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舊文)今天是端午節,時序在公元兩千零一十六年。接近兩千三百年前,汨羅江邊,屈原與漁父的對答,成為千古絕唱,漁父的曠達,屈原的執著,影響者後世無數代的讀書人。
楚辭.漁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ㄍ ㄨ ˇ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ㄅ ㄨ ˇ其糟而歠ㄔ ㄨ ㄛ ˋ其醨ㄌ ㄧ ˊ?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ㄧ ˋ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這裡也有遺留的台語詞彙:
- 哺,台語的咀嚼曰哺poo7,ㄅ ㄛ 7。有一句台語的成語,叫『空喙(嘴)哺舌khang-tshuì-pōo-tsi̍h』,有兩個意思,1.信口開河,說話沒有憑證。2.光說不練、空口說白話。
- 台語形容詞有一種ABB句型,形容很白,說peh8-khok-khok,就是『白皓皓』。
- 另外,許成章先生說,台語講,給(kah) 衫(sann)sut-sut-le7,他認為sut是『振衣』的振,這個我有所保留。
- 與,這個放在句尾,當成疑問反詰詞,等於『歟』,約等於台語的hoonn7 ㄏㄛ 7。
漁父開導屈原是取自孟子盡心下: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得己,得到自己,而且是得到本來的自我。
再來看,千年之後,北宋理學大師程灝的秋日偶成。最後一句,總結並回應了屈原與漁父的對答。窮與達都不能惑其本心,改其本志,這才是真男兒!對照千年之後,有志廟堂之上的人,為了奪權,窮則行不由徑,拿到政權了,達則淫縱迷失,此乃西方成王敗寇,優勝劣敗的霸權思維,老祖宗的諄諄教誨哲理,顯然不敵崇洋媚外的邪魔外道。
偶成 宋.程灝
-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hân lâi bô sū put tsiông iông,suī kak tong tshong ji̍t í hông
-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bān bu̍t tsīng kuan kai tsū tit,sù sî ka hìng ú jîn tông
-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tō thong thian tè iù hîng guē,su ji̍p hong ûn piàn thài tiong
-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hù kuì put îm pîn tsiān lo̍k,lâm jî tò tshú sī hô hiông
陳寶興先生吟唱: