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分享了發生在
1906年的「梅山大地震」的故事。三秀園主張禎祥年方十歲,因地震震垮了原本要入學的打猫公學校(民雄國小的前身)校舍,因而錯過了讀冊的機會。
張禎祥後來就近前往雙溪口公學校(溪口國小的前身)就讀,完成了四年學業,再轉回六年制的打猫公學校,才得以完成完整公學校(等於現代的小學)教育。畢業時,張禎祥已經是個十七歲的青年了。
張禎祥求學時,分別遇見了兩位年輕的日籍校長-佐分利山三、岡辰二郎。這兩位年輕校長的經歷,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台灣現代教育草創時期的惡劣狀況。早在大地震發生的五年以前,他們二位曾經在樸仔腳公學校(朴子國小的前身)共事,那時就遭遇了險些送命的人禍…
1898年成立的國語傳習所樸仔腳分教場,後來改制為樸仔腳公學校,圖為創校初期的畢業生合影。因圖片資料不多,筆者無法指認出圖中教員為誰,或許居中的幾位就是本文的三位主角也不可知。
樸仔腳公學校成立於明治31年,是樸仔腳街(今嘉義朴子)最早設立的現代化學校,擔負著統治者施政教化的重大責任。但起初願意前往臺灣定居工作者並不踴躍、人數不多,以樸仔腳公學校來說,日籍教員也僅只有:校長小泉順以及前面提到的佐分利山三、岡辰二郎等三位,並且他們都還是剛從國語傳習所畢業、未滿三十歲的青年。
日本統治台灣甫第六年,南臺灣仍時常發生抗爭與動亂,尤其嘉義廳、斗六廳治安事件頻傳,除了有台灣人攻擊日本警察、也不乏劫掠、綁架富豪的新聞。再加上鼠疫正在嘉義周邊大流行,那時候的社會氣氛可說是人人自危。據小泉順校長的回憶錄,他受聘前往樸仔腳任職的前一天晚上,在新營的旅宿過夜還聽得到「討伐土匪的砲聲」,因而一夜失眠。經過了一年多的磨合,小泉、佐分利、岡三位日本教師才開始慢慢適應在樸仔腳的不甚平靜的新生活。
明治34年(1901年)11月23日,那天正好是日本習俗「新嘗祭」(慶祝五穀豐收的宮廷祭儀)的重要節日,幾個日本人原本計畫要外出打獵、慶祝,前一晚卻臨時被台灣友人勸阻,請他們留在家裡。原來,有一批抗日者早就算準了這個日子,預謀趁日本人慶賀佳節時前來襲擊!這一批抗日者的組織龐大,以白河的陳向義、義竹黃茂松為首,還有樸仔腳當地的首領陳大泉、黃海賊、陳守、陳善、陳大煩、張生蟲、張粗皮、施姜、吳出等人,號召了600人以上!23日清晨、天還沒亮,抗日者分頭攻擊了樸仔腳支廳廳署、支廳長宿舍、郵便局、日本人宿舍等設施,顯得計畫周全。
樸仔腳蜈蚣陣長條街鳥瞰圖,由洪大堅先生手繪、收錄於朴子市誌。明治年間的樸仔腳街是防禦工事完整且人口密集的街市,抗日者想必計畫周延,才能在一個早上分頭攻破多處官署。
小泉、佐分利、岡三位教員大概在學校的風評不錯、得到不少台灣人的尊敬。當「土匪要殺日本人」的消息傳出來,就有一些臺灣人願意冒險接濟他們-要知道當時的抗日者殺紅了眼,連臺灣本島人也常常被害。小泉校長、佐分利夫妻和岡辰二郎在學生家長的掩護下躲進台灣人的家中,再尋找機會渡過正處於枯水期的朴子溪。
當時佐分利山三的太太已經懷孕,因而無法跟上男人們的腳步,所以一群人便決定分批渡溪,相約逃到田寮(現六腳鄉境內)的甘蔗田中再見。但小泉校長渡過溪、一個人躲在甘蔗田中都不見同事,直到入夜獲救,才得知其他人安然無恙。小泉的妻小則一直躲在宿舍,好在有熱心台灣人將歹徒騙離,才保護了他們的安全。
居住在街上其餘的日本人就沒那麼幸運了,樸仔腳支廳長庄崎惣次郎、公醫鈴木虎雄、商人安藤源助等十一人遭殺害,官舍、宿舍被洗劫一空。這次的慘劇被稱為「樸仔腳事件」。後來,由新港區庄長林維朝(沒錯就是那位新港秀才、鷇音吟社社長林維朝)率領庄民協助日本警察,才平定了動亂。林維朝秀才也在此次平亂後,獲頒總督府之紳章。
日治時代由樸仔腳公學校同仁撰寫出版的《朴樹之蔭》,原版還保存良好收藏於朴子國小。現已有中文翻譯版本通行。
小泉順及其同仁佐分利山三、岡辰二郎遭劫的故事,由當事人自撰《小泉校長遇難記》,收錄於《朴樹之蔭》書中,鉅細靡遺地記述了那兩天中逃難的來龍去脈。三位年輕教職員,往後都繼續留在南臺灣服務超過十年,跟雲嘉地區的台灣人一同經歷了鼠疫、大地震等等的考驗。儘管我們知道日本統治下的基礎教育有著強烈的殖民色彩,但是誰又能說這些基層教員不勇於任事呢?筆者也不禁好奇,當教職生涯遭遇過這麼多意外事件,是否對他們的教學態度有什麼樣的改變呢?當三秀園主張禎祥還是個孩子的年代,外籍老師可能隨時會被反抗者殺死,讀冊絕不是簡單的事…
據朴子陳俊哲老師的考察,義竹三腳貓建有忠義元帥廟,紀念此次的抗日者黃茂松等人,那又是另一個面相的歷史遺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