彈劾了夏侯勝。
「毀謗漢武帝。」
蔡義還順便檢舉了自己的長史黃霸,說他明知夏侯勝辱先帝卻不舉發。
於是夏侯勝跟黃霸就一起被抓去關,而漢武帝得到「漢世宗」的廟號,並且開始編制漢武大帝主題曲跟歌舞。
西漢只有四個皇帝有這種太廟尊號。
太祖(高祖)劉邦。
太宗漢文帝劉恆。
世宗漢武帝劉徹。
以及中宗漢宣帝劉詢自己。
當然,這是後話。
卻說這個黃霸,是個出身低微的人。
年少的時候,曾經在陽夏擔任過游徼,負責巡查盜賊的小官。
當時他跟一個會看相的朋友出去玩,路上看到一個妹子,朋友說:「這個未來一定大富大貴,沒有的話,相書都可以燒掉了。」
黃霸信之不疑,就把妹子娶回家。結果原來人家是鄉里的巫女。
後來,終其一生不離不棄。
巫女妹子到底有沒有幫黃霸大富大貴一場呢?
黃霸本是豪門大族的僕役,漢武帝年間,跟著主人一起被遷徙到五陵來。
當過小警員的他曾學過律令,想要當個小官,就私下存了些錢,在漢武帝末年時,捐錢買了個小官來當。
沒想到他的弟弟犯了罪,黃霸就被牽連免官。
原文是「同產有罪劾免」,我想翻成弟弟是因為,韓語裡面,弟弟妹妹叫作「同生」。
哥哥姐姐則有另外的說法。
「同生」的語源,跟這個「同產」感覺還頗像的?
但漢昭帝上任,大赦天下嘛,黃霸就又跑去找左馮翊,自願捐糧給沈黎郡,換個二百石卒史來當。
左馮翊是三輔之一,是官名,也是地名。
想成刺史州牧就很好理解了。
比方劉備當豫州刺史的時候,就會叫他劉豫州。
三輔是長安附近的京畿之地,長安本體的長官則叫作京兆尹。
雖然大小差不多就是個郡,不過三輔是直轄型,所以高一級,實質上是「州」的體制。
左馮翊認為黃霸是捐錢進來的,雖然長於律法,也不能讓他擔任主要的「右曹」。
漢代右尊,右曹官員最重要就是三個:我們熟知的秘書長主簿,人事官功曹,監察官督郵。
所以黃霸就去負責管帳了。
還好黃霸為人廉潔,事情做得很不錯,在漢昭帝統治的十三年間,一步步的爬上了河南太守……之丞。
郡丞就是郡守底下第一人了。
漢昭帝時代,霍光秉承漢武帝傳統,本身仍是酷吏掛帥。
然而,黃霸卻以寬和謙讓聞名。
黃霸的這些故事,也被班固放在「循吏傳」當中。
漢宣帝即位後,他其實也是覺得民間被酷吏逼了這麼多年不太好,所以想找個沒那麼酷的人來。
黃霸的地盤離長安也不太遠,立刻雀屏中選,被徵召擔當廷尉正。
幾個案子下來,也是不負漢宣帝所託,成績斐然。
漢宣帝便給了黃霸丞相長史的位子。
兩條線合在一起,注意到什麼了嗎?
其實,蔡義本身就是霍光挑出來的傀儡丞相。
漢宣帝的「體質」,跟漢武帝一點都不合,但他卻下了一詔要尊漢武帝。
這有87%的可能,是他在試探朝廷水溫。
誰是懂他的真忠臣?誰是牆頭草?
結果,正直過頭的夏侯勝,不小心衝進了坑裡,更連累了漢宣帝的心腹黃霸。
漢宣帝沒能把他們救出,唯一能做的,只是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互相照應。
而黃霸更趁著這個機會,拜夏侯勝為師,學習尚書。
按當時的說法,尚書就是夏侯勝陰陽經術的源頭。
找時間來好好讀一下。
本始四年,夏四月,神州大陸發生了大地震。
一個月前,漢宣帝剛立霍成君為皇后,表面上看起來像是被霍光逼到牆角的漢宣帝,吹響了反擊的號角。
因為,就在去年,隨著丞相蔡義的過世,漢宣帝成功的把自己最強最好的一步棋,卡進了副丞相,御史大夫的位子。
魏相登場。
隨著大地震的發生,漢宣帝非常自然的發布大赦令,並且要求徵召精通陰陽經術者。
夏侯勝跟黃霸成功出獄。
老夏侯為諫大夫給事中,黃霸則在老師的推薦下,先派去揚州蹲刺史。
夏侯勝有學問,有能力,但不是政爭的料子。
漢宣帝把他留在身邊,以便在朝廷大議中,能有正確的聲音。
真正被寄予厚望的,該是黃霸。
三年後,霍光逝世。
漢宣帝忙不迭的下詔,調黃霸回返潁川擔任太守。
刺史變太守,降級?
要知道,西漢刺史可不能拿來跟東漢末年比,那就是個監察職而已。
同時,漢宣帝還賜黃霸車蓋,特高一丈。
給黃霸打下手的官員,更能乘坐特殊彩繪車,來彰顯黃霸的德(地)行(位)。
神奇的是,黃霸這個從入獄出獄到刺史太守的套路,跟魏相一模沒有兩樣。
魏相當時是漢昭帝透過丙吉特別操作。
黃霸很顯然是漢宣帝透過魏相操作。
看起來,恐怕不只是漢宣帝。對霍光的反擊戰,漢昭帝早就有所打算了。
這個套路的重點,就是他們來到京畿附近擔任太守時,必須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但是,黃霸卻在潁川蹲了五年。
事實上,以魏相的精美操作,當時再把黃霸遷回,也只是打草驚蛇。
更何況我們在前面的篇幅也提過,選擇在地節四年一口氣消滅掉霍氏,對漢宣帝而言是一次預料之外的行動。
元康二年底,京兆尹趙廣漢有罪,腰斬。
漢宣帝把黃霸叫來兼任了幾個月之後,又返回了潁川。
並不是找到新的京兆尹了。劉德篇提過,當時很可能是改為劉德兼任。
一直到張安世過世後,才結束這個京兆尹的兼任行為。由張敞專任。
這段時間發生什麼事呢?
只能說,漢宣帝在剿滅霍氏之後,朝廷內並非就此天下太平。
黃霸前後在潁川太守之位上待了差不多九年,到五鳳二年才被調回朝廷,擔任太子太傅。
八月,調任御史大夫。
五鳳三年正月,丞相丙吉過世,黃霸接任。
但黃霸的朝廷經驗,實在太少了,僅僅只有十一年前擔任過丞相長史。
很快的,在當時京兆尹張敞的上書吐槽下,整個權力轉移到了張敞身上去。
後來,黃霸試圖拍漢宣帝馬屁,推薦漢宣帝祖母史家的史高擔任太尉,結果又被漢宣帝噴了一臉。
黃霸只好摘下烏紗帽謝罪。
幾天之後,漢宣帝才決定原諒他。
不過此後,黃霸再也不敢干涉這些權力核心圈的事。
呼韓邪單于入朝兩個月後,黃霸過世。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被選入麒麟閣而憂憤呢?
更慘的是,黃霸走後,漢宣帝就任命史高為大司馬了。
啊幹還不是跟之前的太尉差不多逆?
時空背景不一樣嘛。
漢宣帝的滾動式政策調整,真是讓人摸不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